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法自畫生—惟在妙悟—畫者東西影—扁舟一葉—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
【法自畫生—惟在妙悟—畫者東西影—扁舟一葉—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

【法自畫生—惟在妙悟—畫者東西影—扁舟一葉—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

NT$2550
已售:224

中國傳統哲學與藝術關係研究扛鼎之作


東方書院前.png

详情-01.jpg

朱良志藝術哲學文存

編輯推薦

★集朱良志30餘年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研究精髓,是一套幫助國人更加接近中國哲學與美學內核的審美陞級書。

★內附大量注釋及百餘幅中國傳統名畫賞析,可幫助讀者拓展中國藝術知識的深度與廣度。

朱良志,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他長期致力於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研究,尤長於中國傳統哲學與藝術關係的研究。 本文存從他三十餘年的相關研究著作中選擇五種編次而成。

朱良志藝術哲學文存全五册,收集當代美學大家朱良志教授三十年學術研究集大成著作:《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惟在妙悟》《畫者東西影》《法自畫生》《扁舟一葉》,思想深遠、文筆驚豔,深入淺出,涉及哲學、美學、禪學、理學、心學、道學,漢字、繪畫、書法、印章、園林、 人物研究等各領域和題材,是一套系統闡述朱良志教授藝術哲學思想的代表性著作。 生命與藝術,生存與妙悟,境界與哲思,中國文人歷來繞不過的修煉領域,盡在其中。

內容簡介

朱良志教授長期致力於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研究,尤長於中國傳統哲學與藝術關係研究。 本套叢書薈萃了他30餘年相關研究的精髓,分別題為《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惟在妙悟》《畫者東西影》《法自畫生》《扁舟一葉》,涉及哲學、畫學、園林、人物研究等多個領域,同時輔以百餘幅中國傳統名畫,圖文並茂,寓深邃思想於優美表述中,通過對傳統藝術的解讀、闡釋, 抽繹出中國美學的獨特精神,每卷不僅具有極高學術價值和文化含量,更能够成為福斯走近和欣賞傳統藝術的橋樑。

中國人強調生命本身的價值,囙此中國藝術在一定程度上“為心而造”,注重對人的心靈啟發和安頓。 《朱良志藝術哲學文存》既透視了中國藝術以生命為本體、為高度真實的內在精神,又梳理了理學、心學與畫學之間互滲的內在邏輯; 既揭示了中國藝術將妙悟作為創造的根本途徑,與西方藝術心理學中的直覺說存在根本差异,又論述了以生命真性為中心而展開的藝術哲學。 對中國傳統藝術的智慧和精髓從多個角度進行了系統闡述和完整呈現。

作者簡介

朱良志,1955年生,安徽滁州人。 1982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留校任教,曾任安徽師範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1999年調入北京大學,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現為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主任、中華美學會副會長,曾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高級研究員,浙江大學兼職教授。

主要從事中國哲學與藝術關係的研究,出版研究著作二十餘種。 出版的《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獲安徽省社科研究一等獎,《石濤研究》獲教育部第五届科學研究獎(人文社會科學)哲學類一等獎,《南畫十六觀》獲首届“中國好書獎”,並曾獲首届張世英美學哲學獎勵基金學術成就獎、吳玉章優秀學術成果獎等。

------------------------------------------

主图-02.jpg

【法自畫生】

內容簡介

石濤是傳統藝術後期發展中卓具創造精神的理論家,《石濤畫語錄》可謂中國傳統藝術哲學的壓卷奇作。 石濤論畫以“一畫”為中心,“一畫”是天地賦予人的生命創造精神,蕩去一切遮蔽,將人的創造力釋放出來。 石濤說,“法自畫生”,法,不自古人生,不自山川外在面貌起,自我的心中出,在我此時此刻作畫時的筆下流出。 它所表現的就是石濤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是為我法的創造原則。

目錄

引言

第一章“一畫”新詮

一一畫之主,乃在不二

二立一畫,乃在樹一畫之法

三一畫之法,乃自我立

四一畫之法,乃自悟出

五一畫之悟,乃自性起

六一畫之用,乃下手功夫結語

第二章石濤畫學思想中的“法”概念

一一畫與一法

二破有為法

三法無定法

四無念之法

五諸說淺辨

第三章石濤的“尊受”說

一“受”的佛學淵源

二感受之受

三直覺之受

四受與識

五受與天上人關係

結語

第四章石濤“蒙養”“生活”兩概念釋義

一關於“蒙養”

