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十六國史新編(套裝共6冊):【後秦史+南涼與西秦+前秦史+漢趙國史+五涼史+成漢國史】
十六國史新編(套裝共6冊):【後秦史+南涼與西秦+前秦史+漢趙國史+五涼史+成漢國史】

十六國史新編(套裝共6冊):【後秦史+南涼與西秦+前秦史+漢趙國史+五涼史+成漢國史】

NT$2500
已售:15


東方書院前.png

主图-07.jpg

內容簡介:

後秦是淝水之戰後羌人姚萇以關中地區為中心建立的割據政權。自公元384年四月姚萇在渭北馬牧起兵,至417年八月東晉軍隊攻佔長安、姚泓出降,後秦共歷三主,存續34年。在極盛時期,後秦與北魏、東晉呈鼎足而立之勢,在十六國後期具有重要地位。

本書主要敘述後秦政權的歷史,包括「建國前史」「建立與興盛」「衰落與滅亡」及「政權結構」四個部分。在儘可能全面吸收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通論與專論相結合,在敘述後秦興衰的基本過程之外,對建立後秦政權的姚氏集團在前、後趙及前秦政權統治下的活動,後秦建構自身正統的事迹及其政權結構等專題開展了研究。在處理史料時,在關注其敘事真實性的同時,亦重視製作過程及目的。


圖書目錄:

001/緒 論

018/第一章 後秦建國前史

019/第一節 姚氏的祖先記憶

020/  一 史書體例與紀事方式

024/  二 歷史記憶視角下的姚氏祖先譜系

029/第二節 姚氏集團的東遷及西還

032/  一 姚氏集團東遷及其在後趙治下的活動

040/  二 冉閔之亂與姚氏集團的流亡

059/第三節 前秦治下的姚氏集團——以姚萇為中心

072/第二章 後秦的建立與興盛

073/第一節 立國關隴與滅亡前秦

075/  一 渭北起兵

078/  二 佔據嶺北

090/  三 平定關中

113/第二節 東西擴張與統一關西

113/  一 後秦向關東的擴張

126/  二 後秦對河隴地區的開拓

138/第三節 後秦政權的正統建構

140/  一 姚氏舜後與後秦火德

151/  二 姚弋仲、姚襄的形象塑造

160/第三章 後秦的衰落和滅亡

161/第一節 河隴失馭

161/  一 出兵仇池與仇池的內侵

166/  二 棄守姑臧及與南涼之關係

175/  三 西秦復國與爭奪隴右

179/第二節 夏國的崛起及其與後秦之間的戰爭

179/  一 鐵弗部、北魏、後秦三方關係演變與夏國的建立

184/  二 後秦與夏國在嶺北、「河西」地區的攻守

197/第三節 劉裕伐秦與後秦滅亡

197/  一 後秦與東晉關係的惡化

208/  二 劉裕滅後秦

226/第四章 後秦的政權結構

229/第一節 堡壁、諸營與軍鎮

229/  一 後秦境內的堡壁勢力

241/  二 大營與諸營

250/  三 軍鎮與徙民

261/第二節 後秦政權的「宗室的軍事封建制」

262/  一 「宗室的軍事封建制」釋義

267/  二 後秦的宗室與皇權

285/  三 後秦的德治主義實踐

293/附 論:後秦的天王名號

306/參考文獻

315/索 引 [1]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是敘述十六國時在西北建立的南涼、西秦兩個政權的歷史。由於南涼、西秦兩政權是由我國古代鮮卑族所建,故本書首先從民族史的角度,分別探討了禿髮、乞伏鮮卑的來源、遷徙及融合情況;其次,敘述了他們建立政權的背景和經過,兩國與鄰近各政權的關係,以及他們盛衰的歷史。後,對兩國的社會政治制度、社會形態和意識形態也作了一些探索。除了南涼、西秦及其建立者鮮卑族的動向之外,本書關於兩個政權對整個西北地區發展所起作用的論述也極其深刻。


圖書目錄:

