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Bridwell&DeWald脊柱外科學 第4版
Bridwell&DeWald脊柱外科學 第4版

Bridwell&DeWald脊柱外科學 第4版

NT$2150
已售:14

由國際著名骨外科專家 Munish C. Gupta 教授和Keith H. Bridwell 教授傾力打造,由國內脊柱外科領域眾多著名專家教授共同翻譯。本書自初版以來, 不斷更新再版,目前已更新至全新第 4 版,是一部歷經了 30 余年學術輝煌的國際脊柱外科專著。


東方書院前.png

详情-03.jpg

详情-04.jpg

详情-05.jpg

详情-06.jpg

详情-07.jpg详情-08.jpg详情-09.jpg详情-10.jpg详情-11.jpg详情-12.jpg详情-13.jpg详情-14.jpg详情-15.jpg详情-16.jpg详情-18.jpg

內容簡介:

本書引進自世界zm的 Wolters Kluwer 出版社,由國際著名骨外科專家 Munish C. Gupta 教授和Keith H. Bridwell 教授傾力打造,由國內脊柱外科領域眾多知名專家教授共同翻譯。本書自初版以來, 不斷更新再版,目前已更新至全新第 4 版,是一部歷經了 30 余年學術輝煌的國際脊柱外科專著。

  全書共十四篇 157 章,內容極為豐富,涵蓋了脊柱外科總論、脊柱退行性疾病(頸椎、胸椎和腰椎)、脊柱創傷、脊柱畸形、脊柱腫瘤及脊柱疾病相關併發症等內容,同時結合Z新研究進展,探論了每一種技術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局限性。全新版本的著者團隊新加入了一批在國際領域上非常活躍的脊柱外科專家,他們對許多章節的內容進行了修訂和調整,補充了目前脊柱外科領域的國際最新診療規範和新技術,尤其在脊柱微創與脊柱畸形方面,充分體現了脊柱外科領域近年來的理念更新及新材料、新技術與新器械的發展。 本書內容系統,深入淺出,圖表明晰,脊柱外科相關疾病的介紹詳細全面,可為脊柱外科及相關專業臨床醫生和研究者了解本領域Z新發展、解決疑難臨床問題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王征

醫學博士,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骨科醫學部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第十二屆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候任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顯微外科醫師分會顯微神經脊柱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胸腰椎學組副組長,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專業委員會脊柱畸形學組副組長,北京市醫學會骨科分會常務委員。主要工作聚焦脊柱畸形、脊柱退變、脊柱感染、骨質疏鬆的臨床研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創新基金等gjj科研課題。獲國家發明專利 2 項、實用新型專利 5 項。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1 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2 項。發表 SCI 收錄論文40 余篇。


仉建國

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後導師。北京醫學會骨科分會副主委,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骨質疏鬆防控委員會副主委,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脊柱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脊柱學組及脊柱畸形學組副組長。主要從事脊柱畸形和脊柱退變性疾病的研究,目前已完成 4000 余例脊柱矯形手術,其治療的患者構成了世界上Z大的半椎體切除病例資料庫,在全世界首次提出截骨聯合生長棒技術治療重度早發性脊柱側彎。特發性脊柱側彎協和分型(PUMC 分型)的主要創立人之一,2005 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發表 SCI 收錄論文 50餘篇。


李危石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骨與關節精準醫學jy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防控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兼脊柱退變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委員兼副總幹事,中國康復醫學會骨質疏鬆預防與康復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骨科分會脊柱學組副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骨科分會脊柱學組委員兼秘書,AO 脊柱中國教育官。先後承擔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gjj科研項目。


毛克亞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脊柱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骨科專委會微創脊柱外科分會主委,中華中醫藥學會脊柱微創專家委員會經皮脊柱內鏡技術學組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學會脊柱微創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脊柱內鏡專業委員會常委。長期致力於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與骨質疏鬆性脊柱骨折的診斷與治療,尤其擅長脊柱相關疾病的系列微創治療。創新和改良脊柱系列微創手術技術、工具和配套設備,並實現臨床轉化,研究成果發表於脊柱外科國際頂級期刊如Spine、Eur Spine J 等。以第一完成人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009),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 次(2016、2005)、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018)、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2018)、解放軍總醫院科技進步一等獎(2009)。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 863 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全軍後勤科研計劃等10餘項科研項目,授權國家專利33項,其中發明專利 23 項,發表學術論文 130 篇,其中 SCI 收錄 25 篇。

目錄:

