×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紋樣裡的中國傳統色:【華之色】+【中國紋樣(典藏版)】
紋樣裡的中國傳統色:【華之色】+【中國紋樣(典藏版)】

紋樣裡的中國傳統色:【華之色】+【中國紋樣(典藏版)】

NT$2250
已售:31

200種中國傳統色、1100張經典紋樣,色彩與紋樣的驚艷碰撞!用具像圖案呈現風格多變的視覺印象!充滿神秘的東方意境,承載千年的中華美學。服飾、瓷器、古建、壁畫等,四大文化主題聯動,詮釋五千年華夏美學!


東方書院前.png

详情-1.jpg

紋樣裡的中國傳統色:【華之色】

編輯推薦

200種中國傳統色、1100張經典紋樣,色彩與紋樣的驚艷碰撞!用具像圖案呈現風格多變的視覺印象!充滿神秘的東方意境,承載千年的中華美學。服飾、瓷器、古建、壁畫等,四大文化主題聯動,詮釋五千年華夏美學!

本書具備如下特色:

■46個顏色分類收錄了上至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商周時代的青銅紋樣,下至唐宋服飾紋樣、明清瓷器紋樣,以及經典的敦煌壁畫,是一本適合所有對色彩喜愛的人的圖書,是一本可以快速提升紋樣知識及配色技巧的速查指南。

■翻閱300部文獻資料,從字書、史籍、繪畫、歌賦、詩詞、佛典、筆記、醫書、小說中查證色名,插畫師歷時3年繪製紋樣,每款紋樣改稿十餘次。多番考察,揭開國色與紋樣面紗。

■囊括近200個中國傳統色,並附有顏色索引,從CMYK、RGB、顏色代碼或是頁碼,均可快速獲得感興趣的顏色,方便各行業設計人員參考。

■無論是設計行業,還是商業應用、興趣愛好,本書在任何一個領域都能起到色彩搭配迅速提升的效果。

■每種顏色都有一個足以體現其視覺印象的名字,讓讀者了解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再現真實的色彩意象。

這是一本為喜歡色彩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士量身定制的紋樣素材集,在欣賞書中的配色方案時,還可以了解到與色彩有關的傳統文化,陶冶情操。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從中國傳統紋樣中汲取靈感的配色參考書。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物質載體,首先介紹了各朝代所崇尚的顏色及具有代表性的紋樣,再從服飾、器皿、古建築、壁畫上的紋樣中汲取靈感,介紹了近200個中國傳統色以及1100種紋樣圖例和配色方案。無論是對傳統文化和色彩感興趣的愛好者,還是從事平面設計、網頁設計、包裝設計的專業設計師,都能從中學習到大量的傳統文化知識、獲得傳統紋飾和配色的靈感,並將本書帶來的配色靈感實際運用在生活中。每個顏色主題由兩個跨頁進行展示,方便閱讀、案例豐富。

作者簡介

紅糖美學是由國內一線設計師聯合發起的設計工作室,11年設計領域教學經驗,致力於傳播“創享生活美學”的理念,對美好生活永遠懷有遠大的夢想和朴實的情懷,為幫助每個講究生活品味、熱愛設計的人創造出令人感動的作品而努力。代表作有《國之色 中國傳統色彩搭配圖鑑》、《好設計會說話 一本書讀懂設計入門法則》、《女子力配色圖鑑 2000個零失誤色彩搭配方案》、《版式設計從入門到精通》、《人人能看懂的設計書 配色設計從入門到精通》、《色彩力 5000個絕美色彩搭配方案》、《悅色 無限可能的家居配色手冊》等,長期榮登圖書銷售榜前列。

目錄

尋找紋樣裡的中國傳統色 \ 4

朝代崇尚之色 \ 6

第一章 色之技

中國傳統配色的五色由來 \ 18

傳統色配色技巧 \ 24

色彩意象 \ 29

 

