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從晚清到民國】+【從甲午到抗戰】+【書緣與人緣】+【史學與紅學】
【從晚清到民國】+【從甲午到抗戰】+【書緣與人緣】+【史學與紅學】

【從晚清到民國】+【從甲午到抗戰】+【書緣與人緣】+【史學與紅學】

NT$1800
已售:54

瞭解中國近代史繞不過去的經典! 晚清七十年,折射出中國社會轉型之困境! 我們為何如此之曲折? 我們何時才能通過“歷史三峽”?


東方書院前.png

详情-01.jpg

【從晚清到民國】

內容簡介

曲折動盪的長江三峽,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帶。 鴉片戰爭,揭開了十九世紀開始的中國兩千年一遇的“社會文化大轉型”現象的序幕。 在史學大家唐德剛的慧眼中,“人文史觀”一如“自然史觀”,1840年的一場戰爭不僅掀起了中國社會政治形態的大變革,也使歷史長河須歷經百年的詭譎動盪,方能通過三峽進入壯闊的太ping洋。 唐德剛交融三峽史觀與人文探索於本書,成就了一部客觀而深入的中國近代史。

作者簡介

唐德剛(1920—2009),安徽合肥人。 國立中央大學(重慶)歷史系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紐約)碩士、博士。 曾先後任職於省立安徽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市立大學,長期從事歷史研究與教學工作。 著有《從甲午到抗戰》《袁氏當國》《段祺瑞政權》《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胡適雜憶》《史學與紅學》《書緣與人緣》《五十年代的塵埃》《戰爭與愛情》等,作品包括歷史、政論、文藝小說多種,以及詩歌、雜文數百篇。

目錄

自序

第一章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

論帝國主義與晚清外患

第二章太平天國

一、論晚清週期性內亂與洪楊悲劇

二、太平開國故事再檢討

三、預言書中的洪、楊

四、“四不像”的洪楊割據

五、兩次“長征”,兩番“寸磔”

第三章甲午戰爭與戊戌變法

一、甲午戰爭百年祭

二、慈禧太后和她的頤和園

三、為黃海血戰平反

四、一百年後回看戊戌變法

五、解剖康有為

六、“新學偽經”和“托古改制”

七、公車上書和保國保種

八、那變不了法、改不了制的一百天

第四章義和團與八國聯軍

一、傳教·信教·吃教·反教形形色色平議

二、列强刺激·太后玩火·端王竊政·群運出軌

三、慈禧太后向十一國宣戰始末

四、不堪一擊的拳民與七國雜牌軍

五、“門戶開放”取代“列國瓜分”

第五章袁世凱、孫文與辛亥革命

一、從中原世族到朝鮮監國

二、亂世抓槍桿,有槍便有權

三、捲入三大危機、一項運動

四、細說辛亥革命

五、同盟會是個革命大拼盤

六、韃虜易驅,民國難建

-------------------------------------------------------

【從甲午到抗戰】

內容簡介

自1894年始,中國與日本發生了兩次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慘敗,日本崛起為帝國主義強國; 1937—1945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浴血奮戰,取得全勝之局,自此中日榮辱易位。 這兩次戰爭的原因、進行的經過、最後的結果,以及它們對亞洲和

世界全域所產生的影響都完全不同。

本書輯錄了唐德剛、吳相湘等史學大家關於兩次中日戰爭的重要文章,其中唐德剛關於“汪精衛投敵始末”的系列長文首度在大陸結集出版,帶讀者在歷史深處反思兩次中日戰爭中中國之得失。

目錄

第一編對日戰爭反思

楊元忠唐德剛:中日黃海血戰中國海軍大敗的討論

唐德剛:台兒莊大捷的歷史意義

唐德剛:紀念抗戰對日索賠

唐德剛:八年抗戰史新解雜錄

黎東方:第二次中日戰爭的初步總結

吳相湘:從屈辱的馬關條約到日本無條件投降

第二編汪精衛投敵始末

唐德剛:高宗武探路、汪精衛投敵始末(一)

唐德剛:走火入魔的日本現代文明

——“高宗武探路、汪精衛投敵始末”之二

唐德剛:使中國全土“滿洲化”的和戰經緯

——“汪精衛投敵始末”之三

唐德剛:從通敵到出走的曲曲折折(上)

——“汪精衛投敵始末”之四

唐德剛:從通敵到出走的曲曲折折(下)

——“清精衛投敵始末”之五

唐德剛:從高宗武之死,談到抗戰初期幾件重要史料

第三編日本侵華罪行再探討

吳天威:日本向袁世凱所提“二十一條”與新發現的孫中山“日中盟約”

