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1937】
編輯推薦
美國歷史學家魏斐德遺作!
從20世紀上半葉上海灘激蕩風雲,一窺近代中國政治跌宕和社會變遷!
參攷了大量民國時期上海市政、警政檔案,以及上海市檔案館、圖書館館藏檔案。
上海是“遠東大都市”,是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和中國近代各種衝突集聚之地。 從上海地方史來反映中國現代史,角度新穎。
本書是《魏斐德上海三部曲》的部,系統描述了1927—1937年國民黨政府依靠警務力量對上海實現初步統治的經過。
澄清眾多歷史問題:中央體制與地方勢力間的關係,秘密組織和犯罪集團在腐蝕國家機構中的作用,在日寇入侵和佔領的壓力下上海政治組織的演變等。
以自由、民主、共和自我標榜,卻以專制、獨裁、暴力對付共產黨等异己力量,註定了國民黨政府國家現代化十年努力的失敗。
將上海市政、警政變遷與當時中國政治大背景有機結合,體現出一個史學大家的宏觀視野。
內容簡介
本書是《魏斐德上海三部曲》的部,系統描述了1927—1937年國民黨政府依靠警務力量對上海實現初步統治的經過,澄清了這十年間的很多歷史問題,如中央體制與地方勢力間的關係,秘密組織和犯罪集團在腐蝕國家機構中的作用,在日寇入侵和佔領的壓力下上海政治組織的演變等。 將上海市政、警政變遷與當時中國政治大背景有機結合,這體現出一個史學大家的宏觀視野。
作者簡介
魏斐德(1937—2006),美國歷史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研究所所長、美國歷史學會會長、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主席。 代表作有《洪業:清朝開國史》《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中華帝國的衰落》《大門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間華南的社會動亂》等。
目錄
鳴謝
序言
篇背景
章法律與秩序
節罪惡與內亂的解釋
第二節犯罪與娛樂
第三節犯罪與治外法權
第二章從巡捕到警詧
節早期的改革
第二節士紳控制問題
第三章不良分子
節有組織犯罪
第二節黃金榮罪犯頭子和捕頭
第三節鴉片與犯罪
第四節鴉片與統治
第二篇新的警詧理念
第四章警詧與維持新的都市秩序
節建立新的都市秩序
第二節重組警詧系統
第三節改革的公共基金
第四節警詧專業化
第五節創建“現代”合理的框架
第六節加緊現代化,爭取控制權
第五章以警權維護主權
節公共租界巡捕房的警政
第二節控制界外馬路
第三節重申路權與司法權
第四節改革後的警察局試圖管理每一個人
第三篇有組織犯罪
第六章犯罪和社會控制
節犯罪的概念
第二節警察局與犯罪控制
第三節新市民社會中的難民和流氓
第四節警詧的家長式作風和社會控制
第七章罪惡
節作為娛樂和犯罪的賭博
第二節中國人控制賭博的努力
第三節中國的娛樂和賭博機构
第四節上海的娼妓
第五節中國妓女
第八章毒品業
節花花公子、幫會和軍閥
第二節犯罪的重組
第三節犯罪與政治
第四節控制鴉片貿易
第九章赤色分子
節用於政治控制的警詧
第二節新的合作——警察局和公共租界警務處
第三節帝國主義與警詧的反共
第四節作為上海生活一部分的情報收集
第五節牛蘭事件
第六節顧順章事件和白色恐怖
第七節顧順章事件之後
第八節聯合執法
第四篇政治選擇之於警政的意義
第十章作出抉擇
節相互衝突的壓力
第二節不同的政治威脅
第三節用新的警務合作來控制异己
第四節警務分歧的合法性司題
第五節警察局工作重心的轉移
第六節日本人的到來
第七節政府的混亂
第八節對日立場的選擇
第九節抗日的情報工作
第十一章日本入侵對上海警務的影響
節日本人控制上海
第二節將杜月笙趕出法租界
第三節偽警詧的終結
第四節中國警權的恢復
第十二章第二次機會:昊鐵城市長當政
節對於上海未來的種種幻想
第二節精英的聯合統治
第三節反共合作
第四節壓制反目抗議
第五篇新市政秩序的局限
第十三章新生活運動與民族救亡運動
節警詧改革的復興
第二節新生活運動
第三節民族復興與法西斯
第四節安內攘外
第十四章警詧國家化和犯罪受尊敬
節地方統治與國家警詧體系
第二節對上海的影響
第三節建立秘密員警
第四節上海區的擴張
第五節對罪犯的尊敬
第六節犯罪行為與愛國主義混淆
第十五章政治罪犯化
節蔣介石的毒品政策
第二節蔣政府中的兩面派
第三節福建叛亂與吳市長的去留
第四節利用毒品與新生活運動“六年計畫”
第五節毒品貿易中的日本人
結束語决心
節市民武裝
第二節一個時代的結束
表格
附錄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外文部分
後記
-----------------------------------------------
【1937-1941】
內容簡介
本書是《魏斐德上海三部曲》的第二部,生動再現了1937年淞滬會戰後至1941年年底“珍珠港事變”爆發前,上海作為“孤島”期間的政局和社會狀況,涉及國民黨“藍衣社”在上海的抗日活動、“軍統”對親日分子的暗殺、日偽的血腥報復、汪偽政權的恐怖統治、 滬西“歹土”地區的醜惡社會現象等等。 全書以獨特視角和翔實資料,再現了上海“孤島”時期各方勢力的糾纏鬥爭和腥風血雨。