二關於“生活”

三“蒙養”與“生活”

第五章石濤的“兼字”說

一畫與字

二“一字”與“一畫”

三經權與畫變

四本之天與全之人

第六章石濤的“資任”說

弁言

一受任

二取任

三勝任

四保任

五自任

剩語

第七章石濤的“遠塵”說

一“塵”在心內

二不辨古今

三與俗同識

四明道若昧

五無形無跡

第八章石濤的“氤氳”說

一未分的墨會

二淋漓的墨氣

三混沌裏的光明

第九章石濤的“迹化”說

一發現山川

二山川的質和飾

三山即海海即山

第十章石濤的“躁”

一辟混沌

二轉動靜

三抹烟霞

四弄惡墨

第十一章石濤藝術世界中的“楚風”

一怨情

二香意

三奇情

結語

附錄

附錄一石濤小傳

附錄二畫語錄

------------------------------------------

主图-02.jpg

详情-10.jpg

【扁舟一葉】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宋元以來中國繪畫發展的內在思想因素,認為發端於兩宋、在元明以來思想發展中占主導地位的理學(包括心學)是影響宋元以來繪畫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理學對中國畫的影響,一方面强化中國畫的功利主義傳統,將“重品”作為繪畫追求的重要目的; 另一方面則對中國畫的題材、風格、境界創造等產生深遠影響。 宋元以來將繪畫作為心靈體驗的藝術,是寄託心靈的“一葉扁舟”,理學、心學對這種傾向的形成有直接影響。 本書從宋畫的寫實之風、元畫的寫意精神、明畫的即興創造傳統以及清畫正統與du創之間的複雜關係等角度,研究理學、心學與畫學之間互滲的內在邏輯。

目錄

引言

前編

第一章儒學復興下的兩宋畫學

第一節儒學復興和畫家習儒

第二節宋代的繪畫功能論

第三節理學的“去欲”理論與兩宋畫風的轉變

第四節兩宋的三教圓融思想與畫學

第二章理學與宋代繪畫的寫實之風

第一節“擅藝者所宜博究”

第二節兩宋寫實畫風與理學之關係

第三節中國畫學的“熙寧變法”

第三章宋代畫學中的理趣(上)

第一節關於“理趣”的概念

第二節以理論畫時代風氣的形成

第三節借物以明理的繪畫創作模式

第四章宋代畫學中的理趣(下)

第一節哲理化的趣味

第二節倫理化的趣味

第三節詩意境界的趣味

第五章《林泉高致》與北宋理學精神

第一節郭熙的思想淵源

第二節郭熙在黨爭中接近理學家若干事實考辨

第三節郭熙畫學中的理學精神

第六章理學與元代畫壇的隱逸之風

第一節元代畫壇的隱逸之風

第二節元代畫家對理學的接受

第三節理學思想對畫家隱逸之風的驅動(上)

第四節理學思想對畫家隱逸之風的驅動(下)

第七章朱陸之爭影響下的元代畫學

第一節朱子之學與元代畫學

第二節象山之學與元代畫學

第三節和合朱陸與元畫的“內覺”傾向

第八章明代的心學與畫學(上)

——從陳白沙到沈石田、文衡山

第一節鳶飛魚躍白沙風

第二節獨開風氣沈石田

第三節出入心學文衡山

第九章明代的心學與畫學(下)