001/前 言

001/南涼篇

002/章禿髮鮮卑與河西鮮卑

002/一禿髮鮮卑的來源及其向河西的遷徙

011/二晉初禿髮樹機能的反晉鬥爭

025/三西晉末至十六國初期的河西鮮卑

032/第二章南涼政權的建立

032/一南涼建國前河西的形勢

037/二禿髮烏孤的建國及其發展

049/第三章南涼的興盛及其與鄰國的關係

049/一後涼的衰落與南涼的興盛

059/二極盛時期的南涼及其與鄰國的關係

066/第四章南涼的衰落與滅亡

066/一由盛轉衰的南涼

076/二南涼的滅亡及其原因

083/三南涼滅亡後禿髮鮮卑的分散及漢化

088/第五章南涼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088/一南涼的政治制度

114/二南涼的經濟制度和社會性質

123/三南涼的文化及其對河湟地區的開發和建設

131/西秦篇

132/章乞伏鮮卑與隴西鮮卑

132/一乞伏鮮卑的來源和遷徙

143/二隴西鮮卑及其部落

149/第二章西秦的建立及其與鄰近政權的關係

149/一西秦建立前隴右的形勢

158/二西秦政權的建立

167/三西秦政權的發展及其與鄰近政權的關係

178/第三章西秦的亡國和復興

178/一後秦的西進和西秦的亡國

185/二復興和極盛時期的西秦及其與鄰國的關係

208/第四章西秦的衰亡及其原因

208/一西秦的衰亡

221/二西秦衰亡的原因及乞伏鮮卑的分散和漢化

227/第五章西秦的社會制度

227/一西秦的政治制度及其特點

253/二西秦的社會形態

267/三西秦的意識形態

278/第六章西秦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289/附錄篇

290/附錄一南涼禿髮氏世系表

291/附錄二西秦乞伏氏世系表

292/附錄三南涼大事年表

297/附錄四西秦大事年表

306/附錄五乞伏令和夫婦墓誌證補

321/附錄六周偉州著《南涼與西秦》評介

334/索 引

355/後 記

......

◆魏晉南北朝史學會顧問蔣福亞代表作,「十六國史新編」之一,朱大渭先生讚賞有加的魏晉南北朝史名作。

◆參考正史、類書、典志、地誌、農書、文集等文獻資料,旁征碑銘資料,突破性解讀苻堅政變始末、王猛執法、淝水之戰性質等史學界聚訟紛紜的問題。

◆論述前秦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的過程中連綴介紹與之相關其他北方民族政權,鉤沉一千六百多年前整個北方各民族的爭鬥融合。

本書宏觀與微觀緊密結合,既深入探索了少數民族建國史的一般規律,又準確把握了前秦興衰的特徵。論述了前秦政權興衰的全過程,彌補了十六國史研究的多處空白。


第一章 漢晉之際的氐族

第一節氐族

第二節氐族的遷徙

第二章 前秦建國

節枋頭起兵

第二節前秦建國

第三節苻生的統治

第三章 前秦的政治與經濟

第一節封建制的政權及儀制

第二節苻堅統治前期的政治

第三節關隴經濟的恢復

第四章 苻堅統一北方

第一節王猛滅燕

第二節擊滅仇池和取有梁、益

第三節滅涼

第四節 滅代

第五節呂光西征

第五章 淝水之戰

第一節奪取襄陽和兵敗淮南

第二節軍事殖民

第三節淝水之戰

第四節淝水之戰的性質及南勝北敗的原因

第六章 前秦敗亡

節淝水之戰後北方的形勢

第二節前秦敗亡

第七章 前秦的文化

第一節經學、玄學和文學

第二節 宗教

附錄前秦大事年紀

索引

......

