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華夏:【從傳說時代到西周】
編輯推薦
作者第一次把中華民族是怎樣形成的作為重大歷史問題提出,並且完滿地回答了這一問題,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作者以考古成果為覈心資料構建上古史體系,開拓了中國古史研究的新方法、新領域。
全書以三分之二的篇幅勾勒傳說時代“三皇五帝”之史,這是中華民族形成的初始階段,恰好彌補了《史記》沒有載述“三皇”史的遺憾。 可以說,本書與《史記》互為補充,相互參照。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是一個人生哲學問題。 李琳之先生把它變成了一個民族哲學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
內容簡介
為什麼被華夏正統視為文化落後的“戎狄蠻夷”都自認是“三皇五帝”的後裔? 為什麼幾千年以來,“戎狄蠻夷”要不斷逐鹿中原? 本書通過考古學系統梳理發現,中原地區之所以能成為先人心目中的“天下之中”,除了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在距今9000~5300年的裴李崗、仰紹文化時期,中原先民不斷向外擴張、遷徙,以及由此帶來的不同文化群體之間的上層交流,促成了祭祖祀天等觀念的認同, 才有了邊緣族群在此後不斷逐鹿中原又不斷向外擴張景觀的出現。 中原族群在經過6000年的摩擦、衝突和融合,至西周時期,通過周公實施“封建”制度,從混沌的自在階段過渡到主動的自為階段,民族意識被喚醒,“華夏”“諸夏”“中國”等概念得以確立,華夏民族正式形成。 其實質在於超越了前朝僅局限於部族範圍的政治視角,而摶鑄了一個具有“天下”意識的文化共同體,中國囙此不再是不同文化體系人群競爭的戰場,而成為華夏內部追求延續、追求强大的角逐舞臺。
作者簡介
李琳之,本名李琳,1967年生,山西襄汾人,歷史學者。 山西大學特聘教授,山西財經大學兼職教授。 著有《中華祖脈》《祖先,祖先》《山西筆記》《元中國時代》《前中國時代》《晚夏殷商八百年》等十餘部著作。 其中,《山西筆記》引領了山西省2019年思想解放大討論活動; 《元中國時代》入選“百道原創好書榜2020年榜”,在2020年12月“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好書讀者投票評選”活動中,位居“歷史的迴響”類榜首; 《前中國時代》入選商務印書館“2021歷史好書60種”; 《晚夏殷商八百年》先後入選百道網2022年7月好書、中國出版集團2022年第四期好書,以及今日頭條、中國社會科學網“社科好書”等好書榜,並榮登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2022長安街好書”(十佳)榜單。
目錄
-------------------------------------
晚夏殷商八百年:【大歷史視野下的早中國時代】
內容簡介
根據學界普遍認可的關於“酋邦—古國—王國—帝國”人類文明行程劃分原則和中國上古史發展實際情況,作者將西元前4000年至前1046年即“中國”孕育、誕生和初步發展這段特殊時期,分別定義為分為前中國時代、元中國時代和早中國時代三個階段。
本書敘述的早中國時代範圍,大致在西元前1800年至西元前1046年之間。 從考古學上講,這段時間正是史前中國由古國時代跨入王國時代的早中期。 從傳統的中國古史體系講,這段時間是晚夏至商末時期。
作者主要運用考古學成果和眾多專家學者對甲骨文、金文釋讀所取得的成就,對照文獻記載,修正了文獻中一些不實之詞和模棱兩可的說法,厘定了晚夏和商代早中晚三期都邑城址的具體所在,系統地還原、展現了早中國時代那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作者簡介
李琳之,本名李琳,1967年生,1993年獲哲學碩士學位。 長期專注於先秦史考古學研究,系山西大學三晋文化與旅遊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特聘教授、山西財經大學文化旅遊學院兼職教授、全國炎黃文化論壇組委會副主任。 出版有《中華祖脈》《家國往事》《祖先,祖先》《元中國時代》《前中國時代》等十餘部著作。 其中,《元中國時代》先後入選“百道2020年11月原創好書榜•人文類TOP 20”和“百道2020原創好書榜年榜•人文類TOP100”; 《前中國時代》入選商務印書館“2021年歷史好書60種”榜單。