第二章 衣之美

絳紅 \ 36

漢代云氣動物紋 \ 38

西漢長壽繡雲氣紋 \ 38

蘇枋色 \ 40

雲氣走獸紋 \ 42

鳳鳥紋 \ 42

大紅 \ 44

纏枝牡丹團花紋 \ 46

紅地團花對鳥紋錦 \ 46

石榴紅 \ 48

朵花團窠對雁紋 \ 50

聯珠對孔雀紋錦 \ 50

橘紅 \ 52

朵花團窠對鹿紋夾纈 \ 54

唐代對馬紋錦 \ 54

緗色 \ 64

八達暈幾何形紋 \ 66

緙絲一等紫鸞鵲譜 \ 66

退紅 \ 56

花樹對鴨紋 \ 58

蝶繞蓮花團窠紋 \ 58

杏黃 \ 68

宋代織錦八達暈紋 \ 70

球路龜背紋 \ 70

明黃 \ 60

團窠對獅紋 \ 62

立獅寶花紋錦 \ 62

柘黃 \ 72

纏枝蓮紋 \ 74

纏枝牡丹紋 \ 74

梔黃 \ 76

如意云紋 \ 78

牡丹蓮花童子紋 \ 78

青翠 \ 80

落花流水鯉魚紋 \ 82

喜字並蒂蓮紋 \ 82

柳綠 \ 84

纏枝蓮紋 \ 86

雙魚紋 \ 86

竹青 \ 88

燈籠紋吉慶萬壽織錦 \ 90

燈籠紋吉慶萬壽織錦 \ 90

湖綠 \ 92

明代織金妝花鍛雲鶴紋 \ 94

壽桃花籃紋 \ 94

寶藍 \ 96

八達暈紋 \ 98

方棋如意蓮瓣紋 \ 98

雪青 \ 100

牡丹壽字紋 \ 102

海水雲龍紋 \ 102


第三章 器之美

胭脂紅 \ 108

紅地壽桃紋團花 \ 110

五蝠捧壽紋 \ 110

豇豆紅 \ 112

唐代寶相花紋 \ 114

卷草蓮花如意紋 \ 114

嬌黃 \ 116

清代瓷盤牡丹紋 \ 118

宋代瓷盤蓮花紋 \ 118

天青 \ 120

宋代瓷器雙鳳花卉紋 \ 122

宋代磁州窯牡丹紋 \ 122

粉綠 \ 124

宋代瓷器牡丹紋 \ 126

宋代瓷枕鳥蝶花卉紋 \ 126

秘色 \ 128

明代瓷盤牡丹紋 \ 130

荷塘鴛鴦紋 \ 130

蟹殼青 \ 132

明代瓷盤纏枝花紋 \ 134

番蓮花卷草紋 \ 134

景泰藍 \ 136

清代瓷器花卉紋 \ 138

清代蓮花紋 \ 138

青花藍 \ 140

元代青花纏枝牡丹紋 \ 142

元代瓷盤荷塘清趣紋 \ 142

瓷白 \ 144

琺瑯勾蓮紋菱花式盤 \ 146

清代瓷器蝠( 福) 磬紋 \ 146


第四章 古建韻

硃砂 \ 152

五蝠捧壽紋 \ 154

宋代雙龍紋 \ 154

鉛丹 \ 156

牡丹山石紋建築石雕 \ 158

菊花山石紋建築石雕 \ 158

雌黃 \ 160

水波荷蓮紋 \ 162

花卉山石紋 \ 162

碧綠 \ 172

清代建築紋飾卷草龍紋 \ 174

清代雕刻卷草雙夔龍紋 \ 174

赤金 \ 164

賓陽洞蓮花紋 \ 166

瓶花花格紋 \ 166

油綠 \ 176

山石牡丹紋 \ 178

山石牡丹紋 \ 178

琉璃黃 \ 168

唐代磚刻蓮花紋 \ 170

宋代彩畫幾何形紋 \ 170

紺藍 \ 180

卷草花卉紋 \ 182

卷草雙夔龍紋 \ 182

琉璃藍 \ 184

清代卷草雙夔龍紋 \ 186

清代蓮花幾何紋 \ 186

 

第五章 畫之美

棕褐 \ 192

第二一七窟初唐蓮花圓光 \ 194

第二二五窟盛唐蓮花圓光 \ 194

赭色 \ 196

蓮花圓光 \ 198

唐石榴花圓光 \ 198

土黃 \ 200

第三二一窟初唐團花圓光 \ 202

八八窟盛唐石榴花圓光 \ 202

鉛黃 \ 204

聯珠翼馬紋 \ 206

暈紋化生童子井心 \ 206

蒼綠 \ 208

纏枝蓮花井心 \ 210

茶花藻井井心 \ 210

石綠 \ 212

纏枝石榴花紋 \ 214

三兔寶相花紋 \ 214

銅綠 \ 216

六六窟團花藻井井心 \ 218

唐蓮花圓光 \ 218

石青 \ 220

第二二五窟盛唐蓮花圓光 \ 222

纏枝葡萄花卉圓光 \ 222

蒼青 \ 224

對鳳紋 \ 226

團花藻井井心 \ 226

鉛白 \ 228

宋蓮花圓光 \ 230

五代蓮花圓光 \ 230

中國傳統色色譜 \ 233

 

