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國史】
內容簡介
茅家琦、徐梁伯、馬振犢、嚴安林等著的《中國國民黨史(上下)》以孫中山、蔣介石、蔣經國、四代人與中國國民黨的關係為主線,並對他們的政治主張及其思想淵源進行了較深刻的分析和闡述,“彌補了國民黨史研究中的疏漏”。 該書以實事求是的原則“對中國國民黨的百年歷史的潰變及功過是非作了較為全面客觀的評述,頗多新意,發人深省”,並從總結中國國民黨史研究的整體狀況出發,“指出既往研究的得失,並進一步提出如何深化的意見,極有學術價值”。 該書也是目前為止公開出版的中國國民黨史中時間跨度長、內容比較完整的一部著作。
該書認為:
縱觀中國國民黨百年歷史,“不難發現,中國國民黨優選失誤在黨內沒有民主,優選領導人獨裁專制,乾綱獨斷”。 “乾綱獨斷,必然會在重大決策及人事安排上產生嚴重失誤”。 “獨裁統治嚴重地傷害了一大批青年才俊,製造並擴大了國民黨的反對派”。 優選領導人專制獨裁,也造就了一大批唯唯諾諾、只知“服從”的官僚,使他們失去政治上的敏感和活力。
目錄
總序
第一編孫中山與中國國民黨
導言
第一章孫中山創立興中會
—國民黨百年黨史的開端/ 3
第一節孫中山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 3
一民族危機與湧動的救國保種社會思潮/ 3
二孫中山救國保種思想的形成/ 4
三社會改良主張的破滅/ 8
第二節 興中會
—中國國民黨最早的組織形式/ 10
一孫中山創立興中會/ 10
二興中會的擴大與發展/ 12
三武裝起義的初步嘗試/ 15
第二章孫中山領導成立中國同盟會/ 21
第一節 中國同盟會的建立/ 21
一20世紀初的國民愛國運動/ 21
二眾多革命組織紛紛建立/ 24
三孫中山赴日,“合成一個大黨”——中國同盟會成立/ 26
四中國同盟會的特點/ 28
第二節同盟會進行的革命活動/ 32
一文宣革命理論/ 32
二發動武裝起義/ 35
第三節同盟會內部的政見分歧和衝突衝突/ 40
一政見分歧/ 40
二“國旗問題”的分歧/ 41
三“贈款”與“倒孫”風波/ 42
四第二次“倒孫”風潮及革命黨人的各自為戰/ 42
第三章 同進盟會的理論基礎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45
第一節 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 45
一孫中山對三民主義的論述/ 45
二三民主義的思想淵源/ 49
三同盟會成員對三民主義的不同理解/ 53
第二節 民國元年以後三民主義思想的曲折發展/ 56
一由三民主義到一民主義、二民主義的演變/ 56
二三民主義的恢復和發展/ 58
第四章 推翻專制王朝,建立中華民國/ 62
第一節 武昌起義成功/ 62
一中部起義計畫的確定/ 62
二共進會、文學社聯合行動/ 67
三武昌起義成功,各省光復/ 68
四孫中山由美經歐歸國/ 73
第二節 同盟會短暫的執政/ 78
一孫中山到達上海/ 78
二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82
三頒佈一系列新的法律、法令和政策/ 90
第三節 同盟會失去執政黨地位/ 95
一臨時政府的困境/ 95
二南北議和,達成協議/ 104
三“未雨綢繆”,製定《臨時約法》/ 106
四孫中山讓位,袁世凱上臺/ 109
第五章 中國同盟會等五黨合併組為國民黨/ 113
第一節 各政黨的分合轉化/ 113
一同盟會改組為公開政黨/ 113
二政黨林立及其分化組合/ 115
三五黨合併改組為國民黨/ 118
第二節 政黨內閣破產,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 121
一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勝/ 121
二宋教仁被刺身亡/ 122
三“二次革命”及其失敗/ 127
第六章孫中山改建中華革命黨/ 131
第一節“二次革命”失敗後,國民黨人思想上的混亂/ 131
一國民黨遭到嚴重破壞/ 131
二孫、黃思想的分歧/ 132
第二節 孫中山改建中華革命黨/ 135
一中華革命黨政綱/ 135
二中華革命黨與討袁護國運動/ 139
三中華革命黨與護法運動/ 147
第三節 歐事研究會的革命活動/ 151
一歐事研究會的成立/ 151
二歐事研究會在“討袁”“護法”活動中的作用/ 152
第七章 孫中山總結建黨經驗教訓
—試析其三篇著作/ 154
