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珍珠港:1941】+【珍珠港事件後的六個月】+【從偷襲珍珠港到*爆廣島】
【珍珠港:1941】+【珍珠港事件後的六個月】+【從偷襲珍珠港到*爆廣島】

【珍珠港:1941】+【珍珠港事件後的六個月】+【從偷襲珍珠港到*爆廣島】

NT$1850
已售:213

美國不是創立於1776年7月4日,而是1941年12月7日。那一天,由航空母艦、驅逐艦和小型潜艇支援的354架日本戰機突然猛烈襲擊美國珍珠港


東方書院前.png

详情-1.jpg

【珍珠港事件後的六個月】

內容簡介

《不是耻辱:珍珠港事件後的六個月》是美國知名歷史學家約翰·托蘭書寫美日太平洋海戰的經典歷史作品,被譽為書寫太平洋戰爭歷史的“鼻祖之書”,英文版出版60年來在海外一直有極高評價。 該作為其在後來創作《日本帝國衰亡史》奠定了基礎。 全書將視野聚焦於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半年間的殘酷攻防戰,以日本偷襲珍珠港到美日中途島海戰的半年時間為中心,多角度還原美國扭轉太平洋戰局的歷史真相,詳細呈現軸心國日本從戰略進攻變為守島防禦的戰場轉折,並借助一個個將領和阿兵哥的經歷, 再現了二戰中從珍珠港事件到中途島海戰的戰局巨變。

作者簡介

約翰·托蘭

美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1912年出生於威斯康辛州,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 著有《希特勒傳——從乞丐到元首》《後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國覆亡記》等作品。 因撰寫《日本帝國衰亡史》,揭示日本對美作戰起因,榮獲普利策獎。 作為一名歷史學者,托蘭在著筆敘述某一歷史事件之前,會對數以百計的事件親歷者進行採訪,利用親歷者的口述歷史,多方面鋪陳展開,力圖揭示該歷史事件對知名人物與普通福斯的不同影響,從而使其作品具有區別傳統史學著作的鮮明特點,也囙此使他成為美國知名度的歷史學者。

目錄

序章迅雷不及掩耳

部分征服的時刻表

章攀登新高山

第二章虎……虎……虎……

第三章“克拉克上空發現敵機!”

第四章故此,目標唯有擊沉敵艦

第五章那船太漂亮了

第二部分崩潰的防禦

第六章殊死對峙

第七章威克島末路

第八章恐慌

第九章黑色耶誕節

第三部分巴丹之戰

第十章通往巴丹之路

第十一章阿布坎之戰

第十二章退卻

第十三章海角與孤地

第四部分兩個帝國的滅亡

第十四章不設防之島

第十五章“荷蘭將士鋼澆鐵鑄”

第十六章爪哇海戰役

第十七章願於美好時光,你我再會

第五部分巴丹困獸

第十八章“……我還會回來”

第十九章聖週五攻勢

第二十章寧可死上一千回

第二十一章死亡行軍

第六部分從屈辱到勝利

第二十二章“問心無愧”

第二十三章奇妙的降伏

第二十四章“勇敢衝刺,堅決攻擊”

第二十五章局勢逆轉

--------------------------------------

详情-1.jpg

【從偷襲珍珠港到核爆廣島】

編輯推薦

英國軍事專家、戰史專家解密日本帝國瘋狂擴張和走向終結全過程;

300餘幅珍貴歷史照片、精美裝備與人物工藝繪圖、戰場態勢和作戰示意圖;

法式精裝,可180度展開,便於翻閱;

隨書附贈全彩《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武器》工藝圖冊。

內容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上,瘋狂的日本帝國點燃的戰火席捲了陸地、海洋和天空:從中國大陸的都市到東南亞的熱帶叢林、從新加坡和菲律賓的島嶼到廣闊的太平洋水域,日本帝國擴張領土的野心跟中國、美國和英國的聯盟相對抗,使其成為了一場保衛世界和平的戰爭。

《血戰太平洋:從突襲珍珠港到核爆廣島》由英國軍事專家、戰史專家撰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各個戰役的全程實錄,真實再現了日本帝國從瘋狂發動戰爭,侵略中國和東南亞,偷襲珍珠港,到中途島戰役中被美國海軍逆轉,以及在此後的一系列戰役中在海上和島嶼、 空中和大陸遭到不斷失敗,*後本土受到美國核子弹轟炸的歷史。

本書從各個角度審視了這場史詩般的戰爭,追跡全球範圍內這場戰爭所涉及的軍事、戰畧和政治事件的軌跡,記載了參戰人員和平民的經歷。 書中提供了詳實的、極具權威的資料資訊和令人折服的圖片影像,讓讀者能真正瞭解這些改變整個世界的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

