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6月上新:【空間音訊科技】(開啟沉浸式音訊新視界)
6月上新:【空間音訊科技】(開啟沉浸式音訊新視界)

6月上新:【空間音訊科技】(開啟沉浸式音訊新視界)

NT$1399
已售:129

闡述空間音訊的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覆蓋空間聲科技的所有內容,包括3D空間聲拾音、重放及VR音訊等國內外研究


東方書院前.png

10002.jpg

【空間音訊科技】(開啟沉浸式音訊新視界)

編輯推薦

·內容將涵蓋3D空間聲拾音、重放及VR音訊的國內外研究

·覆蓋空間聲科技的所有內容,方便從業人員查閱所有與環繞聲相關的知識

·會結合實際的實踐項目進行理論部分的闡述,讓讀者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保證內容的嚴謹性,全書參攷並引用了大量的國外專著和文獻,方便讀者進一步擴展學習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系統闡述空間音訊的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的圖書,作為2008年出版的《數字聲頻多聲道環繞聲技術》的延續與升級版本,反映了這一領域在過去15年中的重要進展。 本書在介紹環繞聲科技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三維空間聲的算灋、編解碼方案,以及其在虛擬實境、沉浸式媒體和多元互動中的廣泛應用。

本書共分為9章,詳細闡述從單聲道到身歷聲、多聲道環繞聲再到三維空間聲的科技變革歷程,並探討人耳對聲音定位的感知機制及影響因素。 此外,還討論如何利用先進的錄音科技和算灋來捕捉和重現真實的空間聲場,並分析不同的編碼格式和科技,如Dolby Atmos、DTS:X、Audio Vivid等。 特別地,本書重點介紹空間音訊科技在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等環境下的運用,以提升用戶體驗的沉浸感。 本書通過具體的實例分析,展示空間音訊科技在影視、音樂、遊戲等多個行業的實際應用。 最後,本書展望空間音訊科技的發展方向,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前瞻性視角。

本書適合音訊工程技術人員、電影電視製作人員、遊戲開發者、虛擬實境及增強現實領域的專業人士,以及對空間音訊感興趣的音訊行業的從業人員和學生閱讀。

作者簡介

王鑫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錄音系教授、中國電子音響行業協會聲音與音樂科技專委會副主任、麥吉爾大學音樂科技專業訪問學者。 2012年於中國傳媒大學獲通信與資訊系統專業工學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是空間音訊、音樂感知計算及音樂聲學。 迄今主持橫向科研專案等12項,出版著作5部,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40餘篇,取得專利及軟著3項。 謝淩雲中國傳媒大學資訊與通信工程學院副教授。 1999年於北京大學電子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2004年於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4年7月至今,在中國傳媒大學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主持並參與了多項科研專案,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70餘篇學術論文。