第一節 激勵革命的哲學思考
—《孫文學說—行易知難》/ 154
一《行易知難》學說的主要內容/ 154
二立意崇高,論證粗疏/ 158
第二節 啟迪民心的天真設計
—《民權初步》/ 163
一改造國民性的初步探索/ 163
二《民權初步》的主要內容/ 166
三《民權初步》的基本評估/ 170
第三節 浪漫恢弘的現代化藍圖
—《實業計劃》/ 173
一國際共同開發中國實業之幻想/ 173
二《實業計劃》的根本性失誤/ 177
第八章 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182
第一節 中國國民黨的規約和章程/ 182
一“吾黨實系於中國之存亡”/ 182
二中國國民黨的新規約/ 183
三體現以三民主義為宗旨、五權憲法為目的的新章程/ 185
第二節 重建黨的革命根據地,重組新政府/ 189
一重組新政府,選舉大總統(非常)/ 189
二揮師北伐,中途受阻/ 191
三陳炯明叛變/ 193
第九章 改組中國國民黨,重新解釋三民主義/ 196
第一節 孫中山與共產國際/ 196
一共產國際將視線轉向中國國民黨和孫中山/ 196
二中國共產黨召開“西湖會議”,做出與國民黨合作的决定/ 199
三鮑羅廷來華,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訪蘇/ 202
第二節 籌畫改組中國國民黨/ 209
一成立“黨務改進案”起草委員會/ 209
二孫中山任命鮑羅廷為國民黨組織教練員/ 211
第三節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214
一大會概況/ 214
二通過《宣言》,重新解釋三民主義/ 216
三討論黨章過程中的爭論/ 219
四改組後黨的各級機构和“一届一中”全會/ 221
第十章 中國國民黨的新發展,孫中山逝世/ 226
第一節 “一全大會”後國民黨的新局面/ 226
一國民黨各地分支機搆的建立/ 226
二“黨軍”的建立與壯大/ 229
三工農運動的發展/ 232
第二節 在堅持國共合作問題上的鬥爭/ 235
一“彈劾共產黨案”/ 235
二孫中山堅持“容共”政策/ 237
第三節 孫中山北上及病逝/ 241
一北上和談尋求和平統一/ 241
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44
三歷史的貢獻/ 248
第二編 蔣介石與中國國民黨
導言
第一章 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崛起/ 256
第一節 孫中山逝世後廣東的革命形勢/ 256
一國民黨“衕誌俱樂部”與“一届三中全會”/ 256
二組建“黨軍”與平定“楊、劉之亂”/ 259
三中華民國廣州國民政府建立/ 262
第二節 蔣介石在國民黨內地位的上升/ 264
一抓住了歷史機遇/ 264
二第二次“東征”,“聲望陡增”“功成名就”/ 269
第三節 國民黨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272
一“西山會議”/ 272
二“二全大會”/ 273
第二章 從北伐到“清黨”/ 277
第一節 “中山艦事件”/ 277
一共產國際對蔣介石的看法/ 277
二“中山艦事件”/ 278
三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對“三二○事件”的反應/ 281
四蔣介石拋出“整軍肅黨準備北伐”及“整理黨務案”/ 283
第二節 北伐之役/ 287
一蔣介石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287
二北伐軍攻克武漢/ 288
三江西之役/ 290
四攻佔江南/ 292
第三節 南昌、武漢,誰主沉浮?/ 293
一蔣介石出爾反爾/ 293
二二届三中全會/ 296
第四節 血腥“清黨”,鎮壓工農/ 297
一破壞各地工會、農會組織/ 297
二南京“四一○”慘案/ 299
三上海“四一二”“清黨”事變/ 300
四“清黨”擴大到全國/ 301
第三章 國民黨“統一全國”,召開“三全大會”/ 304
第一節 “寧漢對立”與漢方的二次北伐/ 304
一蔣介石在南京組建國民政府/ 304
二漢方討蔣/ 305
三武漢國民政府的二次北伐/ 307
第二節 汪精衛集團轉向f共/ 308
一“馬日事變”/ 308
二“鄭州會議”與“徐州會議”/ 309
三汪精衛集團宣佈“分共、f共”/ 310
四成立“中央特別委員會”/ 314