文化里的紋樣

第二章 衣香鬢影

漢女子日常裝束 \ 39

墮馬髻· 梯形唇妝· 遠山黛· 絲履

魏晉婦女裝束 \ 43

流蘇髻· 纈子髻· 高齒履· 織成履

初唐女子日常裝束 \ 47

螺髻· 半翻髻· 唇妝· 花鈿· 笏頭履

初唐女子著男裝裝束 \ 51

雙髻· 單髻· 蹀躞帶· 如意皮鞋

盛唐貴婦裝束 \ 55

雙垂髻· 雙鬟望仙髻· 小頭履

中晚唐供養人裝束 \ 59

雲髻· 偏梳髻· 鴛鴦眉· 雲頭履· 寶相花絹襪

晚唐五代女子裝束 \ 63

百合髻· 慵來髻· 北苑妝· 唇妝

宋女子日常裝束 \ 67

雙蟠髻· 三髻丫· 金鏤百事吉結子· 絲麻鞋

宋年輕女子裝束 \ 71

雙垂髻· 雙丫髻· 珍珠面飾· 梅花花鈿· 翹尖平底弓鞋

宋宮廷女子裝束 \ 75

包髻· 朝天髻· 倒暈眉· 翹首弓鞋

宋婦女裝束 \ 79

花冠· 蓮花冠· 山口冠

宋代官吏公服裝束 \ 83

交腳襆頭· 高裝巾帽· 展腳襆頭· 革帶

明女子裝束 \ 87

蝶鬢髻· 唇式· 翹尖弓頭鞋

明貴族婦人裝束 \ 91

?髻· 金頂簪· 金葫蘆耳墜

明女子裝束 \ 95

牡丹頭· 假髻· 金鴛鴦胸佩· 壽字金挑心

明女子日常裝束 \ 99

高髻· 圓形帶鏈金胭脂盒· 牡丹海水紋金釵

清女子裝束 \ 103

抹額· 大拉翅· 如意云肩· 清代繡花弓鞋

 

第三章 精美絕倫

胭脂紅釉 \ 111

團蝶紋· 開光折枝蓮花紋· 蓮花團壽紋

豇豆紅釉 \ 115

五蝠捧壽紋· 卷草牡丹紋· 卷草花卉紋

黃釉 \ 119

番蓮花對鳳團花紋· 番蓮花卷草團花紋

天青釉 \ 123

芍藥花花卉紋· 水仙花花卉紋· 卷草花卉紋

綠釉 \ 127

福祿團花紋· 勾蓮紋團花· 卷枝花葉紋

秘色瓷 \ 131

牡丹纏枝團花紋· 團菊花卉紋· 折枝牡丹紋

蟹殼青釉 \ 135

單枝花卉紋· 折枝番蓮花紋· 折枝水仙花紋

折枝牡丹團花紋· 牡丹團花紋· 花盆紋

青花藍 \ 143

纏枝菊花紋· 纏枝花卉紋

白釉 \ 147

鳳凰雲紋團花· 折枝蝴蝶牡丹團花· 迴紋對鳥團花

 

第四章 亭台樓閣

照壁 \ 155

牡丹琉璃盒子· 鷺鷥臥蓮琉璃盒子· 水仙蓮花琉璃盒子

掛落 \ 159

雲蝠紋掛落· 卷草紋掛落· 冰裂紋掛落

拱眼壁 \ 163

牡丹雜花纏枝花紋· 纏枝花紋

平棋 \ 167

幾何形紋· 寶相花紋

九龍壁 \ 171

石刻石榴紋· 石刻葡萄紋· 石刻卷草牡丹紋

斗拱 \ 175

四鋪作斗拱· 五彩裝淨地錦· 五鋪作斗拱

藻井 \ 179

葡萄紋蓮花藻井· 夔龍紋天花· 六字箴言天花

額枋 \ 183

旋子彩畫

垂蓮柱 \ 187

元代建築彩畫

 