——為紀念“五九國恥紀念日”七十七周年

梁敬:“九一八”事變的內幕——並論日本篡改教科書之可悲

薑國鎮著唐德剛序:南京大屠殺與日本從軍慰安婦

吳天威: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五十三周年

——國人亟應注意日本否認侵華、否認南京大屠殺歷史事實的陰謀

李恩涵:南京大屠殺的事實豈容抹殺

——駁日本眾議員石原慎太郎之兩度狂言

沈雲龍:論設立“國恥紀念館”的重要性

——為紀念“九一八”事變五十一周年而作

吳相湘:日本篡改教科書的對策

——用真材實料來爭一時和千秋

吳天威:憑弔日本侵華細菌戰大本營原址

平濤編著李立德提供:日本“慰安婦”事實俱在

——從其曝光經過與深入蒐集探索

沈雲龍:驚聞勝利淚沾巾

——謹以個人辛酸回憶紀念抗戰勝利三十周年

-------------------------------------------------------

【書緣與人緣】

內容簡介

本書是歷史學家唐德剛多年來與歷史名人交往的見聞文章以及自己的讀書評論的合集,其中包括胡適、顧維鈞、張學良、劉廷芳、吳先、劉紹堂、楊振寧等人和《傳記文學》《魯拜集》《唐詩淺探》等書。 作者寫人、評書,十分注重細節,穿插著很多逸聞趣事,展現出歷史的風貌。

目錄

論三位一體的張學良將軍

——序傅虹霖女士著《張學良的政治生涯》

張學良將軍的赤子之心

民國史“每兩月一章”(書簡)

廣陵散從此絕矣(選載)——敬悼顧維鈞先生

六一事變五十周年

——兼談劉廷芳“說服蔣介石先生的一段內幕”

代劉廷芳先生說幾句話(書簡)

關於朱經農與劉廷芳兩函

錢昌照與劉廷芳——“口述歷史”側記

泰山頹矣——敬悼岳丈吳開先先生

《滬上往事細說從頭》遲來的導論

——珊瑚壩迎候吳開先感賦詩史釋

為劉紹唐先生創辦《傳記文學》二十年而作

最大的阿Q,最凶的閻王!—— 試論《傳記文學》的責任

——《傳記文學》創刊廿周年紀念學術討論會講題之七

楊振寧? 《傳記文學》? 瓦礫壩

——賀《傳記文學》創刊廿五周年

兩千年傳統私修? 一百年現代企業

——慶祝《傳記文學》出版三十周年獻言

又是一部才女書——讀何慶華著《紅星下的故國》

父子之間——殷志鵬博士編著《三地書》序

王瑩是怎樣“回國”的

白馬社的舊詩詞——重讀黃克蓀譯《魯拜集》

紐約東方畫廊觀畫記感——十大畫家,永不再有

讀三老《感逝》詩

我的氣功經驗說——從一泓止水到手舞足蹈

“公子哥”和“老闆娘”(書簡)

“我犯罪了!並無解說。”(書簡)

——向謝扶公與蘇阿姨致意

文學與口述歷史(講稿)

也是口述歷史——長篇小說《戰爭與愛情》代序

小說和歷史

——一九八八年六月七日在臺北耕莘文教院講稿

《陳潔如回憶錄》是口述原始史料

-------------------------------------------------------

【史學與紅學】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歷史學家唐德剛在史學理論、研究方法和紅學方面的十餘篇,涉及史學與文學的關係、小說與歷史的關係、海外中國作家的本土性、漢字的拉丁化等話題。 作者認為,優秀的史學著作往往也是卓越的文學精品,主張史以文傳,避免僵硬執拗地治史。 書中細述《李宗仁回憶錄》成書過程的篇章,反映出其在口述歷史方面的功力,作者對《紅樓夢》裏避諱問題的討論和分析曹雪芹的“文化衝突”的文章也頗有見地。

目錄

文學與口述歷史

小說和歷史

——一九八八年六月七日在臺北耕莘文教院講稿

也是口述歷史

——長篇小說《戰爭與愛情》代序

海外中國作家的本土性(選載)

撰寫《李宗仁回憶錄》的滄桑(上)

——一篇迄未發表的《李宗仁回憶錄》中文版代序

撰寫《李宗仁回憶錄》的滄桑(下)

——一篇迄未發表的《李宗仁回憶錄》中文版代序

桃園縣的“下中農”

《通鑒》與我——從柏楊的白話《資治通鑒》說起

“臣光曰”“柏楊曰”各有千秋

——賀柏楊版《資治通鑒》白話譯本大功告成

從《人間副刊》談到臺灣文藝

殺一個文明容易建一個文明很難唐德剛講述湯晏整理

《紅樓夢》裏的避諱問題唐德剛周策縱

“國際《紅樓夢》研討會”講詞試稿曹雪芹的“文化衝突”

——“以經解經”讀《紅樓》之一

海外讀《紅樓》

諫友篇——兼評批唐德剛《海外讀〈紅樓〉》

對夏志清“大字報”的答覆

未識其小,先失其大!

——談“紅學”答宋淇先生

未識其小,焉能說大?

——為《〈紅樓夢〉識小》答唐德剛先生

既識其小,免失其大

——為《紅樓夢》“唐、宋”之爭進一解

曹氏三代為清室絲官淺說

——“新紅學”七十年反思之一

史學之茶與紅學之茶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臺灣“中央大學”講稿節要

東方書院后.png

1608384496965923.jpg

【從晚清到民國】+【從甲午到抗戰】+【書緣與人緣】+【史學與紅學】
NT$1800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