——董其昌的集大成

第一節董其昌服膺心學若干事實考辨

第二節董其昌畫學的心學傾向

第三節董其昌畫學中的亦儒亦禪現象

第十章清代“四王”正統畫學的理學內涵

第一節理氣趣兼到說的理學內涵

第二節龍脈說的氣化哲學精神

第三節朱學中興與清前中期畫風的轉變

後編

第十一章理一分殊

——從理學看中國畫學的以小見大理論

第一節吾觀天地間,萬事同一理

第二節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

第三節月印萬川,處處皆圓

第四節以小見大與畫史演進

第十二章涵泳浸漬

——從理學看中國畫學的頤養心性理論

第一節大心——拓展觀照心宇

第二節進學——培養書卷之氣

第三節立品——提倡高尚德操

第四節養氣——涵養怡順心性

第十三章生意盎然

——從理學看中國畫學的生命觀

第一節萬物生意最可觀

第二節鳶飛魚躍皆天趣

第三節物理最好玩

第十四章氣象氤氳

——從理學看中國畫學中的“氣”理論

第一節元氣磅礴:有機生命觀

第二節一氣貫通:天上人交感論

第三節氣勢撼人:陰陽摩蕩說

參考文獻要目第三版後記

------------------------------------------

【畫者東西影】

內容簡介

清初八大山人是du創派藝術家,也是一比特深邃的思者。 作為一比特僧人藝術家,他所服膺的禪宗曹洞宗思想旨趣在其一生藝術創造中烙下深深印迹。 曹洞宗以“渠正是咱,咱非渠”學說為宗旨,其創始人洞山良價一日過河涉水,看到水中自己的影子,豁然開悟。 作偈中有“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的話。 影子(渠)由我(咱)照出,而我非影子。 良價在返自觀照中,發現了真性。 八大山人“畫者東西影”的藝術哲學,正是以生命真性為中心而展開的。

目錄

引言

第一章八大山人繪畫的“荒誕”問題

一、不東不西

二、不是“東西”

三、“東西”是實相的影子

四、實相就在“東西”中

第二章八大山人的“鳥道”觀

一、鳥道說的來源

二、空鳥:性空的真實

三、鳥路:無念的心法

四、鳥迹:空靈的美感

第三章八大山人藝術的孤獨精神

一、孤獨是自性法身

二、孤獨與人的尊嚴

三、“雪個”的含義

結語

第四章八大山人的“不語禪”

引子:由水仙說起

一、“啞”以及對“啞”的利用

二、一口吸盡西江水

三、“反知”的問題

四、猫為何睡去,鳥為何冷視

第五章八大山人的“菩薩行”

一、對話

二、家園

三、平寧

第六章八大山人的“涉事”說

一、“涉事”概念的提出

二、“涉事”的含義

三、“涉事”與權

四、“涉事”與形

五、“涉事”與真

餘說

第七章八大山人的“無情說法”觀

一、關於“無情說法”說

二、關於“回到世界”的思想

三、關於八大的“回互”觀

第八章八大山人藝術中的晋人氣質

一、心如水鏡

二、放之使飛

三、唯在意興

四、重其神駿

第九章八大山人的“實相無相”說

一、《河上花圖卷》相關之問題

二、《河上花歌》大意

三、關於“實相無相”

第十章八大山人《十六應真頌》讀解

第十一章八大山人名號的含義

一、止八大山

二、八大人覺經

三、驢形小印

附錄

八大山人傳八大山人年譜簡編

------------------------------------------

主图-02.jpg

【惟在妙悟】

內容簡介

中國藝術將妙悟作為創造的根本途徑。 妙悟的根本特點是對知識的超越,是人與世界融為一體存在管道的確立。 在知識、秩序的羈縻中,人真實存在的意義常處於遮蔽狀態中,通過純粹體驗,歸複真性,去除遮蔽,讓存在的意義澄明呈現。 “嘔血十鬥,不如齧雪一團”,知識的積累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心靈的氣象和格局,創造由生命真性躍出,才有真正的價值。 妙悟是一種生命存在管道,既不能單純歸於認識論,又不能歸於工夫論。 它與西方藝術心理學中的直覺說有根本差异。

目錄

001題記

001第一章關於妙悟的概念

002一藝術哲學中妙悟範疇之成立

006二妙悟與悟

011三妙悟與玄覽、玄覺、觀照諸概念

014四妙悟與悟妙

021第二章悟性

023一悟性的本質

030二悟性的動力

036三關於養性

044四藝術悟性與佛性

047第三章悟境

049一破境

056二造境

061三物境與心境

065四悟境之次第

072五破三關

077第四章悟境的傳達

080一不可說、不可喻

089二翠竹如何見法身

094三煩萬象為敷衍

100四關於言、境、法的表達結構

105五禪宗新工具觀和唐代詩歌境界論

109第五章“看”與“現”

111一隻要“現”,不要“看”

117二吾無隱乎爾

121三青山自青山

125四讓世界自亮

129五世界作為說者

134六桃花更絢爛

137七大全

145第六章妙悟與法

147一破法

156二心法

161三我法

165四活法

169第七章妙悟與識

171一落花無言

177二聽之以氣

181三空納萬境

186四不智之智

191五學識助悟

197第八章妙悟與人工

199一《二十四詩品》論悟

203二畫分南北

208三技進乎道

212四神妙逸能

217五巧拙之間

221第九章論瞬間永恆

223一關於時間即幻象

231二關於悟在刹那間

239三關於永恒在現時

246四“古”之境

253第十章狂怪之悟

255一說“怪”