第五章 文化瑰寶

敦煌莫高窟 第二四九窟 忍冬蓮花平棋 西魏 \ 195

雜花紋· 垂蓮紋· 蓮花紋

敦煌莫高窟 第三九七窟 三兔忍冬藻井 隋 \ 199

蓮花團花· 寶相花紋團花· 茶花團花

敦煌莫高窟 第二〇九窟 葡萄石榴紋藻井 初唐 \ 203

卷草紋

敦煌莫高窟 第三二九窟 飛天蓮花紋藻井 初唐 \ 207

伎天樂飛天· 蓮花坐佛紋

敦煌莫高窟 第六一窟 團龍鸚鵡藻井 五代 \ 211

鳳凰蓮花紋· 花草對雁紋· 花草雁紋

敦煌莫高窟 第三六一窟 雁銜珠串團花紋平棋 中唐 \ 215

蓮花忍冬紋· 梔子團花紋· 葡萄團花紋

敦煌莫高窟 九七窟 蓮花平棋 中唐 \ 219

提花錦地刺繡花葉紋· 花葉紋

敦煌莫高窟 五九窟 茶花藻井井心 盛唐 \ 223

幾何花葉紋· 花葉紋

敦煌莫高窟 五九窟 茶花平棋 中唐 \ 227

華蓋

敦煌莫高窟 第三六一窟 蓮花法器藻井 晚唐 \ 231

華蓋

前言

尋找紋樣裡的中國傳統色

一、顏色的發展

中國色彩文化傳承幾千年,古人們從日出日落和四季流轉中發現了純粹的色彩。隨著時代的更迭,經歷了渾然一色、二色初分(陰陽、黑白、純雜)、三色觀(黑、白、赤)、四色觀(黑、白、赤、黃)和五色觀(黑、白、赤、黃、青),中國傳統配色的五色系統終形成。中國色彩的理念融合了自然、宇宙、倫理、哲學等觀念,是帶有中國傳統韻味的文化象徵。那顏色又從何而來呢?從現有的史料來看,古代顏色的提取主要來源於礦石原料和天然植物染料,早出現的紅色與黑色就是從礦石中提取的,之後人們又學會從天然的植物中提取染料。其中礦物顏料主要應用於繪畫、陶瓷、建築、漆器等方面,而天然的植物染料則主要應用在織物的染色上。從遠古時代開始,顏色就一直伴隨著人類發展的軌跡不斷地變化與豐富,它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工具,滲透在人們基本的衣、食、住、行

四個生活需求上。如今通過歷史的遺存可以發現,古人對於色彩的理解與運用都有著獨到的方式,著實令人驚嘆。

二、為什麼選擇傳統紋樣?

從《國之色 中國傳統色彩搭配圖鑑》面市後,我們從讀者熱情的來電與讀後感中了解到,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衷持續高漲,國人的民族自信心也越來越強。紋樣作為串聯起傳統服飾、瓷器、建築、彩繪等主題的元素成為我們的關注重點。市場上出版的紋樣圖書多為黑白印刷,而“將中國傳統色融入到紋樣中”的圖書則有所缺失。本著對傳統紋飾進行更立體、更多彩的解讀的初衷,為熱捧國潮的各行業讀者提供清晰的色彩搭配指南, 在2019年冬天,我們的項目啟動了。

三、華夏紋樣的發展

中國傳統紋樣有長達5000年的歷史,一直融入在歷朝歷代人們的生活中。從遠古時代開始,人們就已經以鳥、蛇等形像作為一種圖騰表達自身的信仰與情感,這時圖騰便作為一種紋飾存在於人們的生活

中。進入新石器時代,人們便在陶器上進行藝術創作,使之具有美感,此時的紋飾主要有幾何紋、繩紋、水波紋、鋸齒紋等簡單的圖案。到了青銅時代,紋飾的整體風格開始轉變,從石器時代活潑的風格中走向神秘和莊重,此時“饕餮紋”成為了代表性的紋飾。隋唐時期,伴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紋樣也有了豐富的變化,大量含有吉祥寓意的圖案出現,這一時期出現了極具代表性的藻井、寶相花、蓮花紋樣。當紋樣發展到宋元、明清時期,特別是明清時期,傳統的“祥瑞”思想慢慢轉變為吉祥如意、福祿壽、富貴等世俗的觀念,比較典型的就是明朝的“八仙紋”“八寶紋”等。

