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與制度】+【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
【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與制度】+【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

【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與制度】+【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

NT$2200
已售:29

天文作為中國文化之源,對中華文明諸覈心內涵的形成與發展產生著深刻影響。


東方書院前.png

详情-02_副本.jpg

1669183769277393.jpg

【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與制度】

內容簡介

文化是傳承的,只有傳承才可能使數千年文化積澱而形成傳統。 天文作為中國文化之源,對中華文明諸覈心內涵的形成與發展產生著深刻影響。 本書旨在通過天文考古學研究揭示傳統的宇宙觀體系,重建上古文明乃至前文字時代的知識、制度與思想,從本質上闡釋中國文化的特點及核心價值。 全書將考古學、古文字學、古文獻學和古天文學相結合,以對己身文明的理論探索為基礎,完成上古時空觀、政治觀、宗教觀、祭祀觀、典章制度、哲學觀及科學觀的研究,辨析天文與人文的相互關係,是一部從天文學角度,運用天文考古學研究方法全面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術著作。

作者簡介

馮時,1958年10月生於北京。 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古文字學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擔任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考古學報》副主編,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等職。 研究領域為古文字學與天文考古學,旁治商周考古學、先秦史、天文年代學、歷史文獻學、民族古文字學、古代思想史和科技史。 出版學術著作12部,發表論文210餘篇,主編《金文文獻集成》。

目錄

自序(1)

第一章觀象授時以文治化(1)

第一節文明與文化(1)

一文明考(2)

二文化考(7)

三中國原始文明的基本內涵(10)

第二節河南濮陽西水坡原始宗教遺存研究(13)

一天文觀測與天官的規劃(15)

二蓋天理論的建立(24)

三靈魂升天的宗教觀念(28)

四敬授人時與王權的誕生(32)

五分至四神與創世神話(34)

六西水坡宗教遺存的文明史意義(43)

第二章奉時圭臬經緯天上人(46)

第一節空間體系的建立(46)

一二繩四方考(46)

二五比特考(58)

三八方九宮考(65)

四方位的起點(72)

五空間的表現(73)

六八方與八卦(75)

第二節時空關係(78)

第三節傳統時空觀的文化影響(81)

一辨方正比特的用事制度(82)

二從亞形到方形的大地觀(87)

三亞次與宗法(89)

四十二州與九州(90)

第四節早期圭表研究(93)

一陶寺圭表考(94)

二商代? 錶鉤沉(125)

三卜辭“立中”與《大司徒》之關係(127)

第五節兩周祖? 研究(132)

一祖? 考(133)

二兩周祖? (142)

三實用祖? 與以器喻德(153)

第六節西周芮伯尊蓋的天學意義(156)

第七節圭表致日與執中思想(159)

第三章居中而治自邑告命(168)

第一節《保訓》故事與地中之變遷(168)

第二節文邑研究(209)

第三節亳中邑研究(240)

第四節內服與外服(247)

第五節邦家考(280)

第四章見龍在田天下文明(285)

第一節龍的來源(285)

第二節《周易》乾坤卦爻辭研究(302)

第三節二裡頭文化常鱷與上古輿服研究(357)

第五章以祖配天其嚴在上(425)

第一節中國上古宗教的本質(425)

第二節紅山文化巫祝研究(428)

第三節安徽蚌埠雙墩春秋鍾離君柏墓研究(443)

第四節洛陽尹屯新莽壁畫墓星象圖研究(507)

第六章天地交合陰陽刑德(534)

第一節帝宰萬物與天極陰陽(534)

第二節天地交泰觀的考古學研究(553)

第三節自然之色與哲學之色(573)

第四節咸池研究(596)

第五節參天兩地與奇陽偶陰(615)

第六節戰國《筮法》卦點陣圖研究(624)

----------------------------------------------------------------------------------

主图-01.jpg

【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

內容簡介

《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為迄今首部根據甲骨文資料全面研究商代天文曆法問題的學術專著,就甲骨文所涉及的商代天文觀、天學體系、天象觀測和曆法編算等問題分門別類加以闡釋,系統建立了殷人的宇宙觀、天文觀測與曆法體系,對殷商史、商周考古學、 天文年代學及殷商天文學研究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和重要的學術價值。