氐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曾相繼建立過前仇池國、前秦、後涼、後仇池國等政權,後來逐漸與漢族融合。前秦的建立及統一北方,無疑是氐族歷最光輝的階段。



详情-05.jpg

內容簡介:

漢趙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內遷少數民族匈奴在內地建立的政權,也是十六國較早建立的政權之一。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都承襲了漢魏以來漢族政權的傳統,又兼其舊俗;在某些方面有所發展、創造,對以後的封建王朝有一定的影響。此外,在西晉末年中原地區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漢趙統治者還採取了一些有利於生產恢復和發展的措施,使其京都平陽、長安地區的經濟有所恢復和發展。

本書根據現存史籍和文物考古資料,論述了東漢末年以來內遷匈奴的活動及其社會地位的變化,敘述了漢趙國興衰的歷史,並對其政治制度、社會形態做了大膽探討。


001  前 言

001  第一章 漢末至晉初匈奴族的內徙及其活動

002  一  匈奴入居沿邊諸郡及漢、魏各朝對他們的統治

013  二  西晉初匈奴的繼續內遷及其社會地位的變化

022  三 劉淵的族姓

029  第二章 晉代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及統治階級的內亂

030  一  晉代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042  二  「八王之亂」——西晉統治階級的內爭

051  第三章 劉淵的起兵及漢政權的建立

052  一  晉末各族人民反晉鬥爭鳥瞰

057  二  劉淵的起兵及漢政權的建立

067  第四章 漢政權的發展、興盛及其與西晉的角逐

068  一  劉淵的稱帝及漢政權的發展

082  二  劉聰的繼立及西晉洛陽的陷落

091  三  漢政權的興盛及其與西晉的角逐

109  第五章 漢國的內亂及前趙的繼立

110  一  西晉的滅亡和漢國的衰弱

124  二  漢國的內亂和前趙的繼立

137  第六章 前趙的興衰

138  一  前趙的鞏固及其向西北的擴展

156  二  前趙的滅亡及其原因

171  第七章 漢趙國的政治制度

172  一  承襲漢魏以來的職官制度

204  二  單于台——漢趙統治其他少數民族的機構

209  三  關於「胡漢分治」問題

215  第八章 漢趙國的社會形態

216  一  漢趙國的社會經濟及社會性質

225  二  漢趙國的階級關係和民族關係

228  三  漢趙國的文化

235  附錄一 漢趙職官表

251  附錄二 漢趙國劉氏世系表

253  附錄三 漢趙國大事年表

261  附錄四 十六國官制研究

310  索 引

335  後 記

......




內容簡介:

魏晉南北朝時期,河西地區相繼出現五個割據政權,分別是漢族張氏的前涼和李氏的西涼,氐族呂氏的後涼,鮮卑禿髮氏的南涼,匈奴沮渠氏的北涼。五涼政權管轄的範圍東至今甘肅甘谷、天水,西及天山南北,將河西走廊等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包括在內。五涼歷史是古代民族史、西北邊疆史和古代絲綢之路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分為「緒論」「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民族」「經濟」「著姓」「文教」十個專題,作者以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為基礎,將短暫的五涼歷史置於漢唐間上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進行宏觀考察,有兼以微觀的實證,還原五涼政權的興衰更替與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