五二届四中全會/ 315
第三節 南京國民政府的二次北伐和“統一全國”/ 318
一蔣介石完成內部整頓/ 318
二二次北伐“統一全國”/ 319
第四節 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321
一二届五中全會/ 321
二“三全大會”/ 322
第四章 蔣介石國民黨的思想理論/ 326
第一節 國民黨內解釋三民主義的主要流派/ 326
一戴季陶的“民生三民主義”/ 326
二胡漢民的“連環三民主義”/ 328
三改組派的“科學三民主義”/ 329
第二節 蔣介石思想之源/ 330
一蔣介石思想來源之一:傳統的儒家思想《大學》/ 330
二蔣介石思想來源之二: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與“致良知”/ 332
三蔣介石思想來源之三:封建幫會思想/ 333
四蔣介石思想來源之四:日本武士道精神與德意法西斯思想/ 335
第三節 蔣介石與三民主義儒學化/ 338
一三民主義與“孔子之道”/ 338
二三民主義與“忠君愛國”/ 341
三三民主義與傳統道德/ 343
四“政治生活全系權謀”/ 344
第五章 “三全大會”後國民黨內派系爭鬥與蔣汪合作/ 346
第一節 黨內派爭戰火不斷/ 346
一蔣桂戰爭/ 346
二蔣馮閻戰爭/ 347
三中原大戰/ 348
第二節 國民黨的兩次大分裂/ 350
一南京與北平兩個“中央”的對立/ 350
二南京與廣州兩個“中央”的對立/ 352
第三節 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356
一三個“四全大會”/ 356
二四届一中全會/ 358
第四節 各有所圖的蔣汪合作/ 359
一蔣汪合作及其政見之异同/ 359
二國民黨連續圍剿中共蘇區/ 363
第六章 “安內攘外”方針的出臺與貫徹/ 365
第一節 “安內攘外”方針的形成及其後果/ 365
一“攘外必先安內”方針之形成/ 365
二對日本侵略的一再妥協/ 368
第二節 “安內”的首要目標/ 372
一加强組織控制/ 372
二加强精神控制/ 374
三圍剿紅軍,打擊地方派系勢力/ 376
四著手經濟建設,鞏固國民黨統治/ 378
第三節 反對“安內攘外”方針的力量/ 383
一中國共產黨呼籲“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383
二馮玉祥組建察哈爾群眾抗日同盟軍/ 384
三抗日反蔣的“福建事變”/ 385
四宋慶齡與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386
五其他國民黨政要反對“安內攘外”方針/ 387
第四節 堅持“安內攘外”的四届三中、四中全會/ 388
一四届三中全會/ 388
二四届四中全會/ 389
第七章 國難當頭,國民黨內外方針的轉變/ 391
第一節 “五全大會”前後方針政策的宣示/ 391
一四届五中、六中全會宣示“黨內團結”“救亡圖存”/ 391
二國民黨“五全大會”將國策重點轉向“攘外”/ 394
三五届一中全會後一系列的政策調整/ 396
第二節 時局轉變的標誌/ 397
一“六一事變”的和平解决/ 397
二“西安事變”的和平解决/ 400
第三節 五届三中全會確定團結抗日方針/ 402
一五届三中全會/ 402
二全國團結抗戰局面開始形成/ 404
三國民黨轉向聯共抗日的原因/ 405
第八章 國民黨的抗戰活動與第二次國共合作/ 408
第一節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國民黨的應變政策與措施/ 408
一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 408
二南京政府的“三不”應戰方針/ 411
三戰時領導體制與機构的建立/ 413
第二節 淞滬抗戰/ 415
一國軍隊在寧、滬、杭地區的備戰與作戰行動/ 415
二戰役的失利與戰畧的成功/ 418
第三節 國共合作局面的形成與初期抗戰/ 420
一南京會談,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420
二遷都重慶,確立持久抗戰的方針/ 423
三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抵抗/ 426
第四節 國民黨內對日妥協的暗流/ 429
一陶德曼調停失敗/ 429
二高宗武訪日,蔣、汪分歧/ 433