同時,《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對百餘年來有關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做了系統總結,通過對基本史料的深入鑒別與綜合分析,考察學術研究的背景,對百年來各種不同的學術觀點,充分研究相關研究所利用的原始資料和研究方法,周加考辨比較,澄清利弊得失, 最終實現去偽學而申真知的學術目的,囙此《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也是一部有關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的學術史。

作者簡介

馮時,1958年10月生於北京市。 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州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古文字學學科帶頭人。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兼任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等職。 主要研究領域為古文字學與天文考古學,旁治商周考古學、先秦史、天文年代學、歷史文獻學、民族古文字學、古代思想史和科技史。 開創性地建立中國天文考古學體系,揭示中國文字起源夷夏兩源史事。 出版學術著作12部,發表論文260餘篇,主編《金文文獻集成》。 主要代表作有《中國天文考古學》《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與制度》等。

目錄

自序

第一章商代的天文觀

第一節天與帝

第二節殷人的宇宙觀

第三節日月的祭祀

第二章星象觀測

第一節崇祭北斗

第二節二十八宿

一東宮蒼龍星宿

(一)東宮蒼龍

(二)角宿和天田

(三)亢宿和南門

(四)房宿

(五)心宿

(六)尾宿和箕宿

二北宮玄武星宿

(一)南斗

(二)牛宿和女宿

(三)虛宿

三西宮白虎星宿

(一)西宮白虎

(二)奎宿

(三)胃宿

(四)昴宿

(五)畢宿

(六)觜宿和參宿

四南宮朱雀星宿

(一)井宿

(二)柳宿、星宿、張宿和翼宿

(三)軫宿

第三節新星及超新星

第四節行星

第五節彗星

第三章交食

第一節月食

一乙酉月食

二甲午月食

三壬申月食

四庚申月食

五癸未月食

六月食年代的考定

第二節日食

……

第四章立錶測影與漏刻計時

第五章商代曆法

第六章商代曆法的重建工作

第七章商代天文曆法的相關問題

第八章總結

引用書目簡稱

----------------------------------------------------------------------------------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

內容簡介

文明的誕生源於先民通過觀象授時而對空間與時間有意識的規劃,這既是傳統知識的基礎,也是傳統文化的基礎。 這意味著對於中國文化覈心問題的理解,諸如時空與時空關係、中與方、帝廷與帝服、原始宗教對古史觀的影響、封禪傳統、儒道哲學的形成及其思辨基礎,以及以天文學與中算學為主幹的知識體系,把握天文與人文的相互關係乃是必要的途徑。 顯然,天上人關係事實上是正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關鍵所在。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修訂版)》運用考古資料與古文字資料對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考證。

目錄

弁言

第一章論時空

第一節從空間到時間

第二節中央與四方

一、說“中”

二、說“方”

第三節古代時空觀的演進

第四節方位、時間與八卦的關係

第五節時間的對稱與延伸

第二章禮天與祭祖

第一節上帝與人祖

第二節帝廷的建構

一、帝臣與帝佐

二、四子神話的考古學研究

第三節以祖配天

第四節夏社研究

一、陶寺文化與夏文化

二、句龍與夏社

三、句龍、夏姒與夏祖

第三章封禪文化研究

第一節封禪文化之濫觴

一、新石器時代的天地崇拜

二、殷代的天地崇拜

第二節新莽封禪玉牒研究

一、玉牒之時代

二、玉牒文書體

三、玉牒之性質

四、玉牒文釋讀

第三節封禪禮儀之演變

第四章古代天文學與古典哲學

第一節戰國竹書《太一生水》研究

一、古代宇宙生成觀念的進步

二、《太一生水》思想的數術基礎

三、“道”與“德”

第二節儒家道德思想淵源考

一、“文”與“德”

二、“孝”與“信”

三、燹公盈銘文所見西周道德觀

……

第五章古代天文學與古典數學

後記

再版後記

東方書院后.png

1608384496965923.jpg

【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與制度】+【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
NT$2200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