前 言

序 言

引 言

001 卷一 緒論篇

002 節 河西經濟區的崛起

一 早期的畜牧業經濟基礎

二 農業的產生及農牧結合經濟格局的確立

三 絲路貿易的興起和主要城鎮的形成

018 第二節 涼州封建政治格局的奠定

一 封建行政體制的建立

二 早的割據政權——竇融政權

032 第三節 漢晉之際的河西民族問題

一 漢代「羌胡」問題

二 魏晉時期的民族態勢

049 卷 二 前涼篇

050 節 前涼肇基

一 張軌出任涼州刺史

二 張軌的政治

074 第二節 割據局面的演成

084 第三節 前涼的強盛

一 張駿的政治

二 張重華的政治

108 第四節 前涼衰亡

一 政治的衰落

二 統治集團的內訌

三 前秦滅前涼

131 卷 三 後涼篇

132 節 後涼立國

一 呂光征西域

二 後涼的建立

140 第二節 前期政治

一 尖銳的民族矛盾

二 氐族本位政治

149 第三節 後期政治

一 呂纂和呂隆的腐朽統治

二 諸呂相殘

156 第四節 後涼滅亡

161 卷 四 南涼篇

162 節 南涼立國

一 禿髮烏孤的早期戰略

二 南涼的建立

167 第二節 禿髮利鹿孤的政治

一 修結鄰好

二 興理內政

172 第三節 禿髮傉檀的政治

一 入主姑臧

二 姑臧時期的外患內憂

180 第四節 南涼滅亡

一 「韋宗觀釁」與「東苑之誅」

二 窮兵黷武以至於亡

189 卷 五 西涼篇

190 節 西涼立國

194 第二節 李暠的政治

一 著姓政治

二 「東伐」戰略

206 第三節 李歆的政治

210 第四節 西涼滅亡

215 卷 六 北涼篇

216 節 北涼立國

一 沮渠蒙遜起義和段業初立

二 沮渠蒙遜奪權和北涼立國

224 第二節 沮渠蒙遜時期的政治

一 審時度勢,示外以弱

二 安定民生,注重經濟

三 搜求讜言,招禮英賢

四 整肅紀綱,厲行法治

五 驅逐南涼,遷都姑臧

六 摧毀西涼,廓清走廊

七 通使宋魏,期應一統

241 第三節 北魏滅涼

251 第四節 北涼緒餘

257 卷 七 民族篇

258 節 十六國時期河西主要民族的地位與作用

一 羌

二 匈奴

三 漢

270 第二節 鮮卑事迹

一 「禿髮氏」的由來

二 「涼州之亂」

287 第三節 盧水胡事迹

297 第四節 民族融合趨勢

311 卷 八 經濟篇

312 節 漢晉之際河西經濟區的變遷

一 河西經濟區的形成

二 漢魏之際河西經濟區的曲折發展

三 五涼時期河西經濟區的繁榮

330 第二節 社會經濟的長足進步

一 人口資源的劇增

二 自給程度的提高

345 第三節 前涼農商並舉的政策

一 勸課農桑

二 恢復貨幣流通,發展商業貿易

三 張軌鑄錢說質疑

四 注重民生,發展經濟

380 第三節 諸涼政權恢複發展社會經濟的舉措

一 利用人力物力資源,擴大區域開發

二 發展屯墾,廣田積穀

三 開發牧場,增加畜牧業產出

391 第四節 北魏太武帝時期的西域經濟戰略

403 卷 九 著姓篇

404 節 門第與特權

410 第二節 著姓之優勢

414 第三節 著姓之功能

423 卷 十 文教篇

424 節 五涼政權的「文教兼設」

442 第二節 文化與學術的昌盛

一 經學和玄學

二 史學

三 文學

四 佛學

五 藝術

455 第三節 五涼時期河西與內地的文化交流

464 第四節 五涼文化的歷史影響

471 附 錄

......

详情-04.jpg

內容簡介:

本書將巴蜀成漢政權放入兩晉十六國時代背景下,對流民與政府關係,社會、民族、文化的發展,外來群體與巴蜀地方豪強的鬥爭,巴蜀地區新舊「移民」的矛盾,巫覡文化,天師道信仰等做了、深入的分析。

突破史學研究的單一視角,藉助考古學、民族學、政治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對成漢王國的歷史進行多視角的解讀。


李氏集團與羅尚的爭鬥

益州刺史趙廞被殺使巴蜀地區出現暫時的權力真空,西晉下詔拜梁州刺史羅尚為平西將軍、假節、領護西夷校尉、益州刺史,又給衛節兵一千、梁州兵二千,配上庸都尉義部一千五百人,合四千五百人入蜀控制局勢。又遷梓潼太守樂陵徐儉為蜀郡太守、揚烈將軍隴西辛冉為廣漢太守輔助羅尚。羅尚早在趙廞謀反自立之時即上表指出趙廞並無雄才,且不為蜀人所附,敗亡指日可待。這種「卓見」以及梁益二州切近是西晉加封其為益州刺史的重要原因。此外,羅尚又表請牙門將王敦兵七千餘人助陣。在經過充分準備之後,羅尚率領牙門將王敦、蜀郡太守徐儉、廣漢太守辛冉、上庸都尉義歆部等入蜀,這給了李特等很大的壓力,派遣李驤迎接於道路,並貢獻珍寶賄賂羅尚。羅尚對此十分滿意,認為能夠控制流民集團,於是仍以李驤為騎督。羅尚到達綿竹後,李特、李流再次以牛酒犒勞。但王敦、辛冉等人對李特並不放心,認為李特等流民專為盜賊,應藉此機會除掉,否則必然成為後患,但羅尚沒有聽從這一建議。辛冉為隴西人,與李特本為舊識,在會面之時提到「故人相逢,不吉當凶」之語,透露了雙方矛盾,引起李特暗自猜忌。

