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明永樂內府刻本金剛經集注(16開線裝 全一函二冊)
明永樂內府刻本金剛經集注(16開線裝 全一函二冊)

明永樂內府刻本金剛經集注(16開線裝 全一函二冊)

NT$2200
已售:33

佛經中流行最廣的一部


1636422120320877.jpg

主图-01.jpg

內容簡介:

  《明永樂內府刻本金剛經集注(套裝共2冊)》是佛經中流行最廣的一部,也是禪宗藉以弘揚的主要經典。禪宗自梁代南天竺菩提達磨在嵩山少林寺開創,始奉宋求那跋陀羅譯《楞伽經》為印證,傳法慧可、僧璨,至隋唐之交』四祖道信參以般若法門,已稍變其體。繼而五祖弘忍聚徒授課,徑以《明永樂內府刻本金剛經集注(套裝共2冊)》為主,常勸僧俗持誦。唐咸亨年,慧能(公元六三八--七一三年)因鬻柴棄學,不識一字,由聞誦《明永樂內府刻本金剛經集注(套裝共2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感悟,遠投弘忍門下,作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直揭心性,見地超羣,得弘忍賞識,傳授法衣,後遂焉禪宗「六祖」。慧能更推重《明永樂內府刻本金剛經集注(套裝共2冊)》,提倡頓悟,不專坐禪,順應了當時特定條件的社會需要,禪宗因之弘大熾盛,對以後的社會思想特剔是宋明理學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故凡考察中國封建社會尤其唐宋以降思想文化的源流遞嬗,不能不追溯到佛教憚宗和《明永樂內府刻本金剛經集注(套裝共2冊)》。


《明永樂內府刻本金剛經集注》屬於經藏般若部,有後秦鳩摩羅什、北魏菩提流支、陳真諦、隋達磨笈多、唐玄奘和唐義凈六種漢譯本並傳,各本題目和文字略有異同,世以鳩摩羅什譯本通行。《金剛經》得居佛藏之顯要,自有其社會歷史背景,抑其篇幅筒約,述義深刻,文字通俗,亦屬重要原因。歷來封建統治者宣揚倡導,使為之注釋者不下數十百家,其間蕾萃眾說之集注本為數亦伙。


《金剛經集注》,原有南宋紹定楊圭十七家釋義四卷,後演為五十三家注四卷。明代永樂年間,明成祖「間閱諸編,選其至精至要、經旨弗違者,重加纂輯」,摒除五十三家本中傳焉梁昭明太子所作三十二分分目,略減注者數家,而益以三十餘種經文或注文,哀成一卷,由內府鏝板印行。


目錄:

《明永樂內府刻本金剛經集注(一)》


《明永樂內府刻本金剛經集注(二)》 

東方書院后.png

1608384496965923.jpg

明永樂內府刻本金剛經集注(16開線裝 全一函二冊)
NT$2200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