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1904—1919)(全5册)
【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1904—1919)(全5册)

【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1904—1919)(全5册)

NT$2599
已售:255

描寫了1904年至1919年費希爾時代的英國海軍


東方書院前.png

10001.jpg

1718608979246280.jpg

【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第一卷:通往戰爭之路(1904—1914)】

內容簡介

本系列圖書描寫了1904年至1919年費希爾時代的英國海軍,共分五卷,本書為首卷。

本卷從費希爾及其主導的海軍改制入手,講述了一戰之前10年間英國海軍的歷史,以及相關的經濟和國際背景,如1906年激進派對海軍高額軍費的不滿,遭遇德國海軍挑戰,軍備競賽和隨後的英德海軍協定談判等事件。 本書還介紹了戰前英國海軍的戰略思想,如阻攔德國公海艦隊的計畫,戰時貿易線護航計畫等。

作者簡介

阿瑟·馬德爾出生於美國麻塞諸塞州波士頓,就讀於哈佛大學,1936年獲得博士學位,1941—1942年在戰畧服務辦公室擔任研究分析師。 1944年,馬德爾被任命為夏威夷大學副教授,在那裡任職20年,1964年,他被任命為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歷史系教授,專注於1880—1945年英國海軍史研究。

楊堅,生於廣州,祖籍河南開封。 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 現居美國聖達戈。 自幼喜愛軍事,多年來專攻英國近現代海軍史。 曾在《兵器》《現代艦船》等雜誌發表多篇海軍史文章,並著有《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和《英國戰列巡洋艦》等專著。

目錄

第一部費希爾時代,1904—1910

第一章序幕

第二章第一海軍大臣費希爾

第三章費希爾革命

第四章海軍內的爭議:主要改革

第五章海軍內的爭議:費希爾-貝雷斯福德對立

第六章德國海軍的挑戰,1900—1908

第七章1909年海軍恐慌

第八章費希爾的退休

第二部戰爭前奏,1910—1914

第九章麥肯納—威爾遜組合,1910—1911

第十章邱吉爾時代,1911—1914:戰爭準備

第十一章邱吉爾時代,1911—1914:決戰前夕

第十二章戰前海軍戰略戰術的演進

第十三章1914年的英國與德國艦隊

第十四章戰爭來臨

10004.jpg

-----------------------------------

1.jpg2.jpgDM_20240617145757_003.jpgDM_20240617145757_004.jpgDM_20240617145757_005.jpg

【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 第二卷,從一戰爆發至日德蘭海戰前夕:1914—1916】

編輯推薦

【英國皇家海軍命運攸關的十五年】

1904—1919年的英國皇家海軍表面上依然保持著無可撼動的霸主地位,還獲得了一戰的勝利,實則卻因英德海軍競賽及接踵而至的一戰而危機四伏、困難重重,英國海軍政策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豐富的原始資料讓重塑歷史成為可能】

參考資料包括大量的未出版品、幾乎所有與研究主題相關的出版品、議會檔案、主流報紙、雜誌、Z業期刊、涉事軍官與文職人員的通信與訪談。 在創作期間,馬德爾獲得了來自英國海軍部、陸軍部、空軍部、內閣的大量幫助。 英國海軍將領的親眷也為其提供了大量資料。

【一場戰爭背後的另一場戰爭】

英國是民選政府,民意能够對國家決策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海軍政策更不會憑空誕生。 在《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中,馬德爾對英國海軍思想的幕後及重要崗位上的人物進行了關注,並對個人特質能在多大程度上對歷史施加影響進行了研究。 這些對他來說就是一場戰爭背後的另一場戰爭。

【閱讀小說般的精彩體驗】

馬德爾深諳歐洲文化,一直將英國歷史學家查爾斯·福斯爵士(Sir Charles Firth)的格言“講述故事的藝術是書寫歷史的基本要求”奉為努力的方向。 除底蘊深厚、文采卓然外,馬德爾還堅持用一系列經過選擇的事件來構成他的敘述,並用每一個事件來分析歷史人物是如何根據環境來採取行動的,這種敘事管道也使這部作品充滿了閱讀趣味。