三月,羅尚等到達成都,正式履行益州刺史職能。此時西晉下詔秦、雍二州,以齊萬年起義平復,使二州召還流民入蜀者;又派遣御使馮該、張昌加以監督。李特長兄李輔也自略陽老家託言迎接家眷來到蜀地,但李輔並未以家族回歸,反而告誡李特中原大亂,「不足復還」,李特由此確定了留在巴蜀想法,其對策也開始發生轉變。

而為了緩解流民所面臨被逼短期遷回秦、雍的困境,李特又連續採用了兩手對策,先是派遣天水人閻式前去羅尚處請求暫緩六郡流民北歸;二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又向羅尚、馮該等加以賄賂,由此獲得暫緩北歸條件。此時西晉討論平定趙廞之功,以李氏首當其衝攻滅趙廞,封拜李特為宣威將軍、長樂鄉侯,李流奮威將軍、武陽侯。璽書到達益州後,又令州郡條列六郡流民參與平定趙廞有功之人,並加以封賞。但廣漢太守辛冉想將平定趙廞之功據為己有,於是壓下了封拜李特、李流的詔書,又不按實情上奏六郡流民有功者,由此導致六郡流民十分不滿。此時羅尚又派遣從事監督流民北歸,限定七月必須上路,逐步激化了矛盾。因為六郡流民經過數年時間,為求生計在巴蜀地區為人佣耕,早已逐步落地生根,聽到限期上路的消息不知所措;而且此時正趕上雨水豐沛,尚未秋收,流民也缺乏路費,此時被逼北返無異於死路一條,於是多歸附於李特以尋求幫助。李特等作為流民再次派遣閻式向羅尚請求延期至冬天,以獲取行資。廣漢太守辛冉與蜀郡太守李苾等進言羅尚否決李特請求。閻式又向羅尚新舉的秀才別駕杜弢陳說逼迫流民遷徙的弊端,杜弢之父曾任略陽護軍,更為了解流民情況,故也認可其說法,向羅尚建議寬限流民一年時間,以緩和矛盾。但羅尚仍聽從辛冉等的建議沒有同意。杜弢見所言並不被採用,預感羅尚必然攪亂益州,於是退還秀才板。當時又出現白虹天相,頭在井裡、尾在東山,拖於益州太城之上。治中從事巴西馬休就此詢問閻式,閻式趁機將此事占卜為有萬屍之氣,而逼近於城絕非好事,為天降罪孽不可違;但只要平西將軍(羅尚)能夠寬限流民,則災異天相必然消失。但這種說法仍沒有打動羅尚。反而辛冉見羅尚已堅定逼迫六郡流民北歸之心,更知流民首領在攻破成都時曾大肆掠奪,故想除掉流民首領以奪取其資材,於是又與李苾向羅尚進言,應趁流民北歸之機奪取其在趙廞之亂中所剽掠的財物。羅尚於是在七月命令梓潼太守張演在各個北歸要路設立關卡,搜羅流民隨身財物。到九月,又派遣到達綿竹,名義上要種麥,其實目的在於防備流民逃逸,雙方矛盾一觸即發。