第五節 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 434
一實行“總裁制”,强化黨內集權/ 434
二製定《抗戰建國綱領》/ 436
三召開國民參政會/ 437
四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 439
第九章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的國民黨/ 441
第一節 廣州、武漢失陷後汪精衛的投降活動/ 441
一汪精衛與日方秘密勾結/ 441
二汪精衛出逃與“豔電”的發表/ 445
第二節 二期抗戰方針與五届五中全會/ 447
一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 447
二五届五中全會/ 448
三“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 450
第三節 民主的倒退與獨裁的加强/ 451
一國民參政會實施“憲政”的要求被擱置/ 451
二國民黨加强一黨專政/ 454
三從f共軍事摩擦發展到“皖南事變”/ 457
四五届八中全會與“戰時三年計畫”/ 459
第十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國民黨內外政策的變化/ 462
第一節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與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462
一太平洋戰爭爆發與五届九中全會的召開/ 462
二簽訂26國宣言,中國名列“四强”/ 464
三中國軍隊入緬作戰/ 469
四中、英、美關係的新發展/ 472
第二節 戰後建國方針的總宣示
—蔣介石發表《中國之命運》/ 476
一加强抗戰與f共並舉的五届十中全會/ 476
二《中國之命運》的發表/ 478
三國民黨五届十一中全會與國民參政會三届二次會議/ 481
第三節 戰時經濟的急劇惡化/ 484
一推行戰時經濟統制/ 484
二國家官僚資本迅速膨脹/ 486
三國民黨的戰時土地政策/ 490
四惡性通貨膨脹/ 492
第十一章 抗戰勝利前後外强中幹的國民黨/ 494
第一節 加强與美合作,堅持f共獨裁的內戰政策/ 494
一美國加强對國民黨的援助/ 494
二召開“六全大會”,堅持獨裁、f共、內戰/ 498
第二節 對日苦戰/ 500
一豫湘桂戰場的大潰敗/ 500
二滇西緬北的反攻與豫西、鄂北、湘西的會戰/ 503
第三節 損害中國主權的《雅爾塔協定》與《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505
一《雅爾塔協定》出籠/ 505
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談判與簽字/ 507
第四節 抗日戰爭勝利,國民黨失民心/ 510
一日本政府投降,抗日戰爭勝利/ 510
二“接收”類同“劫收”,國民黨大失人心/ 512
第十二章 戰後的國內外形勢與國民黨發動內戰/ 514
第一節 戰後的基本形勢/ 514
一戰後形勢的特點/ 514
二蔣介石的錯誤決策/ 516
第二節 破壞和平談判,鎮壓羣衆和平民主運動/ 517
一破壞“雙十協定”,進攻解放區/ 517
二“馬歇爾調停”失敗/ 519
三鎮壓羣衆和平民主運動/ 522
第三節 “戡亂建國”方針的確立/ 524
一六届二中全會推翻國共和談的基礎/ 524
二提出“戡亂”口號,發佈“全國總動員令”/ 525
三强行召開“制憲國大”與“行憲國大”/ 526
第四節 f共內戰失利,經濟危機加劇/ 530
一f共內戰接連失敗/ 530
二國統區社會經濟迅速崩潰/ 533
第十三章 內戰失敗/ 538
第一節 蔣介石兵敗言和/ 538
一國民黨大勢已去/ 538
二“桂系”躍躍欲試/ 544
第二節 李宗仁代“總統”,開始“北平和談”/ 547
一宗仁代理“總統”/ 547
二國共“北平和談”及破裂/ 548
目錄
總序
第一編孫中山與中國國民黨
導言
第一章孫中山創立興中會
—國民黨百年黨史的開端/ 3
第一節孫中山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 3
一民族危機與湧動的救國保種社會思潮/ 3
二孫中山救國保種思想的形成/ 4
三社會改良主張的破滅/ 8
第二節 興中會
—中國國民黨最早的組織形式/ 10