作者簡介
魏斐德(1937—2006),美國歷史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研究所所長、美國歷史學會會長、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主席。 代表作有《洪業:清朝開國史》《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中華帝國的衰落》《大門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間華南的社會動亂》等。
目錄
地圖
中文版自序
致謝
縮略語錶
序言推論
章孤島上海
節傀儡政府
第二節日本特務機關
第三節日本人對工部局警務處的壓力
第二章藍衣社
第三章救國
節特務團
第二節孫亞星的暗殺隊
第三節七月七日
第四節對策
第五節暗殺鄭月波
第四章報復:親日的恐怖活動
節複興會與黃道會
第二節1938年8月至1939年1月的恐怖浪潮
第三節馬育航之死
第五章激怒:陳篆暗殺案
節警詧權
第二節暗殺偽外交部長陳篆
第六章投降:席時泰暗殺案
節中國抗日分子的襲擊與日本干涉的威脅
第二節席時泰被刺案
第三節綏靖
第七章偽警詧與極司非爾路76號
節汪精衛政權與警權
第二節極司非爾路76號
第三節汪精衛暗殺行動
第八章恐怖活動與犯罪
節不分青紅皂白的恐怖活動與顛覆警詧
第二節顛覆警詧
第三節陳公博執政
第四節林雄吉事件
第九章不正當行業
節公共租界對賭博的打擊
第二節汪精衛的“蒙特卡洛政權”
第三節吳世寶
第四節愛國戰爭
第十章恐怖戰爭
節報紙之戰
第二節法院之戰
第三節銀行之戰
第四節厭倦
第十一章黯淡前景
節藍衣社與頻繁的恐怖活動
第二節報復
第三節“孤島上海”的終結
結語終結局
日本投降之後的上海
共產黨解放上海
共產黨解放9天之後的上海
參考書目
附錄
譯後記
中譯本再版後記
-----------------------------------------------
【1942-1952】
內容簡介
本書是《魏斐德上海三部曲》的第三部,講述了從1942年日本佔領上海租界後直至整個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上海開展的建立秘密黨支部等地下活動,以及上海解放初期人民政權對上海市政、警務系統和整個社會的一系列改造運動,如關閉金融黑市,打擊鴉片交易,鎮壓反革命,遣送難民, 改造妓女、舞女和癮君子,等等。 同樣是新政權對大城市的治理,為何國民黨遭到失敗,而共產黨卻取得了成功? 作者給出了自己的獨到分析。
目錄
章國民警詧
節加緊控制
第二節共產黨的初步滲入
第三節國民黨收復上海
第四節國民黨警詧建立公共秩序
第五節通貨膨脹
第六節金圓券改革
第七節赤恐與警詧騷亂
第八節共產黨在警詧內部設立支部
第二章解放上海
第九節共產黨的都市新政策
第十節培訓解放幹部
第十一節顛覆警詧
第十二節縮緊套圈
第十三節上海“似乎墜入憂鬱症”
第十四節尖樁防衛
第十五節終局
第十六節穿越上海“長城”
第三章社會秩序
第十七節接管都市
第十八節嚴峻時期
第十九節警察
第二十節社會秩序
第二十一節警民關係
第二十二節控制流氓與輕罪犯
第二十三節鎮壓武裝犯罪
第二十四節國民黨的海空封鎖
第二十五節打擊外國媒體
第二十六節救濟難民與遣送回鄉
第四章動員
第二十七節鎮壓反革命
第二十八節浦東的反革命
第二十九節1950年“二六轟炸”
第三十節反美、朝鮮戰爭及鞏固政權
第三十一節公敵
第三十二節“三反”、“五反”運動
第三十三節剷除鴉片
第三十四節清掃
第五章尾聲
第三十五節論功過
NT$2750
【兩宋烽烟錄】(全四卷精裝)
NT$2100
【天京之鬥+功名訣】(特裝版)
NT$2299
名畫地圖系列:【水滸傳】(北斗獨家地圖x戴敦邦精美插畫)
NT$2850
【地圖上的中國史】(上下五千年,皇皇三千頁)
NT$2599
7月新書:【封神演義】(三册特裝版布面刷邊)
NT$2499
【羅布淖爾+吐魯番+塔里木盆地+高昌陶集上下册】
NT$2399
【中東國家史:610 -2000】(7册)
NT$1199
【*歸鄴西:曹操高陵研究】
NT$1899
【明六帝紀】+【弘光紀事】+【弘光列傳】(李潔非明史三部曲)
NT$1750
應物而祥:【明清花鳥畫的另類視野】+【明清時代的盆景藝術圖譜】
NT$1200
龍門石窟:【石刻巔峰的前世今生】
NT$1550
歐洲的擴張1415—1789:【現代世界的奠基】
NT$1450
【中國歷史地理綱要】(現代歷史地理學標誌性巨著)
NT$2050
萬園之園【圖說圓明園】(萬園盛世與輝煌,盡收眼底;夏宮餘輝與悲愴,唯有歎息)
NT$1499
【金瓶梅版本史】(增訂版)
NT$2999
【三國演義】(典藏禮盒,全三册)
NT$1750
星漢燦爛:【中國天文五千年】+【象天法地】
NT$1599
開年重磅出版:長城之外【北境與大明邊防1368—1644】(附贈《邊城禦虜圖說》經折裝圖冊)
NT$1699
2024重磅出版:浮世繪裏的中國文學【三國演義+西遊記】(套裝2册)
NT$2650
2024重磅新品:【千里之境】+【筆墨風骨】+【歌以詠志】+【千年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