同時,李特又派遣閻式前往羅尚處請求寬緩期限上路,閻式見羅尚、辛冉營寨內「營柵衝要」,以圖謀掩擊流民,感到羅尚行為必然激發流民民亂,又知辛冉、李苾等圖財之意堅決,於是向羅尚請辭。羅尚則仍然假意哄騙閻式說同意寬限行期,讓閻式告知流民。閻式對於羅尚意圖十分清楚,指出羅尚聽從了奸人之計,寬限日期恐怕只是說辭,百姓雖弱但絕不可輕視,如果對其壓迫太緊,恐怕眾怒難犯、為禍不淺!羅尚仍搪塞閻式,對於寬緩期限一事信誓旦旦加以保證。閻式返回綿竹後對李特提到羅尚處的形勢,指出羅尚雖然不斷強調要寬緩期限,但並不值得相信;且羅尚自身「威刑不立」,辛冉等人各擁強兵。一旦辛冉等發動變亂,羅尚完全沒有能力加以控制,李氏集團應早做準備以防不測。李特於是「繕甲厲兵」,戒嚴以備非常。李特見流民在羅尚壓力下大量歸於自己,於是在綿竹建立大營加以安置,又派人向辛冉請求寬限日期。辛冉見到李特回護流民、斷絕了自己的財路而大怒,派人在主要道路上貼出告示,懸賞捉拿李特兄弟。李特見狀將所有告示取回,將文字改為「能送六郡之豪李、任、閻、趙、楊、上官及氐、叟侯王一首,賞百匹。」使辛冉的矛頭轉向全部流民酋長以激化雙方矛盾。流民本身即受到辛冉的盤剝,此時見到告示皆信以為真,更多的人逃到李特處尋求庇護,短時間內李特即聚集流民二萬餘人,李流處也聚集數千人。李特將流民分為兩營,李特居北、李流居東,以防備辛冉。

另一邊,辛冉、李苾則認為羅尚雖然貪婪,但並沒有決斷,如果拖延日久會使流民終得以在巴蜀落地生根。且李特等均為雄才大略之人,如果等其成勢,自己將死無葬身之地。目前應該果斷採取措施消滅李特等流民,而不能再通過羅尚。二人商議以後,即派遣護軍曾元進攻李特,但為李特所殺。羅尚又派遣督護田佐、牙門劉並等助兵辛冉,也為李特所敗。羅尚以此埋怨辛冉妄自用兵,導致李特趁勢而起不可複製。經過此事以後,李特等流民集團與羅尚一方徹底決裂,雙方在巴蜀地區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

李特與羅尚的直接衝突標誌著六郡流民集團開始走上獨立自主之路。六郡流民共同推舉李特為主,李特指示六郡出身的部曲督李含、上邽令任臧、始昌令閻式、諫議大夫李攀、陳倉令李武、陰平令李遠、將兵都尉楊褒等上書朝廷,請求在巴蜀依「梁統奉竇融故事」;同時在六郡流民擁戴下,李特行鎮北將軍事,承製封拜屬官,加封李流行鎮東將軍,號東督護,隨即進兵廣漢(今四川射洪縣南)攻打辛冉。羅尚派遣李苾、費遠率兵救援辛冉,但二人十分畏懼李特,不敢進兵。辛冉孤立無援,又與李特失敗,於是將罪責歸咎於綿竹令南郡人岐蒼,殺之而突圍逃往德陽(今四川遂寧市東南),李特攻入廣漢,以李超為廣漢太守,再率軍進攻成都。羅尚給閻式發信,責備流民攻城掠地,閻式回信曰:

辛冉傾巧,曾元小豎,李叔平非將帥之才。式前為節下及杜景文論留、徙之宜。人懷桑梓,孰不願之!但往日初至,隨谷庸賃,一室五分,復值秋潦,乞須冬熟,而終不見聽。繩之太過,窮鹿抵虎,流民不肯延頸受刀,以致為變。即聽式言,寬使治嚴,不過去九月盡集,十月進道,令達鄉里,何有如此也!