內容簡介

《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以“戰爭背後的戰爭”的顛覆式寫法,對1904年至1919年“費希爾”時代的英國皇家海軍作出了真實又生動的精彩記錄,是難得一見的史學價值與文學價值並重的佳作。 本系列共五卷,此為二卷。

本卷講述了一戰的爆發及開戰後22個月裏英國皇家海軍遭遇的挫折。 覈心故事是達達尼爾海戰,有兩個亮點:對“格本”號事件的全景式描寫; 以“戰爭背後的戰爭”管道書寫達達尼爾海戰。 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科羅內爾海戰和福克蘭群島海戰,德國入侵的可能性,戰爭初期潜艇的威脅和大艦隊斯卡帕灣基地的危險狀況,襲擊斯卡伯勒和“第40室”的誕生,齊柏林飛艇的威脅,多格爾沙洲海戰以及海軍中將貝蒂在這場海戰中受困於某些問題。 馬德爾還在本卷中討論了近距和遠距封鎖的難度、邱吉爾的“波羅的海計畫”,以及邱吉爾與費希爾兩人計畫之間的區別。

作者簡介

著者

亞瑟·雅各布·馬德爾(1910—1980),現代傑出的皇*海軍歷史學家,專注於1880—1945年英國海軍史研究。 就讀於哈佛大學,1934年獲得博士學位,曾在美國多所大學任職,獲得過無數榮譽,出版有15部英國海軍史方面的著作。

譯者

楊堅,生於廣州,祖籍河南開封。 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 現居美國聖達戈。 自幼喜愛軍事,多年來專攻英國近現代海軍史。 曾在《兵器》、《現代艦船》等雜誌發表多篇海軍史文章,並著有《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和《英國戰列巡洋艦》等專著。

目錄

前言

第一部:丘吉爾—費希爾時期,1914年8月—1915年5月

第1章:軍艦與人員(1914年8月)

第2章:地中海:眾多錯誤導致的悲劇(1914年8月)

第3章:本土水域:挫折與失望(1914年8月—1914年9月)

第4章:三重威脅(1914年8月—1914年11月)

第5章:白廳的變革(1914年10月—1915年1月)

第6章:遠洋作戰(1914年10月—1914年12月)

第7章:警報和錯失的機會(1914年12月—1915年1月)

第8章:尋求海上攻勢(1914年8月—1915年1月)

第9章:達達尼爾戰役:計畫(1915年1月)

第10章:達達尼爾戰役:實施(1915年2月—1915年4月)

第11章:5月危機(1915年5月)

第二部:貝爾福—傑克遜時期:第一年(1915年5月—1916年5月)

第12章:新海軍部委員會

第13章:地中海:新舊問題(1915年6月—1916年5月)

第14章:U艇、佈雷艦和水面襲擊艦的重現(1915年2月—1916年5月)

第15章:公眾與艦隊的焦慮(1915年12月—1916年3月)

第16章:大艦隊:警惕的等待(1915年2月—1916年5月)

第17章:日德蘭前夕(1916年5月)

原注

-----------------------------------

主图_001.jpg

【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 第四卷,反潜危局:1917】

內容簡介

《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以“戰爭背後的戰爭”的顛覆式寫法,對1904年至1919年“費希爾”時代的英國皇家海軍作出了真實又生動的精彩記錄,是史學價值與文學價值並重的傳世經典。 本系列共五卷,此為第三卷。

本書第三卷圍繞著1916年5月底爆發的日德蘭海戰展開,從戰前大艦隊的準備,戰時的表現,一直延伸至戰後的檢討與改革。 同時本書也包括了日德蘭海戰結束後,英國海軍已經開始面臨的德軍潛艇戰威脅,以及由此導致的海軍部高層洗牌。

作者簡介

著者

亞瑟·雅各布·馬德爾,現代皇家海軍歷史學家,專注於1880—1945年英國海軍史研究,被譽為“覈心歷史學家”的領軍人物。 就讀於哈佛大學,1934年獲得博士學位,曾在西方多所大學任職,獲得過包括大英帝國勳章與齊斯雷金質獎章在內的無數榮譽,出版有15部英國海軍史方面的著作。

譯者

楊堅,生於廣州,祖籍河南開封。 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 現居美國聖達戈。 自幼喜愛軍事,多年來專攻英國近現代海軍史。 曾在《兵器》、《現代艦船》等雜誌發表多篇海軍史文章,並著有《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和《英國戰列巡洋艦》等