目錄

第1章空間音訊科技的歷史發展

1.1引言1

1.2環繞聲的歷史發展2

1.2.1環繞聲在電影中的應用2

1.2.2環繞聲在音樂中的應用7

1.3三維聲的歷史發展8

1.3.1三維聲的優勢8

1.3.2三維聲系統9

1.4空間音訊格式概覽12

第2章空間聽覺感知原理

2.1空間聽覺系統14

2.2人耳定位的方位感知16

2.2.1水准方向的感知16

2.2.2垂直方向的感知21

2.3動態聲源的方位感知23

2.3.1感知機理23

2.3.2影響因素24

2.4距離的感知24

2.4.1主觀感知因素24

2.4.2客觀聲學線索25

2.5空間聲場的感知26

2.5.1感知聲源寬度26

2.5.2包圍感(LEV)28

2.6頭相關傳輸函數31

2.6.1 HRTF的定義與基本性質32

2.6.2 HRTF的獲取34

第3章空間聲拾音科技

3.1音樂空間聲節目製作的理念37

3.2多通路環繞聲拾音系統39

3.2.1多通路環繞聲的前方3聲道拾音系統39

3.2.2多通路傳聲器拾音系統中的環境訊號拾音系統75

3.3三維聲拾音系統91

3.3.1大間距空間間隔型拾音系統91

3.3.2小間距空間間隔型拾音系統95

3.3.3無間距型拾音系統97

3.4空間聲拾音科技總結99

第4章空間音訊錄製監聽環境及校準

4.1空間音訊錄製監聽環境的影響因素101

4.2控制室聲學環境104

4.2.1控制室的基本參數104

4.2.2控制室吸聲的聲學處理108

4.2.3控制室隔聲、隔振的聲學處理108

4.2.4聲擴散109

4.2.5共振109

4.3揚聲器的設定與擺放110

4.3.1 ITU-R BS.2051標準110

4.3.2監聽揚聲器的選擇113

4.3.3揚聲器擺比特設定114

4.3.4監聽距離121

4.3.5揚聲器擺比特校正124

4.3.6低頻效果聲道和低頻管理系統125

4.4重放系統的檢測與校準127

4.4.1常用的檢測訊號128

4.4.2主通道監聽聲壓級校準130

4.4.3主通道頻率回應特性的校準132

4.4.4 LFE聲道監聽聲壓級校準133

4.4.5系統的延時校準135

第5章空間音訊編解碼科技

5.1編解碼科技的必要性及理論基礎137

5.2環繞聲編解碼科技139

5.2.1感知編碼139

5.2.2無損編碼158

5.3三維空間音訊編解碼科技170

5.3.1三維空間音訊編解碼的歷史170

5.3.2 MPEG-H 173

5.3.3菁彩聲178

5.4空間音訊的中繼資料功能183

5.4.1對白電平183

5.4.2下變換及模擬監聽184

5.4.3動態範圍控制186

5.4.4交互性與個性化控制188

第6章空間音訊重放原理

6.1幅度平移190

6.1.1正弦律和正切律190

6.1.2聽覺定位向量192

6.1.3 VBAP 193

6.1.4 MDAP 195

6.1.5 VHAP 196

6.2波場合成198

6.2.1惠更斯原理198

6.2.2基爾霍夫-亥姆霍茲積分與三維波場合成199

6.2.3二維波場合成201

6.3 Ambisonics 202

6.3.1基礎數學物理模型202

6.3.2 Ambisonics編碼方法204

6.3.3 Ambisonics解碼方法209

第7章空間音訊重放系統

7.1環繞聲重放系統212

7.1.1 4.0環繞聲格式212

7.1.2 5.1環繞聲格式216

7.1.3 7.1環繞聲格式227

7.2三維空間音訊重放系統234

7.2.1杜比全景聲234

7.2.2 Auro 3D 236

7.2.3 DTS:X 238

7.2.4 NHK 22.2 240

7.2.5菁彩聲242

第8章虛擬空間聲系統及在虛擬實境中的應用

8.1虛擬空間聲系統分類245

8.1.1基於聽覺傳遞函數的雙耳渲染系統246

8.1.2 3D“准”環繞聲系統247

8.1.3多通路環繞聲的虛擬重放系統248

8.2虛擬處理科技249

8.2.1虛擬處理科技的分析與實現249

8.2.2串音消除網絡的實現251

8.3虛擬空間聲系統的穩定性255

8.3.1頭部跟踪自我調整法255

8.3.2多解析度頻譜合成法256

8.3.3最佳揚聲器擺比特法265

8.4 VR中的虛擬空間聲268

8.4.1 VR音訊發展現狀269

8.4.2 VR音訊的關鍵技術及製作流程271

8.4.3 VR音訊主要應用與問題274

第9章空間音訊的感知評估

9.1空間音訊的感知評估術語277

9.2空間音訊的感知評估方法281

9.3空間音訊的感知評估資料分析284

9.3.1信度檢驗284

9.3.2資料分析的方法285

9.4案例分享:雙耳渲染算灋的感知評測287

9.4.1實驗設計288

9.4.2資料分析294

參考文獻305

---------------------------------------------

详情_001.jpg详情_002.jpg详情_003.jpg


高保真音響系列:【調音秘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關於音響調音、錄音與唱片人和事,以及經典唱片的圖書。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音響系統調音方法(“降龍十八掌”空手道調音),音響系統低音調校(“伏虎十五拳”),留聲機的故事,電子錄音科技與經典歷史唱片,從磁帶錄音到現代LP及代表性單聲道LP,直刻唱片及經典直刻唱片,發燒數碼錄音先鋒Telarc Soundstream及經典SACD,音響大玩家斯托科夫斯基及其代表性唱片,類比數碼錄音雙全的約翰遜教授與值得收藏的RR唱片,35mm膠片磁帶複刻LP,追憶Mercury Living Presence在莫斯科的錄音故事及代表性唱片,極致低音唱片,笛卡之聲,漫談CD母帶處理、錄音、混音與壓片,自然錄音與KKV唱片,聽聲辨器、借樂調音, Harry Pearson的超級試音碟,弦樂的現場與錄音,西電之聲雜談,初探LP2CD與LP2CD之我觀,PO雜談,音箱擺比特為什麼那麼神奇,High End的門檻,小房間大低音等。

本書可供音響發燒友學習音響調音與音箱擺比特,也可供音樂發燒友瞭解不同時期的錄音科技與故事、唱片製作以及各個時期的各類經典唱片(約160張唱片)。

作者簡介

視聽發燒網

我國較有影響力的音響行業網站,也是音響愛好者的知識寶庫和交流平臺,為行業客戶和音響發燒友提供豐富的行業資訊、產品評測和行業動態。

主編王斐光,視聽發燒網的靈魂人物,憑藉其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行業經驗,不僅推動了音響文化的發展,也使得視聽發燒網成為音響品牌方、產品和用戶之間溝通的橋樑,為音響愛好者提供了一個瞭解音響世界的平臺。

目錄

1我的唱片與音響歷程1

2“降龍十八掌”空手道調音11

3“伏虎十五拳”超低音功法25

4留聲創世紀34

5電子錄音—高保真重放的第一道曙光47

6從磁帶到現代LP 64

7身歷聲LP技藝的極致—直刻唱片79

8 Telarc Soundstream發燒數位錄音的先鋒115

9音響大玩家斯托科夫斯基128

10類比數位錄音雙全的約翰遜教授與RR唱片159

11峰輝再現—35mm膠片磁帶複刻LP 211

12追憶莫斯科224

13極致低音239

14從迪卡之聲說起245

15漫談CD母帶處理、錄音、混音與壓片251

16自然錄音發燒造境257

17聽聲辨器借樂調音264

18哈裏·皮爾森的超級試音碟275

19弦樂的現場與錄音282

20“西電之聲”雜談289

21初探LP2CD 293

22 LP2CD之我觀306

23 PO雜談,任重道遠312

24音箱擺比特有那麼神奇? 比換器材還有效果? 315

25 High-End入門級系統要多少預算? 318

26小房間,大低音,有沒有搞錯? 321

附錄有感而發324

1743673068226903.jpg

10001.jpg

6月上新:【空間音訊科技】(開啟沉浸式音訊新視界)
NT$1399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