目錄
目錄
前言
章晩夏盛衰
征服東夷
走向全盛
孔甲亂夏
夏桀禍國
第二章晩夏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高度分層的社會結構
青銅鑄造和青銅禮儀
社會經濟
文化刻符
第三章夏商鼎革
先商足迹
成湯革命
剪滅“三蘖”
桀奔南巢
第四章新朝氣象
湯踐天子比特
營建新都
伊尹放太甲
太戊中興
第五章開疆拓土
中丁遷隞
祖乙復興
比九世亂
經略“有夏之居”
拓展四土
第六章厎綏四方
盤庚遷殷
武丁中興
婦好掛帥
殷墟的秘密
第七章盛世景觀
四土方國
農業、漁獵業和畜牧業
手工業和商業
青銅時代的
甲骨文及其他
第八章盛極而衰
祖甲改制
武乙射天
文丁“殺”季曆
羌戎集團
晚商的人祭、人殉和羌人牲
西土衰變(一)
西土衰變(二)
第九章天命有德
帝乙歸妹
商紂失德(一)
商紂失德(二)
文王受命
文王拘而演《周易》
第十章剪商佈局
周人“克蜀”
三星堆古國(一)
三星堆古國(二)
揚夢以說命
第十一章伐紂滅商
文王遺訓
盟津觀兵
牧野大戰
商鼎遷周
附錄:夏商年表
圖片來源
後記
-------------------------------------
【尋夏記——二裡頭考古揭秘最早中國】
內容簡介
夏王朝是中國歷史記載的個王朝,關乎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 本書從一場關於“早中國”的論辯談起,通過對傳世文獻和學術史的梳理與分析,對二裡頭遺址及以其為代表的二裡頭文化基本情况的介紹,論證二裡頭文化是夏文化、二裡頭都邑是夏都,乃目前合理的學術推論。 後,從政治理念、精神信仰、生產生活、興盛歷程等方面展開論述,力圖為讀者展示一幅翔實的早中國的社會圖景。 本書圖文並茂,語言簡潔流暢,通俗易懂,兼具學術性、思想性和可讀性,對於加快推進二裡頭遺址發掘保護利用和夏文化研究工作、推動夏文化探索和中華文明探源、文宣普及夏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鑒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侯衛東,考古學博士,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賀俊,考古學博士,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杜金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偃師商城考古隊隊長、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等。
目錄
楔子從“早中國”談起————1
章老祖宗的古史觀————7
司馬遷的上古史體系————9
早中國本姓夏————11
第二章傳說時代的夏王朝————17
大禹和夏啟————19
十三世與十六王————24
“移動”的都邑————26
第三章為何要尋“夏”————31
疑古與古史辨————33
中國考古學的勃興————37
第四章二裡頭遺址考古簡史————45
騎著毛驢尋“夏墟”————47
天帝的玩笑————52
四任隊長苦求索————55
第五章揭開神秘面紗————63
遺址的模樣————65
命名是個大問題————69
母體與子體————71
第六章二裡頭文化的生命史————77
成長的階段性————79
芳齡幾何?———— 85
第七章從多元邁向一體————93
滿天星斗話史前————95
二裡頭青銅王都掠影————112
第八章萬事俱尚“中”————121
擇天下之中立都————123
王都中央建王宮————125
中軸對稱之美————128
第九章夏人的鬼神觀念————1333
祭天祀地是國家大事————135
慎終追遠勿忘本————140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145
第十章世俗生活面面觀————153
民以食為天————155
大國百工————159
文化藝術之都————167
第十一章文明交流與互鑒————171
四方文化聚中原————173
强大的文化軟實力————177
第十二章百年學案揭底————183
百家論“夏”————185
癥結所在————189
走向共識————192
第十三章夏商王朝的更迭————197
夏商之際的政治地理背景————199
夏商之際區域社會的變遷————204
“商”興“夏”亡————209
第十四章今日二裡頭————215
遺址羽化成公園————217