上  卷 

第一篇  總  論 

第 1 章  成人和兒童脊柱患者術前及圍術期的評估和優化

第 2 章  脊柱正常解剖:正常的矢狀位序列

第 3 章  脊髓及神經根監測

第 4 章  植骨和脊柱融合的生物學

第二篇  生物力學 

第 5 章  生物力學測試概論

第 6 章  頸椎臨床生物力學

第 7 章  脊柱側彎三維矯正的生物力學

第 8 章  脊柱內固定的原理及臨床應用

第 9 章  脊柱腰骶段生物力學及治療考量

第三篇  解剖入路 

第 10 章  頸椎前方入路

第 11 章  頸椎後路手術

第 12 章  下頜劈開入路在上頸椎中的應用

第 13 章  改良頸胸段交界處前方入路手術

第 14 章  經胸骨的脊柱前入路

第 15 章  「顯微」腰椎後路減壓術 

第 16 章  應用管狀牽開器治療椎間盤突出和椎管狹窄的微創技術

第 17 章  胸椎、胸腰椎及腰椎開放性前方入路

第 18 章  下腰椎和骶骨前入路

第 19 章  腰椎手術的側方入路

第四篇  頸椎退行性變 

第 20 章  頸椎外科新進展 

第 21 章  頸椎軸性痛的評估: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的選擇,如何進行保守治療,如何緩解患者癥狀

第 22 章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非手術治療 

第 23 章  神經根型頸椎病

第 24 章  脊髓型頸椎病

第 25 章  前路減壓、固定及融合技術:椎間盤摘除、椎間孔擴大、椎間隙處理

第 26 章  頸前路減壓內固定融合技術:椎體次全切及支撐植骨

第 27 章  頸前路固定板 

第 28 章  經口減壓和枕骨大孔減壓的適應證和技術

第 29 章  枕頸和寰樞椎融合術:堅強固定和線纜技術 

第 30 章  頸椎後路椎間孔切開術 

第 31 章  頸椎椎板成形術 

第 32 章  下頸椎後路減壓融合術

第 33 章  下頸椎後路側塊螺釘固定椎板成形術和椎板切除術  

第 34 章  下頸椎側塊螺釘固定

第 35 章  下頸椎椎弓根螺釘內固定 

第 36 章  頸椎翻修術

第 37 章  頸椎後凸畸形矯形聯合入路術式(前路 後路、後路 前路 後路) 