全書敘述清晰、史實明確、繁簡得當,是福斯讀者、軍事和軍事歷史愛好者、軍事研究人士不可多得的案頭參考書。

作者簡介

安德魯•威斯特(Andrew Wiest)南密西西比大學歷史學訪問學者和副教授,著有《圖解越南戰爭曆史》《圖解次世界大戰曆史》《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役史:太平洋戰爭》等十幾部戰爭歷史著作。

目錄

1日本的軍事擴張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美國的“天定命運”觀念必然會使這兩大強國發生衝突,並終導致世界大戰。

日本的崛起

變革年代

中國東北地區

上海事變

日本走向戰爭

中國的戰事

日軍的勝利與暴行

美日關係惡化

2偷襲珍珠港

為了給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軍事力量以致命打擊,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决定偷襲珍珠港。

戰爭一觸即發

談判失敗

軍力和計畫

永遠的耻辱之日

奇襲和災難

不盡完美的日軍勝利

細枝末節

3日軍的瘋狂進攻

在珍珠港襲擊成功後,日軍接著又在整個太平洋上取得了一個接一個令人震驚的勝利,並輕易地征服了被大肆吹噓的駐守在新加坡和菲律賓的盟軍部隊。

日軍初戰告捷

英軍兵敗馬來亞

日本兵進新加坡

投降的代價

ABDA軍(美英荷澳聯軍)

東印度群島的陷落

緬甸的陷落

菲律賓的陷落

巴丹災難

巴丹島上的死亡行軍

4決戰中途島

1942年4—6月,盟軍和日軍在一系列海戰中發生激烈交鋒,其中在中途島進行的大海戰是一次决定性的較量。

戰爭計畫

處於劣勢的美軍

杜立特空襲

MO作戰計畫

珊瑚海戰鬥

打成平手

作戰計畫和情報

日軍的情報失誤

中途島:兩支海軍艦隊相遇

日本人難下决心

日本“零”式戰機大逞威風

美軍俯衝式轟炸機的致命打擊

日本艦隊的反擊

後一擊

結局

5盟軍的反擊

中途島海戰大捷之後,盟軍在新幾內亞進行了反擊,接著又在太平洋偏遠的小島——瓜達爾卡納爾島上與日軍進行了殊死搏殺,從而終扭轉了整個戰局。

科科達小道

盟軍的勝利

日軍登入瓜島和場血戰

前途未蔔的瓜島

形勢開始轉向

後的搏殺

美軍的勝利

盟軍在新幾內亞的勝利

“馬車輪”行動計畫

盟軍進軍拉包爾

緬甸戰役

6戰畧防禦中的日本

在經歷了中途島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致命打擊之後,日軍又在緬甸、新幾內亞和中太平洋地區遭到盟軍的反攻。

佔領埃尼威托克環礁

緬甸戰況

第二次若開戰役

日軍的反擊

“溫蓋特旅”又打回來了

圍困因多

深入緬甸

移師密支那

盟軍的勝利

襲擊霍蘭迪亞

鳥頭半島

7黎明的曙光

在馬利安納群島和菲律賓群島,美國軍隊進行了一系列的空中、海上和陸地保衛戰,以奪取對太平洋的控制權。

菲律賓海戰

塞班島大捷

攻佔提尼安島和關鳥

進軍加羅林

血戰佩萊利烏島

重返菲律賓

麥克亞瑟在萊特島

萊特灣戰役

日本空軍敢死隊——“神風特攻隊”

戰火燒到日本本土

8解放東南亞

就在盟軍在緬甸發動解放戰爭的同時,日軍則在製定一項旨在推翻英國在印度統治的作戰方案。

“烏號攻勢”

開進恩帕爾平原

在印度的日本軍隊

攻陷科希馬

恩帕爾相持戰

攻勢受阻

返回緬甸

進軍曼德勒

軍隊的部署

沿海岸南下

攻佔仰光

9殘酷的島嶼爭奪戰

當盟軍部隊進攻日軍在菲律賓、硫磺島和沖繩的基地時,日軍如困獸般進行了瘋狂的抵抗。

萊特島之戰

攻佔呂宋

進軍馬尼拉

都市戰事

血戰呂宋島

菲律賓南部

征服棉蘭老島

硫磺島

進攻開始

進攻折缽山

沖繩

首裏防線

日軍潰敗

10收穫“龍捲風”

為了迫使日本投降,美國在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一顆核子弹。

婆羅洲的澳大利亞軍隊

封鎖日本

轟炸戰畧

燃燒的都市

東京的毀滅

和平的試探

波茨坦公告

“小男孩”