羅尚見到書信,知道李特等不可複製,於是固守成都,並求救於梁、寧二州。

李特見進兵順利,於是自稱使持節、大都督、鎮北大將軍,承製封拜依竇融在河西故事。封李輔為驃騎將軍,李驤為驍騎將軍,李始為武威將軍,李盪為鎮軍將軍,李雄為前將軍,李含為西夷校尉,以李含子國、離、任回、李恭、上官晶、李攀、費佗等為將帥,任臧、上官惇、楊褒、楊發、楊珪、王達、麹歆等為爪牙,李遠、李博、夕斌、嚴檉、上官琦、李濤、王懷等為僚屬,閻式為謀主,何世、趙肅為腹心,其餘皆有官號。六郡流民正式形成較為完備的統治集團。

為了進一步拉攏巴蜀百姓,分化羅尚的統治基礎,李特與蜀人約法三章,並「施捨賑貸,禮賢拔滯,軍政肅然」,與羅尚的貪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晉書·羅尚傳》記:「蜀人言曰:『尚之所愛,非邪則佞,尚之所憎,非忠則正。富擬魯衛、家成市裡。貪如豺狼、無復極已』。」在這種情況下,羅尚連續敗於李特,於是阻長圍,緣郫水結營,自都安(今四川都江堰市東南)到犍為七百里,形成與李特相拒的陣營,以阻止李特。同時又向梁州、南夷校尉求援。

太安元年(302)春,羅尚又遣牙門夏匡進攻李特於立石,再次失利。五月,西晉河間王司馬顒派遣督護衙博西征討伐李特,駐軍梓潼(今四川梓潼縣);又加封張微為廣漢太守,駐軍德陽;羅尚派遣督護張龜率四十牙門駐軍繁城(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南夷校尉李毅也派兵五千助戰。此時衙博對李特尚存有幻想,派遣參軍蒙紹加以誘降。羅尚送書信給衙博稱:以往李流曾有書信,有意歸降,但仍不斷為賊寇。此時聽說李特又有投降的想法,然而李流、李驤七八千人指日而到,其中奸計難測,不能輕視之。但衙博沒有聽從這一建議。李特果然先派鎮軍將軍李盪、前將軍李雄等襲擊衙博,自己親自擊破張龜。李盪擊敗衙博於陽沔(今四川梓潼縣東北),衙博軍死傷過半,梓潼太守張演棄城逃走。取得勝利後的李盪趁勢追擊衙博至漢德(今四川劍閣縣東北),衙博敗走葭萌(今四川廣元市西南)。李盪又進攻巴西郡(今四川閬中市),巴西郡丞毛植、五官襄珍(一作班)以郡降於李盪。李盪對投降郡縣加以撫恤,安定百姓之心,隨即進攻葭萌,衙博走投無路之下遠遁,其所部均降於李盪。河間王司馬顒改以許雄為梁州刺史,準備再次討伐李特之事。

同時,李特又進攻犍為,獲太守李恢,以李溥為犍為太守。


緒論

第一章 李氏族屬與早期發展

  一 李氏族屬

  二 李氏的早期發展

第二章 流民入蜀與李氏建國

  一 流民入蜀

  二 李氏與趙廞的分合

  三 李氏集團與羅尚的爭鬥

  四 建號改年後的發展

  五 李流領導下的六郡流民

第三章 大成政權興衰

  一 李雄建國

  二 大成政權的發展與鼎盛

  三 李班、李期的短暫更迭與大成政權的衰落

第四章 漢政權的興衰

  一 由成到漢與李壽治國

  二 漢政權的衰亡

第五章 成漢政治

  一 政治制度

  二 疆域與政區

  三 成漢國家認同構建

第六章 成漢社會經濟、文化與民族

  一 成漢經濟

  二 成漢文化教育

  三 成漢民族問題

第七章 成漢政權興亡原因及其歷史影響

  一 興亡原因

  二 成漢國家特點與歷史影響

附錄

  一 成漢大事年表

  二 李氏家族世系、婚姻表

  三 成漢人物、出身、職官表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東方書院后.png

1608384496965923.jpg

十六國史新編(套裝共6冊):【後秦史+南涼與西秦+前秦史+漢趙國史+五涼史+成漢國史】
NT$2500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