四、本書的特點

《華之色 紋樣裡的中國傳統色》是一本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物質載體,以服飾、瓷器、建築和壁畫為主題,呈現出豐富而絢爛的中國傳統色彩和紋樣的中國傳統色配色書。章主要介紹了中國傳統色彩的搭配技巧;第二章結合古代代表性的服飾,從衣服的造型、服色、妝容、配飾等方面拓展顏色知識,如唐朝的退紅、宋朝的緗色、明朝的湖藍與清朝的雪青等;第三章介紹了中國陶瓷史上比較著名的釉色,如天青色、秘色、景泰藍等;第四章主要藉用闌額、斗拱、垂蓮、掛落、平棋等古代建築構件對色彩進行解釋,如琉璃黃、紺藍、雌黃、赤金等;第五章針對敦煌壁畫主題,講解了敦煌藻井中的團花紋、飛天紋、團龍紋、蓮花紋等傳統紋樣中的色彩運用。

特別提醒的是,本書所有傳統顏色均標註了CMYK和RGB色值,還有1100款精美紋樣的配色參考,方便各行業國潮愛好者參考使用。

五、誠懇聲明

在落筆之前,從“中國傳統色”五字中已預感到本書的難度指數,我們也做好了相應的心理準備。但在這一過程中卻還是不由感嘆資料查詢的難度。比如在顏色名稱的考證上,一些顏色存在著同色異名或色值差異,紋樣名稱也同樣存在此類問題。又比如在查找文獻資料時,特別是在服飾篇中,由於魏晉時期的資料較少,因而只能參考壁畫,但壁畫經過經年風化後也不能判斷其真正的顏色,只能以現狀進行推斷。關於色值的問題,因為目前國內還沒有權威的色譜,所以在顏色的定義上可能會出現偏差。對本書中所涉及的內容,我們始終保持著虛心聽取意見的態度。後,讓我們共同期待著中國傳統色譜能夠早日形成行業規範。

紅糖美學

----------------------------------------------------------

详情-1.jpg

【中國紋樣】(典藏版)

編輯推薦

★1867年印刷出版的《中國紋樣》,是藝術史上的一本經典著作,作者是現代設計和色彩理論的先驅歐文·瓊斯。

★在書中,瓊斯繪製了100幅代表性的中國紋樣,這些紋樣多出自中國皇家明清陶瓷,包括青花瓷、粉彩瓷器和景泰藍等紋樣,品質一流,精美絕倫。

★此次推出中文典藏版,內容方面新增王冠宇博士撰寫的長篇導讀,該導讀介紹了歐文·瓊斯的成長經歷、《中國紋樣》的成書背景,並詳細追溯了書中收錄的藝術珍品的來源。

★高清大圖,雅昌印製,完美還原圖版本身的色彩。青花的幽幽藍色,景泰藍和琺瑯器的奢華金邊,粉彩的清雅細膩,都得以唯美呈現。

★裝幀設計精美雅緻,適合收藏。精裝外包紙盒,封面用細格紋紙印刷,書名處壓凹貼中式標籤紙,硫酸紙腰封下花紋若隱若現。

內容簡介

1867年印刷出版的《中國紋樣》,是藝術史上的一本經典著作,作者是現代設計和色彩理論的先驅歐文·瓊斯。在書中,瓊斯繪製了100幅代表性的中國紋樣,這些紋樣都出自中國皇家明清陶瓷,包括青花、景泰藍、粉彩和琺瑯紋樣。 《中國紋樣》,令19世紀中期之後的西方人,對中國紋樣之美,充滿了讚歎。瓊斯一度是輕視中國裝飾藝術的,他曾在另一本著作《裝飾原理》中說過:“中國人沒有能力處理傳統紋飾及圖樣。”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後,中國的一些皇家藝術精品流向了歐洲,它們與瓊斯之前見到的迎合西方喜好的“外銷瓷”有著天壤之別。瓊斯這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結論太輕率了。他稱讚這些作品“前所未見”“色彩和諧”“通體完美”。