第 38 章  頸椎經椎弓根截骨術

第 39 章  頸椎間盤置換術

第 40 章  頸椎手術的併發症

第五篇  胸腰椎退行性變 

第 41 章  胸腰椎退行性疾病:研究現狀

第 42 章  軸性腰背痛的評估:誰適合外科手術,誰不適合 

第 43 章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外科治療

第 44 章  腰椎管狹窄症的手術治療

第 45 章  椎板切除術後翻修 : 適應證與手術技術

第 46 章  腰椎後路微創技術

第 47 章  後路脊柱融合術的術式選擇 

第 48 章  腰椎後路經椎間孔椎間融合術和腰椎後路椎間融合術

第 49 章  腰椎翻修手術

第 50 章  胸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與治療

第 51 章  胸椎管狹窄症

第 52 章  胸脊髓病的治療

第 53 章  腰椎間盤置換現狀:概念 / 設計策略 / 適應證 / 禁忌證 / 併發症 

第 54 章  骶髂關節功能障礙 

第 55 章  未來:椎間盤再生及相關技術

第 56 章  腰骶部脊柱手術的併發症

第六篇  脊柱滑脫 

第 57 章  脊柱滑脫的 Wiltse 和 Marchetti-Bartolozzi 分型:治療指南 

第 58 章  矢狀面力線及脊柱畸形研究學組分型

第 59 章  脊柱滑脫自然史

第 60 章  腰椎峽部裂的修復

第 61 章  兒童青少年輕度腰椎滑脫

第 62 章  成人退變性脊柱滑脫症

第 63 章  重度腰椎滑脫:決策與複位融合

第 64 章  重度腰椎滑脫:部分複位

第 65 章  重度腰椎滑脫:後路減壓和腓骨銷釘技術

第 66 章  高度發育不良性腰椎滑脫:Harms/Shufflfflfflebarger 解剖複位技術 

第 67 章  重度脊椎滑脫的複位:Edwards 技術

第 68 章  L5 椎體切除術治療重度腰椎滑脫:前後路聯合技術和單純後路技術

第 69 章  腰椎峽部裂、腰椎滑脫手術併發症

下  卷 

第七篇  特發性脊柱側彎 

第 70 章  自然史以及成熟度評估

第 71 章  特發性脊柱側彎臨床評估和家長 - 患兒的治療期望

第 72 章  脊柱畸形臨床療效測評

第 73 章  影像學分類表:LENKE 分型

第 74 章  早髮型特發性脊柱側彎的非融合手術及生長棒技術

第 75 章  前、後路非融合矯形技術

第 76 章  Shilla 生長棒技術

第 77 章  開放及胸腔鏡輔助胸椎前路手術

第 78 章  胸廓成形術

第 79 章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內固定發展史

第 80 章  後入路脊柱畸形矯正技術

第 81 章  前路手術治療胸腰椎 / 腰椎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

第 82 章  嚴重且被忽視的脊柱畸形治療策略

第 83 章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手術相關併發症

第八篇  成人脊柱畸形 

第 84 章  成人脊柱畸形:概述與現狀

第 85 章  成人脊柱畸形分型

第 86 章  成人新發脊柱側彎

第 87 章  矢狀位失衡

第 88 章  僵硬性脊柱冠狀位失衡:臨床意義和手術治療

第 89 章  老年患者的脊柱後凸畸形

第 90 章  成人脊柱畸形的治療決策

第 91 章  脊柱 Smith-Petersen 截骨術

第 92 章  經椎弓根截骨術治療複雜脊柱畸形

第 93 章  後路全脊椎切術治療複雜脊柱畸形

第 94 章  前、後聯合入路脊椎全切術治療複雜脊柱畸形 

第 95 章  融合至骶骨與骶骨骨盆內固定技術

第 96 章  結構性植骨在成人脊柱畸形中的應用

第 97 章  成人脊柱畸形的翻修手術

第 98 章  微創脊柱畸形手術:未來發展方向

第 99 章  ACR 和微創手術治療脊柱矢狀面畸形

第九篇  發育不良與先天畸形 

第 100 章  發育不良和先天性脊柱畸形的診療現狀與介紹

第 101 章  發育不良性脊柱側彎:神經纖維瘤病脊柱病理

第 102 章  骨骼發育不良脊柱畸形的診斷及表現

第 103 章  骨骼發育不良引起的脊柱畸形的外科治療

第 104 章  成骨不全綜合征的脊柱表現

第 105 章  家族性自主神經功能異常合併脊柱畸形

第 106 章  先天性椎管內畸形:椎管閉合不全——胚胎學、病理學和治療

第 107 章  先天性脊柱側彎及後凸畸形

第 108 章  半椎體切除術

第 109 章  胸廓發育不良綜合征

第 110 章  兒童先天性頸椎畸形:節段性不穩和椎管侵入的治療

第 111 章  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手術併發症

第十篇  脊柱神經肌肉畸形 

第 112 章  神經肌肉型脊柱側彎的臨床考量

第 113 章  神經肌肉型脊柱側彎的術前管理

第 114 章  神經肌肉型脊柱側彎特殊的外科技術

第 115 章  神經肌肉型脊柱側彎的骨盆固定

第 116 章  脊髓性肌萎縮症、進行性假肥大性肌營養不良和其他神經肌源性疾病

第 117 章  腦癱和 Rett 綜合征伴發的脊柱畸形

第 118 章  脊髓脊膜膨出脊柱畸形的手術治療

第十一篇  脊柱後凸與椎板切除術後畸形 

第 119 章  導論與現狀

第 120 章  頸椎不穩定和後凸(類風濕、侏儒症、退行性變性、其他病因)

第 121 章  Scheuermann 脊柱後凸畸形的手術治療

v第 122 章  遲發性創傷後脊柱畸形: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案

第 123 章  強直性脊柱炎 / 胸腰椎後凸畸形

第 124 章  頸胸段伸展性截骨術治療「頜觸胸」畸形

第 125 章  頸椎截骨術

第 126 章  脊柱後凸畸形的手術併發症

第十二篇  創  傷 

第 127 章  頸椎損傷的分型

第 128 章  胸椎、腰椎和骶椎骨折的分類

第 129 章  頸椎骨折的外科治療

第 130 章  前路減壓固定技術治療胸腰椎骨折

第 131 章  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療:後路減壓、內固定技術

第 132 章  脊柱骨折的微創技術

第 133 章  脊髓中央管綜合征的治療

第 134 章  骶骨 - 骨盆骨折的手術治療

第 135 章  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與再生的新途徑

第 136 章  脊柱創傷的結果評估

第十三篇  腫瘤與骨髓炎 

第 137 章  介紹和現狀:腫瘤及骨髓炎

第 138 章  良性脊柱腫瘤

第 139 章  脊柱原發性惡性腫瘤

第 140 章  轉移性脊柱腫瘤的外科治療

第 141 章  脊髓髓內腫瘤

第 142 章  硬膜下髓外脊柱腫瘤

第 143 章  脊柱血管畸形

第 144 章  脊柱感染 / 脊椎骨髓炎

第 145 章  骶骨腫瘤

第 146 章  脊柱腫瘤的輔助治療

第 147 章  腫瘤和感染手術治療的併發症

第十四篇  併發症 

第 148 章  脊柱手術的神經併發症

第 149 章  圍術期脊髓損傷及脊髓病

第 150 章  複雜脊柱切口的修復重建

第 151 章  血管併發症

第 152 章  術後早期晚期傷口或內置物感染

第 153 章  硬膜囊破裂、腦脊液瘺道、假性硬脊膜膨出及修復策略

第 154 章  脊柱畸形手術假關節

第 155 章  相關法律問題及應對策略

第 156 章  脊柱術後疼痛 

第 157 章  脊柱外科手術併發症

附錄 A  本書第 3 版以來兒童脊柱外科的進展

附錄 B  本書第 3 版以來成人脊柱外科學的發展

東方書院后.png

1608384496965923.jpg

Bridwell&DeWald脊柱外科學 第4版
NT$2150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