一孫中山創立興中會/ 10
二興中會的擴大與發展/ 12
三武裝起義的初步嘗試/ 15
第二章孫中山領導成立中國同盟會/ 21
第一節 中國同盟會的建立/ 21
一20世紀初的國民愛國運動/ 21
二眾多革命組織紛紛建立/ 24
三孫中山赴日,“合成一個大黨”——中國同盟會成立/ 26
四中國同盟會的特點/ 28
第二節同盟會進行的革命活動/ 32
一文宣革命理論/ 32
二發動武裝起義/ 35
第三節同盟會內部的政見分歧和衝突衝突/ 40
一政見分歧/ 40
二“國旗問題”的分歧/ 41
三“贈款”與“倒孫”風波/ 42
四第二次“倒孫”風潮及革命黨人的各自為戰/ 42
第三章 同進盟會的理論基礎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45
第一節 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 45
一孫中山對三民主義的論述/ 45
二三民主義的思想淵源/ 49
三同盟會成員對三民主義的不同理解/ 53
第二節 民國元年以後三民主義思想的曲折發展/ 56
一由三民主義到一民主義、二民主義的演變/ 56
二三民主義的恢復和發展/ 58
第四章 推翻專制王朝,建立中華民國/ 62
第一節 武昌起義成功/ 62
一中部起義計畫的確定/ 62
二共進會、文學社聯合行動/ 67
三武昌起義成功,各省光復/ 68
四孫中山由美經歐歸國/ 73
第二節 同盟會短暫的執政/ 78
一孫中山到達上海/ 78
二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82
三頒佈一系列新的法律、法令和政策/ 90
第三節 同盟會失去執政黨地位/ 95
一臨時政府的困境/ 95
二南北議和,達成協議/ 104
三“未雨綢繆”,製定《臨時約法》/ 106
四孫中山讓位,袁世凱上臺/ 109
第五章 中國同盟會等五黨合併組為國民黨/ 113
第一節 各政黨的分合轉化/ 113
一同盟會改組為公開政黨/ 113
二政黨林立及其分化組合/ 115
三五黨合併改組為國民黨/ 118
第二節 政黨內閣破產,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 121
一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勝/ 121
二宋教仁被刺身亡/ 122
三“二次革命”及其失敗/ 127
第六章孫中山改建中華革命黨/ 131
第一節“二次革命”失敗後,國民黨人思想上的混亂/ 131
一國民黨遭到嚴重破壞/ 131
二孫、黃思想的分歧/ 132
第二節 孫中山改建中華革命黨/ 135
一中華革命黨政綱/ 135
二中華革命黨與討袁護國運動/ 139
三中華革命黨與護法運動/ 147
第三節 歐事研究會的革命活動/ 151
一歐事研究會的成立/ 151
二歐事研究會在“討袁”“護法”活動中的作用/ 152
第七章 孫中山總結建黨經驗教訓
—試析其三篇著作/ 154
第一節 激勵革命的哲學思考
—《孫文學說—行易知難》/ 154
一《行易知難》學說的主要內容/ 154
二立意崇高,論證粗疏/ 158
第二節 啟迪民心的天真設計
—《民權初步》/ 163
一改造國民性的初步探索/ 163
二《民權初步》的主要內容/ 166
三《民權初步》的基本評估/ 170
第三節 浪漫恢弘的現代化藍圖
—《實業計劃》/ 173
一國際共同開發中國實業之幻想/ 173
二《實業計劃》的根本性失誤/ 177
第八章 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182
第一節 中國國民黨的規約和章程/ 182
一“吾黨實系於中國之存亡”/ 182
二中國國民黨的新規約/ 183
三體現以三民主義為宗旨、五權憲法為目的的新章程/ 185
第二節 重建黨的革命根據地,重組新政府/ 189
一重組新政府,選舉大總統(非常)/ 189
二揮師北伐,中途受阻/ 191
三陳炯明叛變/ 193
第九章 改組中國國民黨,重新解釋三民主義/ 196
第一節 孫中山與共產國際/ 196
一共產國際將視線轉向中國國民黨和孫中山/ 196
二中國共產黨召開“西湖會議”,做出與國民黨合作的决定/ 199
三鮑羅廷來華,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訪蘇/ 202
第二節 籌畫改組中國國民黨/ 209
一成立“黨務改進案”起草委員會/ 209
二孫中山任命鮑羅廷為國民黨組織教練員/ 211