目錄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部日德蘭海戰(1916年5月31日—6月1日)

第一章傑利科的戰術:大艦隊戰鬥訓令(日德蘭前夕)

第二章日德蘭:戰列廵洋艦的戰鬥(1916年5月31日,下午5時56分前)

第三章戰列艦隊的戰鬥(5月31日,下午5時56分—約晚上9時)

第四章日德蘭:夜間戰鬥(5月31日,晚上約9時—6月1日午前)

第二部日德蘭海戰:餘波(1916年6—11月)

第五章日德蘭:比較與反思.

第六章日德蘭:評估(1916年6—7月)

第七章日德蘭之後的改革(1916年6—9月)

第三部第一階段的結束(1916年8—12月)

第八章日德蘭之後的大艦隊(1916年8—11月)

第九章貝爾福—傑克遜時代的結束(1916年11—12月)

附錄A大艦隊序列

附錄B德軍艦隊序列

-----------------------------------

【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 第三卷. 日德蘭海戰及其之後:1917】

編輯推薦

【危機之年的啟示與教訓】

這並不是一本專門討論海上航運保護的書,但馬德爾對1917年歷史的梳理,實際上已經回答了以下問題: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海軍為什麼無力保護自己的商船? 英國海軍為什麼固執地堅持那些無效的反潜手段? 曾經成功運用護航隊的英國為什麼拋弃了這一法寶? 護航隊的建立到底被什麼因素阻礙著? 而這些問題的答案,也正是英國反潛戰實踐中寶貴的經驗與教訓。

【不同尋常的海上作戰】

1917年是海戰模式悄然發生變化的一年。 北海上的戰局陷入僵局,吸取了日德蘭海戰教訓的大艦隊意圖再尋機會決戰,卻終未能如願。 英德雙方都在尋找破局的手段。 德國選擇依靠潜艇放手一搏,英國則打算發掘創建不久的海軍航空兵的潜力。 雖然由於種種原因,兩種手段在一戰結束時的成果很難令人滿意,但是運用潜艇和海軍飛機的種種嘗試,似乎正是二戰中表現搶眼的潜艇破交戰和艦載機空襲的預演。

【潛艇戰背後的戰爭】

無限制潛艇戰是一種不同尋常的戰爭手段,除了給商船或護航艦艇造成損失,它還可以引起群眾的恐慌和政府的焦慮; 這兩者同樣是英國海軍的敵人,它們將英國海軍拖入了一場“戰爭背後的戰爭”。 德國海軍無法封锁英國*一海務大臣履行職責,但國內的輿論風波和政治干預卻可以! 英國海軍部遭受的動盪,與驚人的商船損失一樣,都是英國為應對無限制潛艇戰付出的代價。

【“海上女王”的隱憂】

英國面臨的威脅其實不只有無限制潛艇戰。 作為盟友的美國未來也可能挑戰英國的海上霸權。 更大的問題還在英國海軍本身。 反潛戰初期的失利不過是錶像,更深層的問題是海軍部遲遲未能響應變革的要求,馬德爾從多個方面深入剖析了身為海軍重要部門海軍部在當時的缺陷。 正是這些缺陷,使得表面仍然强大的英國海軍,在1917年陷於難以擺脫的困境,也為數十年後英國海軍失去大洋統治權的結局埋下隱患。

【足以重塑歷史的豐富資料】

參考資料包括大量的未出版品、幾乎所有與研究主題相關的出版品、議會檔案、主流報紙、雜誌、專業期刊、涉事軍官與文職人員的通信與訪談。 在創作期間,馬德爾得到了來自英國海軍部、陸軍部、空軍部、內閣的大量幫助。 英國海軍將領的親眷也為其提供了大量資料。

內容簡介

《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以“戰爭背後的戰爭”的顛覆式寫法,對1904年至1919年“費希爾”時代的英國皇家海軍作出了真實又生動的精彩記錄,是史學價值與文學價值並重的傳世經典。 本系列共五卷,此為第四卷。