博物館裏看夏都————219
餘論何以中國————225
參考資料————229
後記————239
-------------------------------------
【夏王朝:中國文明的原像】
內容簡介
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個王朝,夏文化是中國考古學上引人注目的熱點課題。 對夏文化及夏王朝形成與發展過程的研究,不僅對認識中華文明主根主脈具有重要學術意義,還對弄清中華文化的淵源、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岡村秀典先生是日本考古學界研究中國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權威學者,曾在北京大學考古系訪學,參加過著名的焦作府城遺址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
《夏王朝:中國文明的原像》一書是他對中國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問題研究的集成性著作,該書以二裡頭遺址為落腳點和重點研究對象,認同夏王朝真實存在、二裡頭遺址就是“夏都”,這與我國國內中華文明探源及夏文化研究的主流觀點相合。 作者以海外异域學者的身份和視角對夏王朝的真實存在和二裡頭文明的輝煌成就進行了深入細緻研究,是夏文化研究的一部力作。
作者簡介
作者
岡村秀典,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所長。 主要研究中國考古學,並多次來華參與考古調查和發掘。 2000年獲第13届濱田青陵獎,2019年獲“立命館白川靜紀念東洋文字文化賞”。
譯者
秦小麗,主要研究新石器、夏商周考古等,現為中國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及科技考古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合著作品《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與發展》獲得2017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優秀圖書獎。
目錄
緒言尋根中國————1
章傳說時代————11
第二章夏王朝是真實存在的嗎?— 傳說與史實之間————51
第三章考古學的探索————77
第四章王權的誕生————105
第五章二裡頭文化時期的生活————147
第六章中國世界的形成————173
終章實際存在的夏王朝————201
後記————209
《夏王朝——中國文明的原像》(2007年學術文庫版)跋————211
《夏王朝——中國文明的原像》中文版後記————235
譯後記————245
NT$2750
【兩宋烽烟錄】(全四卷精裝)
NT$2100
【天京之鬥+功名訣】(特裝版)
NT$2299
名畫地圖系列:【水滸傳】(北斗獨家地圖x戴敦邦精美插畫)
NT$2850
【地圖上的中國史】(上下五千年,皇皇三千頁)
NT$2599
7月新書:【封神演義】(三册特裝版布面刷邊)
NT$2499
【羅布淖爾+吐魯番+塔里木盆地+高昌陶集上下册】
NT$2399
【中東國家史:610 -2000】(7册)
NT$1199
【*歸鄴西:曹操高陵研究】
NT$1899
【明六帝紀】+【弘光紀事】+【弘光列傳】(李潔非明史三部曲)
NT$1750
應物而祥:【明清花鳥畫的另類視野】+【明清時代的盆景藝術圖譜】
NT$1200
龍門石窟:【石刻巔峰的前世今生】
NT$1550
歐洲的擴張1415—1789:【現代世界的奠基】
NT$1450
【中國歷史地理綱要】(現代歷史地理學標誌性巨著)
NT$2050
萬園之園【圖說圓明園】(萬園盛世與輝煌,盡收眼底;夏宮餘輝與悲愴,唯有歎息)
NT$1499
【金瓶梅版本史】(增訂版)
NT$2999
【三國演義】(典藏禮盒,全三册)
NT$1750
星漢燦爛:【中國天文五千年】+【象天法地】
NT$1599
開年重磅出版:長城之外【北境與大明邊防1368—1644】(附贈《邊城禦虜圖說》經折裝圖冊)
NT$1699
2024重磅出版:浮世繪裏的中國文學【三國演義+西遊記】(套裝2册)
NT$2650
2024重磅新品:【千里之境】+【筆墨風骨】+【歌以詠志】+【千年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