第三節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214
一大會概況/ 214
二通過《宣言》,重新解釋三民主義/ 216
三討論黨章過程中的爭論/ 219
四改組後黨的各級機构和“一届一中”全會/ 221
第十章 中國國民黨的新發展,孫中山逝世/ 226
第一節 “一全大會”後國民黨的新局面/ 226
一國民黨各地分支機搆的建立/ 226
二“黨軍”的建立與壯大/ 229
三工農運動的發展/ 232
第二節 在堅持國共合作問題上的鬥爭/ 235
一“彈劾共產黨案”/ 235
二孫中山堅持“容共”政策/ 237
第三節 孫中山北上及病逝/ 241
一北上和談尋求和平統一/ 241
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44
三歷史的貢獻/ 248
第二編 蔣介石與中國國民黨
導言
第一章 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崛起/ 256
第一節 孫中山逝世後廣東的革命形勢/ 256
一國民黨“衕誌俱樂部”與“一届三中全會”/ 256
二組建“黨軍”與平定“楊、劉之亂”/ 259
三中華民國廣州國民政府建立/ 262
第二節 蔣介石在國民黨內地位的上升/ 264
一抓住了歷史機遇/ 264
二第二次“東征”,“聲望陡增”“功成名就”/ 269
第三節 國民黨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272
一“西山會議”/ 272
二“二全大會”/ 273
第二章 從北伐到“清黨”/ 277
第一節 “中山艦事件”/ 277
一共產國際對蔣介石的看法/ 277
二“中山艦事件”/ 278
三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對“三二○事件”的反應/ 281
四蔣介石拋出“整軍肅黨準備北伐”及“整理黨務案”/ 283
第二節 北伐之役/ 287
一蔣介石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287
二北伐軍攻克武漢/ 288
三江西之役/ 290
四攻佔江南/ 292
第三節 南昌、武漢,誰主沉浮?/ 293
一蔣介石出爾反爾/ 293
二二届三中全會/ 296
第四節 血腥“清黨”,鎮壓工農/ 297
一破壞各地工會、農會組織/ 297
二南京“四一○”慘案/ 299
三上海“四一二”“清黨”事變/ 300
四“清黨”擴大到全國/ 301
第三章 國民黨“統一全國”,召開“三全大會”/ 304
第一節 “寧漢對立”與漢方的二次北伐/ 304
一蔣介石在南京組建國民政府/ 304
二漢方討蔣/ 305
三武漢國民政府的二次北伐/ 307
第二節 汪精衛集團轉向f共/ 308
一“馬日事變”/ 308
二“鄭州會議”與“徐州會議”/ 309
三汪精衛集團宣佈“分共、f共”/ 310
四成立“中央特別委員會”/ 314
五二届四中全會/ 315
第三節 南京國民政府的二次北伐和“統一全國”/ 318
一蔣介石完成內部整頓/ 318
二二次北伐“統一全國”/ 319
第四節 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321
一二届五中全會/ 321
二“三全大會”/ 322
第四章 蔣介石國民黨的思想理論/ 326
第一節 國民黨內解釋三民主義的主要流派/ 326
一戴季陶的“民生三民主義”/ 326
二胡漢民的“連環三民主義”/ 328
三改組派的“科學三民主義”/ 329
第二節 蔣介石思想之源/ 330
一蔣介石思想來源之一:傳統的儒家思想《大學》/ 330
二蔣介石思想來源之二: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與“致良知”/ 332
三蔣介石思想來源之三:封建幫會思想/ 333
四蔣介石思想來源之四:日本武士道精神與德意法西斯思想/ 335
第三節 蔣介石與三民主義儒學化/ 338
一三民主義與“孔子之道”/ 338
二三民主義與“忠君愛國”/ 341
三三民主義與傳統道德/ 343
四“政治生活全系權謀”/ 344
第五章 “三全大會”後國民黨內派系爭鬥與蔣汪合作/ 346
第一節 黨內派爭戰火不斷/ 346
一蔣桂戰爭/ 346
二蔣馮閻戰爭/ 347
三中原大戰/ 348
第二節 國民黨的兩次大分裂/ 350
一南京與北平兩個“中央”的對立/ 350
二南京與廣州兩個“中央”的對立/ 352