本書第四卷的覈心內容是海軍部應對德國潜艇威脅的努力。 1917年2月開始的“無限制潛艇戰”使英國陷入了相當危險的境地。 海軍部對抗潜艇的諸多手段都以失敗告終,來自內部與外部的壓力迫使他們尋求變革。 護航隊體系在重重困難下緩慢投入應用,最終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潜艇的威脅被逐步削弱,英國終於熬過了海上戰爭中的艱難時日。

作者簡介

著者

亞瑟·雅各布·馬德爾(1910—1980),現代皇家海軍歷史學家,專注於1880—1945年英國海軍史研究,被譽為“覈心歷史學家”的領軍人物。 就讀於哈佛大學,1934年獲得博士學位,曾在西方多所大學任職,獲得過包括大英帝國勳章與齊斯雷金質獎章在內的無數榮譽,出版有15部英國海軍史方面的著作。

譯者

楊堅,生於廣州,祖籍河南開封。 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 現居美國聖達戈。 自幼喜愛軍事,多年來專攻英國近現代海軍史。 曾在《兵器》、《現代艦船》等雜誌發表多篇海軍史文章,並著有《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和《英國戰列巡洋艦》等專著。

目錄

前言

第一部海上戰爭的危機:傑利科—卡森時期(1916年12月—1917年7月)

第一章背景:海軍航空兵的興起

第二章貝蒂的大艦隊

第三章新戰略與新人:普勒斯與白廳(1916年12月—1917年1月)

第四章激戰U型潜艇(1916年12月—1917年4月)

第五章反潛戰的失敗(1917年2月—1917年4月)

第六章商業護航隊的建立(1916年12月—1917年4月)

第七章勞合·喬治訪問的後果(1917年5月—1917年7月)

第二部退潮:傑利科—格蒂斯時期(1917年7月—1917年12月)

第八章海軍部的變革(1917年7月—1917年10月)

第九章進攻方案(1917年7月—1917年12月)

第十章護航隊在行動(1917年7月—1917年12月)

第十一章本土水域:一場災難(1917年10月—1917年12月)

第十二章傑利科離職(1917年12月)

注釋

-----------------------------------

【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第五卷. 一戰勝利及餘波:1918.1—1919.6】

內容簡介

本卷講述了1918年1月至1919年夏季,更準確地說是傑利科離任後海軍部建立起新秩序,直到公海艦隊在斯卡帕灣展開自沉行動的英國皇家海軍歷史。 在作為起止點的這兩大事件之間,作者馬德爾著重介紹了以下內容,包括“戈本”號出擊、針對澤布呂赫和奧斯坦德展開的激動人心的跨海遠征、公海艦隊最後的出擊、北方攔阻網體系的佈設、船團體系的建立及發展、海軍停戰協定簽署和公海艦隊投降,以及對德和平協定中有關海軍內容的談判。 除此之外,作者對協約國內部的鉤心鬥角、英美潜在的海軍軍備競賽、英國岌岌可危的海上霸權等內容亦有精彩描寫。

作者簡介

作者:亞瑟·雅各布·馬德爾(1910—1980年)

馬德爾是一名傑出的皇家海軍歷史學家,專注於1880—1945年英國海軍史研究。 他出版過15部英國海軍史方面的著作,曾獲無數榮譽(包括大英帝國勳章和齊斯雷金質獎章),在西方海軍歷史學界被公認為與現代海權之父阿爾弗雷德·馬漢齊名。

譯者:張宇翔(1985年—),江蘇人,留學電子博士,主要興趣為一戰至二戰期間的海軍發展和戰史,著有描述日德蘭海戰的《巨人的對决》,並譯有《英國太平洋艦隊》。

目錄

前言

第一部維密斯-格蒂斯體制,1918年1—11月

第一章海軍決策者們

第二章地中海問題

第三章本土水域:攔阻網和封鎖行動

第四章擊敗潜艇

第五章英美海軍關係(1917年4月—1918年11月)

第六章大艦隊:不確定性和失去的機會(1918年1—6月)

第七章最終結算(1918年7月—1918年11月)

第二部後續,1918年11月—1919年6月

第八章分歧和改革

第九章海軍政策:不確定性和新的對手

第十章對德海軍協定

第十一章諸神的黃昏(1919年6月21日)

第十二章對這一時代的反思

參考書目

注釋

附錄

東方書院后.png

10001.jpg

【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1904—1919)(全5册)
NT$2599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