中文版瘦長16開,保留了原圖的比例。原書畢竟已經出版了150年,本書編輯參考了各種版本,力求按照青花瓷、景泰藍、掐絲琺瑯和清粉彩瓷的味道,還原圖版本身的色彩。青花的幽幽藍色,景泰藍和琺瑯器的奢華金邊,粉彩的清雅細膩,校正顏色時,都要力求完美還原。本書由雅昌印製,體現了現今印刷的高水準,在2016年美國印製大獎(相當於印刷界的奧斯卡)中,《中國紋樣》獲得了優異獎。

此次推出中文典藏版,改為精裝,外包紙盒。裝幀設計方面力求精美,封面用細格紋紙印刷青花瓷紋樣,書名處壓凹,貼中式標籤紙,硫酸紙腰封下花紋若隱若現。內容方面新增王冠宇博士撰寫的長篇導讀,該導讀介紹了歐文·瓊斯的成長經歷、《中國紋樣》的成書背景,並詳細追溯了書中收錄的藝術珍品的來源,通過實物資料與瓊斯手繪圖稿的對照,探索載有此紋樣或相類紋樣的器物原型,並對其形制、工藝、紋樣特徵以及流行時代等加以說明,為大家還原《中國紋樣》所錄器物的“原貌”。

作者簡介

歐文·瓊斯(Owen Jones,1809-1874),英國建築師和設計師,19世紀有影響力的設計理論家之一。他也是現代色彩理論的先鋒,他關於平面裝飾的理論,至今仍有影響。

歐文•瓊斯出身優越,父親是著名的古物收藏家及慈善家奧因·邁菲,因從事皮貨生意而積累大量財富。受父親安排,歐文•瓊斯十五歲時便師從建築大師劉易斯·維利米 (Lewis Vulliamy)學習設計及建築學理論。 19世紀50年代曾任教於倫敦的南肯辛頓設計學院,同時也是1851年世界工業博覽會的建築師之一。 1852年他受命擔任新水晶宮的設計總監,水晶宮位於倫敦南方的悉丹翰。他還設計了倫敦的聖詹姆斯大廳,1856年寫的《世界裝飾經典圖鑑》一書是他留給世人的寶貴遺產,書中配有各種不同文化和時期的豐富的裝潢圖案,並成為一部不朽的古典作品。

目錄

導 讀

引 言

一 設計大師的成長之路

二 與中國裝飾藝術的相遇

三 《中國紋樣》的成書背景

四 《中國紋樣》收錄的藝術珍品

(一)青花瓷器  

(二)釉里紅及青花釉里紅瓷器  

(三)釉上彩瓷器  

(四)掐絲琺瑯及銅胎畫琺瑯器 

五 《中國紋樣》藝術珍品的流轉與散佚

小 結


中 國 紋 樣

書摘插畫

《中國紋樣》所錄瓷器及琺瑯器,大多源於清宮舊藏,品質一流,精美絕倫。然而遺憾的是,作為設計師及藝術理論家的瓊斯,在籌備此書時,主要聚焦於中國紋樣及其鋪排佈局的和諧與美感,並未關注中國藝術品的材質、工藝以及其他特性。因此,書中圖版皆是擷取自器物表面裝飾的局部或細節圖樣,無法展示原物形貌。 《中國紋樣》再版的今日,讀者們對於中國古代藝術的認知與理解已遠超百餘年前,在欣賞紋樣之美的同時,亦普遍關注器物的年代、形制、裝飾工藝等諸多方面的特徵與信息。因此,本文將嘗試補充《中國紋樣》原著的缺失,通過實物資料與瓊斯手繪圖稿的對照,探索載有此紋樣或相類紋樣的器物原型,並對其形制、工藝、紋樣特徵以及流行時代等加以說明,為大家還原《中國紋樣》所錄器物的“原貌”,帶領讀者重溫歐洲學者、藝術家及收藏家們初見這些中國藝術珍品時的驚艷與讚嘆。實物例子的搜錄選取,主要集中於英國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台北故宮等機構收藏,重要私人收藏,以及過往歷年出現在藝術品市場的流傳品。而對照實物的遴選,基於《中國紋樣》原著的紋樣及其簡單說明,除特別註明外,並非瓊斯臨摹原物。