第三節 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356
一三個“四全大會”/ 356
二四届一中全會/ 358
第四節 各有所圖的蔣汪合作/ 359
一蔣汪合作及其政見之异同/ 359
二國民黨連續圍剿中共蘇區/ 363
第六章 “安內攘外”方針的出臺與貫徹/ 365
第一節 “安內攘外”方針的形成及其後果/ 365
一“攘外必先安內”方針之形成/ 365
二對日本侵略的一再妥協/ 368
第二節 “安內”的首要目標/ 372
一加强組織控制/ 372
二加强精神控制/ 374
三圍剿紅軍,打擊地方派系勢力/ 376
四著手經濟建設,鞏固國民黨統治/ 378
第三節 反對“安內攘外”方針的力量/ 383
一中國共產黨呼籲“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383
二馮玉祥組建察哈爾群眾抗日同盟軍/ 384
三抗日反蔣的“福建事變”/ 385
四宋慶齡與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386
五其他國民黨政要反對“安內攘外”方針/ 387
第四節 堅持“安內攘外”的四届三中、四中全會/ 388
一四届三中全會/ 388
二四届四中全會/ 389
第七章 國難當頭,國民黨內外方針的轉變/ 391
第一節 “五全大會”前後方針政策的宣示/ 391
一四届五中、六中全會宣示“黨內團結”“救亡圖存”/ 391
二國民黨“五全大會”將國策重點轉向“攘外”/ 394
三五届一中全會後一系列的政策調整/ 396
第二節 時局轉變的標誌/ 397
一“六一事變”的和平解决/ 397
二“西安事變”的和平解决/ 400
第三節 五届三中全會確定團結抗日方針/ 402
一五届三中全會/ 402
二全國團結抗戰局面開始形成/ 404
三國民黨轉向聯共抗日的原因/ 405
第八章 國民黨的抗戰活動與第二次國共合作/ 408
第一節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國民黨的應變政策與措施/ 408
一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 408
二南京政府的“三不”應戰方針/ 411
三戰時領導體制與機构的建立/ 413
第二節 淞滬抗戰/ 415
一國軍隊在寧、滬、杭地區的備戰與作戰行動/ 415
二戰役的失利與戰畧的成功/ 418
第三節 國共合作局面的形成與初期抗戰/ 420
一南京會談,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420
二遷都重慶,確立持久抗戰的方針/ 423
三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抵抗/ 426
第四節 國民黨內對日妥協的暗流/ 429
一陶德曼調停失敗/ 429
二高宗武訪日,蔣、汪分歧/ 433
第五節 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 434
一實行“總裁制”,强化黨內集權/ 434
二製定《抗戰建國綱領》/ 436
三召開國民參政會/ 437
四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 439
第九章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的國民黨/ 441
第一節 廣州、武漢失陷後汪精衛的投降活動/ 441
一汪精衛與日方秘密勾結/ 441
二汪精衛出逃與“豔電”的發表/ 445
第二節 二期抗戰方針與五届五中全會/ 447
一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 447
二五届五中全會/ 448
三“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 450
第三節 民主的倒退與獨裁的加强/ 451
一國民參政會實施“憲政”的要求被擱置/ 451
二國民黨加强一黨專政/ 454
三從f共軍事摩擦發展到“皖南事變”/ 457
四五届八中全會與“戰時三年計畫”/ 459
第十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國民黨內外政策的變化/ 462
