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太平洋戰爭史集大成之作,被譽為“軍事史的巔峰”; 海軍史專家十餘年打磨的2500頁巨著,全景還原歷史真相,文采與深度兼備
【燃燒的大洋:1941—1942】
內容簡介
1941年12月7日清晨,習慣了軍事演習的火奴魯魯居民,像往常一樣從嘈雜的炮火聲中醒來。 他們並未意識到,一首賭上國家命運的宏偉交響曲已然奏響……
不可一世的日本,對美國不宣而戰。 珍珠港的兩列巨艦烈焰騰空,永不沉沒的傳說消失在高聳入雲的黑烟中。 日軍隨後勢如破竹。 鋪天蓋地的太陽旗成為浩瀚大洋上的死神使者,日本戰士則被對手視同怪物,留下不可戰勝的神話。 然而日軍的“勝利病”給了美軍機會。 日本艦隊試圖將美軍主力誘入圈套,一舉殲滅,全然不知動向已被美軍掌握,最終參戰航母在中途島全部葬身海底,戰畧主動權也拱手讓人。
從珍珠港到中途島,從未有的激烈海戰搖撼著參戰國的根基。 這六個月的戰況,不僅决定了太平洋戰爭的走向,更是左右了整場二戰的局勢。 此間歷史的天平移動分毫,我們熟知的世界便會徹底不同。
《燃燒的大洋》書寫的便是太平洋戰爭這扣人心弦的最初階段。 我們從中既可以領略羅斯福與邱吉爾談笑風生背後的運籌帷幄,shan本五十六目空一切的豪賭,又可以體會九死一生的飛行員面對陣亡戰友遺物時的悵惘,艦隊司令剛剛發出命令就收到不利情報時的絕望。 當我們伴隨書中的人物一同浮沉,歷史不再遙不可及。
作者簡介
伊恩·托爾(Ian W. Toll),美國歷史作家、海軍歷史學者。 他先後畢業於喬治城大學和哈佛大學,曾短暫進入政界,之後又投身金融行業,在多家銀行擔任分析師。 但他一直對從事歷史研究的夢想念念不忘,2002年開始專心從事寫作。
2006年,托爾以一部《六艦》一鳴驚人,贏得廣泛讚譽,次年榮獲海軍史領域的重磅獎項塞繆爾·埃利奧特·莫裏森獎和威廉·科爾比獎,還入選《紐約時報》編輯選擇獎。 此後他又撰寫了“太平洋戰爭三部曲”,即《燃燒的大洋》《征服的怒潮》《諸神的黃昏》,在學者、軍迷和歷史愛好者群體中均廣受好評。
托爾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波士頓環球報》等知名報刊上發表過大量文章,長期為《紐約時報書評》供稿。 他還擔任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評審委員,美國國務院文化大使,以及海軍戰爭學院講師,在“海權之父”馬漢撰寫成名作時任職的崗位上為美國海軍培養高級軍官。
目錄
開戰在我,終戰在彼(代序)III
一幅太平洋戰爭的全景畫卷(代譯序)IX
序章XIII
第一章1
第二章34
第三章69
第四章139
第五章185
第六章228
第七章270
第八章312
第九章350
第十章373
第十一章432
第十二章468
尾聲552
致謝577
注釋579
參考文獻615
-------------------------------------------------------
【征服的怒潮:1942—1944】
內容簡介
1942年6月初,求勝心切的日軍在中途島戰役中損失慘重,速戰速決的願望徹底破滅,太平洋戰爭自此轉入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階段。
盟軍吹響反攻的號角後,風光怡人的太平洋諸島,從所羅門群島、吉伯特群島到馬紹爾群島,都變成了血流成河的修羅場。 盟軍為奪取這些戰畧要地,發起了史上不曾有過的大規模兩栖登陸戰。 一望無際的艦隊如汹湧的怒濤,衝擊日軍的島鏈防線。 有些島嶼只有不到十個守兵,而更多的島嶼不僅是天然的堡壘,更有重兵把守,固若金湯。 明知生還的機會渺茫,無數阿兵哥仍然懷着複雜的心情,投入了慘烈的戰鬥……最終,一路向北推進的盟軍攻佔馬利安納群島,從此東京時刻面臨空襲威脅,日本多條海上要道也岌岌可危,任何戰術成敗都不會再撼動大局。
從瓜島戰役到菲律賓海戰役,雙方長達兩年的島嶼爭奪戰中,揭示了真正左右全域勝負的深層因素。 在《征服的怒潮》中,伊恩·托爾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憑藉强大穩定的資源供給、軍工產量和後勤保障,在這一階段逐漸取得壓倒性優勢,到戰爭末段已是穩操勝券。 然而,日本國內和軍中不斷宣揚和美化“玉碎”,要求部隊甚至平民在勝利無望的情况下戰鬥到底,至死方休。 這樣做的結果是,在日本統治者喪失鬥志之前,還有150萬日本軍人和平民會喪命……
作者簡介
伊恩·托爾(Ian W. Toll),美國歷史作家、海軍歷史學者。 他先後畢業於喬治城大學和哈佛大學,曾短暫進入政界,之後又投身金融行業,在多家銀行擔任分析師。 但他一直對從事歷史研究的夢想念念不忘,2002年開始專心從事寫作。
2006年,托爾以一部《六艦》一鳴驚人,贏得廣泛讚譽,次年榮獲海軍史領域的重磅獎項塞繆爾·埃利奧特·莫裏森獎和威廉·科爾比獎,還入選《紐約時報》編輯選擇獎。 此後他又撰寫了“太平洋戰爭三部曲”,即《燃燒的大洋》《征服的怒潮》《諸神的黃昏》,在學者、軍迷和歷史愛好者群體中均廣受好評。