262二說“傲”

269三說“醉”

275餘論

294主要參考文獻

300重版後記

------------------------------------------

主图-02.jpg

【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以生命為中心來概括天地的本性,天地大自然中的一切都秉有生之本性,都有一種生命的活力,都具有生生的趣味。 生命是一種貫徹天地人倫的精神,一種創造的品質。 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就是一種以生命為本體、為最高真實的精神。

《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一書是作者早期的一部研究中國藝術哲學的作品,從“生生哲學”的角度透視中國藝術的內在精神,剖析了中國文化與生命哲學對中國繪畫、書法、園林等藝術領域的創作與鑒賞所產生的影響。

目錄

第1編生生之源

——中國藝術生命精神的根源

003第一章生——生命結構論

003第一節“生之謂性”:中國哲學關於生命即本體的思考

008第二節“生生之德”:中國哲學關於生命關聯的理論

021第三節“生之謂仁”:儒家生命哲學的邏輯結構

028第四節達生衛生賞生:道家生命哲學的基本取向

037第二章時——生命時間論

037第一節四時模式

046第二節時空合一

051第三節無往不復

057第四節生命節律

062第五節莫若以時

070第三章氣——生命基礎論

070第一節血氣:以自然生命為基礎的生命統一觀

080第二節一氣:以宇宙生命為依歸的萬物一體觀

089第四章象——生命符號論

089第一節漢字符號與藝術生命

096第二節易象符號與藝術生命

107第三節象:中國藝術論的基元

第二編生生為藝

——生命精神在若干藝術部類的體現

119第五章中國畫的生命精神

119第一節重視生命是中國畫的最高綱領

126第二節對生命的推重影響中國畫的發展道路

134第三節生命意識在形式構成因素中的體現

143第四節生命意識在畫境中的體現

152第六章中國書法的生命精神

152第一節取象:建立以生命為主的創作觀

159第二節取道:探取創化元精

163第三節取勢:創造生命的動感

170第四節取韻:追求生命的趣味

175第五節以象評書:複演生命的世界

181第七章中國園林的生命精神

181第一節園林創造中所遵循的生命原則

192第二節園林品賞中所體現的生命精神

第三編體證生生

——中國藝術的生命體驗理論

205第八章虛靜

205第一節虛靜的三個層次

212第二節虛靜說成因簡說

215第三節虛靜和距離

218第九章共感

218第一節定勢:共感的心理前提

222第二節共通:共感的內在哲學基礎

227第三節虛靜心態中形成的天機自張境界

232第十章物化

233第一節生與天行

236第二節以物為量

240第三節靜觀物化

第四編生生之韻

——中國藝術生命精神相關概念研究

245第十一章詮“明”:中國藝術的光明境界

246第一節歸複生命的本明

251第二節以生命之光觀照

255第三節意象在光亮中化生

259第四節幾種與光明有關的藝術境界

261第十二章辨“遠”:中國藝術的生命距離觀

261第一節遠是一種生命距離

262第二節遠與真:在距離中安頓生命

265第三節遠與返:在距離中展開生命

268第四節遠與遊:在距離中觀照生命

273第五節生命距離之美感

280第十三章論“適”:中國藝術的生命愉悅觀

280第一節適人之適:具有生理與倫理傾向的一般愉悅

284第二節自適其適:摒卻功利的自由愉悅

287第三節忘適之適:忘卻愉悅的終極愉悅

290第十四章議“新”:中國藝術的生命創造精神

290第一節中國藝術創造精神的哲學因緣

295第二節中國藝術創造精神在理論範疇中的體現

298第三節中國藝術創造精神的特點

302第十五章說“圓”:中國藝術的生命整體觀

302第一節太極之圓:藝術生命之源

305第二節圓滿之圓:充滿圓融的生命境界

309第三節圓轉之圓:流動不息的生命精神

313第四節大圓之圓:藝術生命之至高境界

315初版後記

318再版後記

320第三版後記

東方書院后.png

1608384496965923.jpg

【法自畫生—惟在妙悟—畫者東西影—扁舟一葉—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
NT$2550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