廣島之死

尾聲

--------------------------------------

详情-1.jpg

【珍珠港:1941】

編輯推薦

1. 1941年,深陷中國戰場的日軍資源難以為繼,轉而向東南亞的英美利益範圍開戰,珍珠港事件爆發。 而美國的加入改變了二戰的走向,中國的抗日戰爭成為二戰的一部分,太平洋戰爭的結果也奠定了時至今日的亞太政治格局。

2.本書基於大量原始史料,作者的研究小組彙集整理了近100萬頁的檔案,同時從日美雙方的視角進行考察,使本書具有超强的權威性、公正性和可靠性。

3.探尋歷史事件背後的複雜脈絡,回溯至20世紀初,通過日美兩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方面,探討日本如何一步步走向戰爭,美國的孤立政策如何走向結束,日美之間以及與蘇、英、法、中等國的利益關係,日美之間的文化誤解等問題,深入分析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原因。

4.通過梳理大量史料,還原戰爭細節,不僅翔實描寫各部隊和戰艦的作戰情况,更展現出個體在戰爭中的真實處境,促使人們反思戰爭、政治與人性。 作者是多次獲得重要獎項的非

虛構作家,使本書具備了更强的文學性和可讀性。

內容簡介

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美國不是創立於1776年7月4日,而是1941年12月7日。 那一天,由航空母艦、驅逐艦和小型潜艇支援的354架日本戰機突然猛烈襲擊美國珍珠港,造成2 403人死亡,重創8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188架戰機。 珍珠港事件是太平洋戰爭的開場,迫使美國結束長期以來的孤立主義政策,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終徹底改變了二戰的走向和國際政治的格局。

克萊格•尼爾森為寫作本書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進行了近5年的研究工作。 本書展示出戰爭中美日雙方恐怖、混亂、暴力、悲劇和英雄主義攻擊的異常豐富的細節。 我們會看到水手、飛行員、軍官、外交官、將軍、天皇、總統,不同立場與角色的人,在世界歷史上這個令人震驚的戲劇性時刻如何做出自己的選擇; 我們也會看到當日軍飛行員飛臨夏威夷時,被旖旎風光打動而拍照留念; 當日軍轟炸機群呼嘯而過時,“內華達號”的軍樂隊仍渾然不覺地吹奏著國歌; 當“奧克拉荷馬號”被魚雷擊中時,巨大的震動觸發一臺留聲機播放起流行的爵士樂; 當轟炸機俯衝投下致命炸彈時,日軍飛行員卻對地面的美國阿兵哥露出微笑; 當被毀的“亞利桑那號”開始下沉時,年輕的水兵必須立即選擇是與軍艦一起沉沒還是跳入燃燒著柴油的水域……

在大量原始資料的基礎上,作者追跡1941年之前數十年的草蛇灰線,從美日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各個方面,分析導致珍珠港事件爆發的必然和偶然因素。 從美國海軍準將佩里的“黑船”打開日本國門,到東鄉平八郎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俄國海軍,到五國海軍會議,再到二二六兵變,以及二戰爆發後美國和日本的微妙關係。* 後,本書得出了重要的結論,即悲劇的不可預見性以及該事件延續至今的影響。

作者簡介

克萊格·尼爾森是一比特職業歷史作家,曾著有《火箭人:登月di一人的史詩》、《di一批英雄:空襲東京——美國在二戰中的首場勝利》、《托馬斯•潘恩:啟蒙、革命和現代民族的誕生》(獲2007年亨利•亞當斯獎)、《一起沉醉》(入選W. H.史密斯年度書目)、 《輻射年代:原子能時代的史詩性興起與戲劇性衰落》。 他的文章發表在《名利場》《沙龍》《新英格蘭評論》《讀者文摘》《紐約觀察家報》《大眾科學》等許多出版品上,並一直在為《出版人周刊》《超時》《訪談》等雜誌撰稿,還曾擔任哈珀與羅出版公司和蘭登書屋的副總裁和執行編輯,策劃出版了20本《紐約時報》暢銷書。

目錄

序言無畏級戰列艦和磨石

部分通往戰爭之路

章未雨綢繆

第二章邪惡的風

第三章1941年秋

第四章11月

第五章12月6日

第二部分突襲!

第六章從天而降

第七章珍珠港

第八章描述不可言說之痛

第九章耻辱

第十章復興

第三部分勝利

第十一章復仇

第十二章勝利

第十三章遺產

附錄1判决和爭議

附錄2榮譽勳章

致謝

注釋

參考資料

東方書院后.png

1608384496965923.jpg

【珍珠港:1941】+【珍珠港事件後的六個月】+【從偷襲珍珠港到*爆廣島】
NT$1850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