托爾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波士頓環球報》等知名報刊上發表過大量文章,長期為《紐約時報書評》供稿。 他還擔任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評審委員,美國國務院文化大使,以及海軍戰爭學院講師,在“海權之父”馬漢撰寫成名作時任職的崗位上為美國海軍培養高級軍官。
目錄
序章III
第一章1
第二章29
第三章59
第四章95
第五章128
第六章168
第七章203
第八章244
第九章286
第十章339
第十一章402
第十二章459
第十三章497
第十四章547
尾聲627
作者說明及致謝651
注釋657
參考文獻691
-------------------------------------------------------
【諸神的黃昏:1944—1945】
內容簡介
1944年6月的菲律賓海戰役後,盟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佔據了絕對主動。 為了减少傷亡和速戰速決,美國人絞盡腦汁,而日軍考慮的卻只是如何“光榮赴死”。
在“七生報國”的心態驅使下,從萊特灣戰役起,日軍開始實行各種形式的“萬歲衝鋒”。 無論是以“神風”為代表的特攻部隊,還是海上大麦克“武藏號”和“大和號”,通通走上了不歸路。 日本媒體將一場場慘敗美化為大捷,在東京遭遇傷亡超過十萬人的空襲後只強調皇宮完好無損,天皇安然無恙。 日本政府則要求群眾展示“大和魂”,為國家做出更大犧牲。 連婦女兒童也被訓練用竹槍迎戰,準備“一億玉碎”。 而在馬尼拉,自知行將毀滅的日本兵,展現出人性至深的黑暗面,犯下罄竹難書的獸行。
在美軍攻克硫黃島與沖繩島,獲得了登入日本本土的基地後,一部分日本領導人開始暗中推動停戰,先前的好戰論調反成阻礙。 即便蘑菇雲已在廣島與長崎上空騰起,依然有人試圖以武裝叛變封锁天皇宣讀的終戰詔書在全日本播出。 然而,日方代表最終還是登上“密蘇裡號”,在投降書上簽了字。 太平洋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結束,我們今日熟知的亞太格局也開始形成。
作為“太平洋戰爭三部曲”的最後一卷,《諸神的黃昏:1944—1945,從萊特灣戰役到日本投降》延續了前兩卷的特色,逼真還原了戰爭末段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面,而且帶領讀者走進華府和東京的決策地,品鑒各方首腦在戰畧和外交層面的重大決議。 它不僅給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畫上了完滿的句號,更將軍事史寫作推向了新的巔峰。
目錄
作者自述和致謝
序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尾聲
注釋
參考文獻
NT$1399
【沙漠裝甲+沙漠群狐】
NT$1250
魚鷹社引進【步兵班、排、連、營戰術+巷戰與火力支援戰術】
NT$2999
現代艦船:【任務式指揮+戰畧】
NT$1850
【世界新型作戰無人機】(英)亞曆山大·史迪威著
NT$2699
7月新書:【戰艦百科大全:從第二次到當代】[英]羅伯特·傑克遜主編
NT$2150
【步兵班排戰術手册】+【現代摩托化步兵營連戰術】+【小組織作戰技能手册】+【單兵作戰技能手册】(4册)
NT$1550
【黃埔史】(1924-1927)
NT$1599
【美國的暗面】(1914—2018)(上下册)
NT$1600
【作戰無人機系統和全球作戰無人機】(上下册)
NT$2599
【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1904—1919)(全5册)
NT$1699
【愛新覺羅家族舊影+李鴻章舊影+袁世凱舊影】(舊京人物影像館)
NT$1850
【古羅馬帝國的輝煌】(套裝共四册)
NT$1980
【2021世界海軍評論】(艦隊標誌性戰艦和科技進展)
NT$3500
【美國海軍史】:從1775年至21世紀+【美國陸軍史】:從1775年至21世紀+【美國空軍史】:從1910年代至21世紀
NT$2799
地圖上的第二次世界之爭:【大海戰+東線戰場】
NT$1599
【皇帝的刺刀:拿破崙戰爭條令中的連、營、旅級戰術】+【制勝的科學:拿破崙戰爭中的俄*戰術】
NT$1999
【西方世界的决定性會戰及其對歷史的影響】
NT$1499
戰鬥機空戰生存法則:【戰術與機動上下】(現代近距空中支援作戰)
NT$1950
【米格-21】(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
NT$1899
複盤甲午【北洋海軍】+【黃海大決戰】+【複盤甲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