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六十四卦象數集解】(兩卷)
內容簡介
該書由象數出發,以虞翻、來知德、張惠言、尚秉和四家易注對《周易》六十四卦的解釋為基礎,以“按”語形式闡述自己的理解,試圖找到六十四卦卦爻辭與卦爻象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從而揭示《周易》經傳的本義,既有一定的資料價值,又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胡彥,1966年生,雲南省麻栗坡縣人。 文學博士。 雲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曾發表論文數十篇。 近年主要從事易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發表了《返本歸元:<周易>研究的四個維度與未來方向》等若干篇論文。
目錄
自序
緒論
凡例
周易上經
一乾卦
二坤卦
三屯卦
四蒙卦
五需卦
六訟卦
七師卦
八比卦
九小畜卦
一〇履卦
一一泰卦
一二否卦
一三同人卦
一四大有卦
一五謙卦
一六豫卦
一七隨卦
一八蠱卦
一九臨卦
二〇觀卦
二一噬嗑卦
二二賁卦
二三剝卦
二四複卦
二五無妄卦
二六大畜卦
二七頤卦
二八大過卦
二九坎卦
三〇離卦
周易下經
三一鹹卦
三二恒卦
三三遁卦
三四大壯卦
三五晋卦
三六明夷卦
三七家人卦
三八睽卦
三九蹇卦
四〇解卦
四一損卦
四二益卦
四三夬卦
四四姤卦
四五萃卦
四六昇卦
四七困卦
四八井卦
四九革卦
五〇鼎卦
五一震卦
五二艮卦
五三漸卦
五四歸妹卦
五五豐卦
五六旅卦
五七巽卦
五八兌卦
五九渙卦
六〇節卦
六一中孚卦
六二小過卦
六三既濟卦
六四未濟卦
後記
前言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周易》是一部具有奠基性、系統性和未來性的著作。 它的奠基性表現為中華民族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濫觴於此; 它的系統性,則體現在《周易》是以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天地所生萬物之間的存在關係的; 《周易》不僅是一部“歷史典籍”,而且還是一部“未來之書”。 它蘊含未來性的內在品質,成為中國思想、中國智慧的“源頭活水”。 它的生生不息的宇宙觀為我們理解過去、認識現在、預知未來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思想動力。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周易》是中國思想的本源、中國文化的淵藪、中國智慧的寶藏,上及天文,下至地理,中通人事,天地人三才之道盡在其中。
但《周易》難讀,向來被人們視為“天書”“絕學”。 其實“天書”並非邈不可及,高不可攀。 “絕學”未必不可以登堂入室、拜師問道。 只要找到“天梯”,找到治學的正確門徑,我們就可以藉此進入廣大精微、意蘊豐富、智慧無窮的《周易》世界。
研究《周易》,首先得瞭解《周易》是誰寫的,這是一部什麼樣性質的書。 《周易》通行本是由“經”“傳”兩個部分構成的。 其中“經”又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在八卦基礎上重疊而成的六十四卦畫,二是專門解釋六十四卦畫的卦爻辭。 “傳”是指《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傳》《系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這七種十篇專門解釋《周易》本經的文字,古人稱為“十翼”,又稱《易傳》。 我們通常所說的《周易》指的就是由“經”“傳”兩個部分組成的古代典籍,它位於“群經之首”,被人們譽為“大道之源”。
八卦的作者,《周易·系辭下》有明確的說法: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包犧氏就是伏羲,上古三皇之一,被後人譽為華夏的人文始祖。 伏羲創作出八卦,八卦兩兩重疊在一起就形成了六十四卦畫。 由八卦到六十四卦,同樣存在一個創作的過程,那麼是誰完成了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畫的飛躍? 唐代的孔穎達對這個問題作了如下討論:
然重卦之人,諸儒不同,凡有四說。 王輔嗣等以為伏犧畫卦,鄭玄之徒以為神農重卦,孫盛以為夏禹重卦,史遷等以為文王重卦。 其言夏禹及文王重卦者,案《系辭》,神農之時已有,蓋取益與噬嗑,以此論之,不攻自破。 其言神農重卦亦未為得,今以諸文驗之。 案《說卦》雲:“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 凡言作者,創造之謂也。 神農以後便是述修,不可謂之“作”也。 則幽贊用蓍,謂伏犧矣。 故《乾鑿度》雲:“垂皇策者犧。” 《上系》論用蓍雲:“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 既言聖人作《易》,十八變成卦,明用蓍在六爻之後,非三畫之時,伏犧用蓍,即伏犧已重卦矣。
他列舉了四種重卦說:王弼認為是伏羲重卦,鄭玄認為是神農重卦,孫盛認為是夏禹重卦,司馬遷認為是周文王重卦。 孔穎達依據“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的思想,支持王弼的伏羲重卦說。 清代的王先謙在《漢書補注》這本書中也討論了重卦的作者問題,他的觀點是支持王弼的伏羲重卦說。
六十四卦畫由三百八十四爻構成,加上乾坤兩卦的“用九”“用六”兩爻,共三百八十六爻。 每一卦都有專門解釋卦象的文字,這類文字被稱為“卦辭”; 每一爻都有專門解釋爻象的文字,這類文字被稱為“爻辭”。 如果說伏羲完成了八卦及六十四卦的創作,那麼這些解釋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的文字的作者是誰?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司馬遷說過的一句話中得到啟示:“昔西伯拘羑裏,演《周易》。”〔 很顯然,司馬遷認為周文王是《周易》的作者。 他的這一觀點,被孔穎達作了進一步的解說,認為卦辭是周文王創作的,爻辭是周文王的兒子周公所作。 周公的爻辭傳達了周文王的思想,因為“父統子業”的緣故,為了尊崇周文王,人們就統一將《周易》卦爻辭的作者歸於文王了。
至於《易傳》的作者,司馬遷明確指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 讀《易》,韋編三絕。 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司馬遷認為《易傳》的作者是孔子。 他的這一觀點,雖然得到了班固、孔穎達等人的支持,但從古至今,有關《易傳》的作者問題頗多爭議。 一般認為《易傳》不是一人所為。 近年來,隨著馬王堆帛書《易傳》的出現,為孔子與《周易》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證據。 李學勤、廖名春、丁四新等先生均認為孔子與《易傳》有不解之緣。 《易傳》傳述了孔子的思想,這是毫無疑問的。
關於《周易》一書的作者,班固認為“《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曆三古”,孟康注:“伏羲為上古,文王為中古,孔子為下古。” 伏羲代表的是上古易,周文王代表的是中古易,孔子代表的是下古易。 《周易》作者的歸屬問題,在沒有確鑿無疑的證據可以一錘定音地解决有關爭議的情况下,我們不妨尊重古人崇聖的傳統,依照班固的看法,將八卦及其重疊而成的六十四卦的作者歸為伏羲,視六十四卦畫為“伏羲易”; 將六十四卦卦爻辭的作者歸為周文王,視六十四卦卦爻辭為“文王易”; 將《易傳》的作者歸為孔子,視“十翼”為“孔子易”。
明確了《周易》的作者問題,我們就可以來討論《周易》的成書管道及其特點了。
八卦的來源及創作方法,《周易·系辭下》說得很清楚:“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伏羲通過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畫出的八卦,是天地萬物的擬象。 八卦構成的象徵符號不是書齋式的抽象思辨與面壁虛構,它是對日出日落、周而復始的天道運行規律的描畫,代表的是天地萬物的類象,其中蘊含的象意即是天地宇宙運行變化的秘密。
伏羲易沒有文字,只有由陰陽爻組合而成的六畫卦,它代表的是上古時代的“無字天書”。 這部“無字天書”傳到中古時代的商朝,有一個叫姬昌的諸侯西伯,因為為人仁厚,得到百姓的擁戴,後來被小人讒言中傷,於是被商紂王派人抓捕,囚禁在羑裏這個地方。 姬昌在監獄裏發憤研讀伏羲留下的“無字天書”,思考周人部落的命運,他將自己研讀六十四卦畫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於是伏羲創作的“無字天書”就有了文字的說明與解釋。 姬昌是周朝的奠基人,人們尊稱他為周文王。 《周易》這部經典的命名,顯然和他有關。