第一節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與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462
一太平洋戰爭爆發與五届九中全會的召開/ 462
二簽訂26國宣言,中國名列“四强”/ 464
三中國軍隊入緬作戰/ 469
四中、英、美關係的新發展/ 472
第二節 戰後建國方針的總宣示
—蔣介石發表《中國之命運》/ 476
一加强抗戰與f共並舉的五届十中全會/ 476
二《中國之命運》的發表/ 478
三國民黨五届十一中全會與國民參政會三届二次會議/ 481
第三節 戰時經濟的急劇惡化/ 484
一推行戰時經濟統制/ 484
二國家官僚資本迅速膨脹/ 486
三國民黨的戰時土地政策/ 490
四惡性通貨膨脹/ 492
第十一章 抗戰勝利前後外强中幹的國民黨/ 494
第一節 加强與美合作,堅持f共獨裁的內戰政策/ 494
一美國加强對國民黨的援助/ 494
二召開“六全大會”,堅持獨裁、f共、內戰/ 498
第二節 對日苦戰/ 500
一豫湘桂戰場的大潰敗/ 500
二滇西緬北的反攻與豫西、鄂北、湘西的會戰/ 503
第三節 損害中國主權的《雅爾塔協定》與《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505
一《雅爾塔協定》出籠/ 505
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談判與簽字/ 507
第四節 抗日戰爭勝利,國民黨失民心/ 510
一日本政府投降,抗日戰爭勝利/ 510
二“接收”類同“劫收”,國民黨大失人心/ 512
第十二章 戰後的國內外形勢與國民黨發動內戰/ 514
第一節 戰後的基本形勢/ 514
一戰後形勢的特點/ 514
二蔣介石的錯誤決策/ 516
第二節 破壞和平談判,鎮壓羣衆和平民主運動/ 517
一破壞“雙十協定”,進攻解放區/ 517
二“馬歇爾調停”失敗/ 519
三鎮壓羣衆和平民主運動/ 522
第三節 “戡亂建國”方針的確立/ 524
一六届二中全會推翻國共和談的基礎/ 524
二提出“戡亂”口號,發佈“全國總動員令”/ 525
三强行召開“制憲國大”與“行憲國大”/ 526
第四節 f共內戰失利,經濟危機加劇/ 530
一f共內戰接連失敗/ 530
二國統區社會經濟迅速崩潰/ 533
第十三章 內戰失敗/ 538
第一節 蔣介石兵敗言和/ 538
一國民黨大勢已去/ 538
二“桂系”躍躍欲試/ 544
第二節 李宗仁代“總統”,開始“北平和談”/ 547
一宗仁代理“總統”/ 547
二國共“北平和談”及破裂/ 548
NT$1399
【沙漠裝甲+沙漠群狐】
NT$1250
魚鷹社引進【步兵班、排、連、營戰術+巷戰與火力支援戰術】
NT$2999
現代艦船:【任務式指揮+戰畧】
NT$1850
【世界新型作戰無人機】(英)亞曆山大·史迪威著
NT$2699
7月新書:【戰艦百科大全:從第二次到當代】[英]羅伯特·傑克遜主編
NT$2150
【步兵班排戰術手册】+【現代摩托化步兵營連戰術】+【小組織作戰技能手册】+【單兵作戰技能手册】(4册)
NT$1550
【黃埔史】(1924-1927)
NT$1599
【美國的暗面】(1914—2018)(上下册)
NT$1600
【作戰無人機系統和全球作戰無人機】(上下册)
NT$2599
【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1904—1919)(全5册)
NT$1699
【愛新覺羅家族舊影+李鴻章舊影+袁世凱舊影】(舊京人物影像館)
NT$1850
【古羅馬帝國的輝煌】(套裝共四册)
NT$1980
【2021世界海軍評論】(艦隊標誌性戰艦和科技進展)
NT$3500
【美國海軍史】:從1775年至21世紀+【美國陸軍史】:從1775年至21世紀+【美國空軍史】:從1910年代至21世紀
NT$2799
地圖上的第二次世界之爭:【大海戰+東線戰場】
NT$1599
【皇帝的刺刀:拿破崙戰爭條令中的連、營、旅級戰術】+【制勝的科學:拿破崙戰爭中的俄*戰術】
NT$1999
【西方世界的决定性會戰及其對歷史的影響】
NT$1499
戰鬥機空戰生存法則:【戰術與機動上下】(現代近距空中支援作戰)
NT$1950
【米格-21】(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
NT$1899
複盤甲午【北洋海軍】+【黃海大決戰】+【複盤甲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