      瓊斯摹繪的器物主要包括青花瓷器、釉里紅瓷器、青花釉里紅瓷器、釉上彩瓷器、掐絲琺瑯器及銅胎畫琺瑯器等類,為了更清晰地展示不同材質及裝飾工藝所呈現的藝術效果,下文會分類進行闡述。

     (一)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是一種以氧化鈷為呈色劑的高溫釉下藍彩瓷器,創燒於元代的江西景德鎮,在誕生之初,已經行銷世界。明清以降,隨著禦器(窯)廠在景德鎮的建立,官方的管理與支持,原料與工藝的不斷完善,推動景德鎮青花瓷器的生產走向新的。 《中國紋樣》收錄了十六幅源自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及道光時期青花瓷器的表面裝飾圖樣,當中也包括了一些已流傳於歐洲的外銷瓷器,均是極為精緻且具代表性的器物。

      圖版 VII 以輻射狀開光為佈局特徵的花卉紋圖樣(圖 32)應來自康熙時期( 1662—1722)的青花瓷盤。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藏的喬治· 薩廷遺贈瓷器當中,便有類似例子(圖 33),瓷盤為十六瓣花口,釉面光潔瑩潤,青花藍中泛紫,胎體輕薄。器腹裝飾十六朵菊花,呈放射性開光佈局,盤心則以五朵菊花為題,填繪漩渦形卷草紋。繪畫流暢,極致精巧。

圖32 《中國紋樣》圖版VII

圖33 清康熙青花開光菊花紋盤 英國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藏


圖34 《中國紋樣》圖版IX

圖35 清康熙青花纏枝花卉螭龍紋大瓶  美國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藏


作為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選帝侯及波蘭國王的奧古斯都二世,力大無窮、身形魁梧,據說可徒手折斷馬蹄鐵,單手破牆,為人獨斷,在位期間展開大規模的建設,將長居首都德累斯頓打造成璀璨的文化之都,被認為是十七世紀末和十八世紀初的宮廷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他的特別之處,還在於對中國瓷器的熱愛與痴迷。為了換取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收藏的 151 件康熙青花瓷器,他不惜用手下精銳的部隊——六百名全副武裝的龍騎士作為交換,這批康熙青花瓷器因此得名“龍騎士瓷器”。這些瓷器原本陳列在德累斯頓的茨溫格宮博物館( The Zwinger),包括 18件“龍騎士瓶”(圖 37)。 1920 年,德國在次世界大戰( 1914 —1918)中戰敗,為了償還巨額戰爭賠款,德國政府將茨溫格宮收藏的部分瓷器拍賣以籌集資金, 4件“龍騎士瓶”因此流出。瓊斯可能在此機緣下,接觸到了收藏於英國藏家之手的“龍騎士瓶”,並將其收錄於《中國紋樣》中。如今,美國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 Peabody Essex Museum) 亦 收藏有一件本屬於奧古斯都二世的“龍騎士瓶”(圖 35)。奧古斯都二世痴迷中國瓷器,對歐洲陶瓷史的發展也產生巨大影響。他在位期間,瓷器配方的秘密被破解, 1710 年,邁森成功燒造出歐洲早的瓷器,歐洲製瓷業迅速崛起。

圖37 茨溫格宮博物館(The Zwinger)收藏的清康熙龍騎士罐

圖38 《中國紋樣》圖版VL

圖39 清康熙青花纏枝花卉如意云肩紋大罐

圖版 VL 展示的中國傳統的如意云肩紋樣,很可能來自流行於清康熙時期的大罐(圖 38)。雲肩,也稱披肩,是唐宋以降逐漸流行的一種衣飾,常採用四方四合雲紋為佈局形制,因此得名。而云肩作為一種裝飾紋樣,亦廣泛用於古代建築以及工藝品、日用器物的修飾中。圖版所展示的雲肩紋,以藍為底,反白表現纏枝花卉,外形以如意云邊勾勒,再襯於白地之上,多重的藍白對比,表現出豐富的視覺層次。紋樣包覆於大罐的頸肩,豐腴可愛。這類大罐帶有穹窿形蓋,寬折沿,蓋頂設寶珠鈕,狀似軍士頭盔,再加上肩部渾圓,體形碩大,因此又俗稱為“將軍罐”(圖 39)。

東方書院后.png

1608384496965923.jpg

紋樣裡的中國傳統色:【華之色】+【中國紋樣(典藏版)】
NT$2250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