由卦爻辭構成的文王易是對伏羲所發明的“無字天書”的智慧開顯。 借助文王易的文字開示,後學者可以由辭識象、觀象見意,藉此領悟伏羲易所蘊含的天地的秘密、自然的真理、人事的吉凶。 周文王創作的卦爻辭是建立在對卦爻象的理解和認識的基礎之上的,它們是“觀象繫辭”的產物。 這些文字因象而生、為象而作。 囙此,要準確理解、科學認識《周易》卦爻辭的內涵,就必須具備“觀象明意”的能力。 對《周易》卦爻辭的解讀必須與對卦爻象的理解結合起來。 用什麼標準來衡量這種解讀是準確的、科學的? 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要看這種解讀是否符合八卦取象的原則,是否符合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
文王觀伏羲所畫八卦,悟得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相與為一的機理,用文字的形式發現天路,表彰天意,在天上人之間搭建了“文明”的橋樑。 這座“文明”的橋樑通向的不是“未來”,而是“開端”。 這個開端即是屈原所追問的“遂古之初”。
古代聖人著述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他們留下來的典籍都是由結論性的簡約話語構成的,推理、論證、思辨的過程在書中被省略了。 伏羲留下來的僅僅是由八卦影像構成的“無字天書”,這些“無字天書”是如何反映天地宇宙運行的秘密的,他沒有作進一步的解釋。 周文王為什麼要用“元亨利貞”“潛龍勿用”等等卦爻辭來解釋六十四卦,他也沒有作進一步的說明。 於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成為春秋時期孔子的學術抱負之所在。 孔子一生的學問都凝聚在“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八個字當中。 “好古”是孔子思想的尺度與終極的歸宿。 這個“古”的根本義,段玉裁一語道破:“《逸周書》:天為古,地為久。” “好古”就是尚友天地,以天地為師。 孔子雖然偉大,但卻從不認為自己是“作者”。 “作者曰聖”,“作”是聖人的事業。 天地已開,人類豈可離開天地這個大宇宙另外築造一間自己的屋子? “述者曰明”,“述”是人師的事情,通經明道,接續斯文。 孔子“述而不作”,定位於“述者”,所以他撰寫的《易傳》重在“述經”,是對《周易》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法論的系統解說。 孔子遵循天地自然變化的規律與特點,從《周易》的“自然之道”中引申出“人文之道”。 因為有了孔子傳述的《易傳》,我們就擁有了通往《周易》世界的橋樑,就擁有了通經明道、接續斯文的可能。
掌握了《周易》一書的構成管道、構成內容和構成特點,我們就會明白對《周易》的閱讀、理解、研究,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搞清楚卦爻辭與卦爻象之間的內在關係,搞清楚卦爻象與天地陰陽變化的邏輯聯系; 對《周易》的研究,需要將卦爻辭還原為卦爻象,需要將卦爻象還原為天地之象,需要在天地之象的變化中感悟陰陽升降浮沉的消息,領悟“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的不易真理。
NT$1680
【道學十三經】(上中下三册禮盒套裝)
NT$2550
道法自然【道教大辭典】(一代道教宗師傾力20年打造!)
NT$1350
6月上新:【修真十書研究】(磁吸禮盒上下册)
NT$1980
周易象數學史:【先秦漢唐卷、宋元卷、明清卷】
NT$1550
【干支易象學】(梅花易數注解)+【干支易象要訣】(歷史懸案探秘)
NT$1650
大耕老師《紫微攻略》1~4(套書全5冊)
NT$2550
道法自然【道教大辭典】(一代道教宗師傾力20年打造!)
NT$1199
【白話高島易斷】(上下册)
NT$1350
千古魅術:【巫】
NT$1199
【易經易知:於變局中開新局】(雙册)
NT$2399
【馬國興釋讀武學經典全】(全套4册)
NT$1499
2024重磅新品:諸神的真相【用天文曆法破解上古神話之謎】+五星聚【星象中的天命轉移與王朝盛衰】
NT$1799
欒保群作品:【鬼在江湖+捫虱談鬼錄+說魂兒】
NT$1550
易象延:【易象及其延伸】(套裝5册)
NT$1500
崑崙仙宗《劉師培中講道集成》四冊
NT$3500
中國古代術數基礎理論(全5冊)精裝 【超重,發宅配】
NT$1600
古代宮廷占術:【六壬時空+大六壬指南+大六壬斷案疏正】
NT$1350
鬥數玄空系列:【紫微鬥數講義·星曜性質+安星法及推斷實例+周易象數例解】
NT$1650
奇門遁甲入門:【開悟之門+神奇之門+未知之門+奇門遁甲詳解】
NT$1650
【象天法地】+【燦爛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