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新古典針灸學大綱】+【任督腧穴臨床匯講】
【新古典針灸學大綱】+【任督腧穴臨床匯講】

【新古典針灸學大綱】+【任督腧穴臨床匯講】

NT$2200
已售:24

承接古典針灸,助力臨床實踐,連通未來醫學


東方書院前.png

1.jpg

【新古典針灸學大綱】

編輯推薦

承接古典針灸,助力臨床實踐,連通未來醫學

內容簡介

《新古典針灸學大綱》是黃龍祥先生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宗旨辛勞探索的心血結晶,不僅挖掘出了古典針灸中隱而不彰的診療規律,為現代針灸學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助力,而且揭示了更具普適意義的人體結構與功能的底層邏輯,發現了中西醫雙方在各自視角內都不曾捕捉到的事實和規律, 明晰了古典針灸和現代醫學都沒有看到的盲區和誤區,彰顯了中醫針灸的偉大價值,呼喚中國人、中醫人要對未來醫學的創建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簡介

黃龍祥,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針灸理論研究; 針灸學術史研究; 針灸文獻研究。

代表作:《中國針灸學術史大綱》《中國針灸史圖鑒》《實驗針灸錶面解剖學》《中國針灸四大通鑒》《針灸腧穴通考——中華針灸穴典研究》《經脈理論還原與重構大綱》等,並被翻譯成英文、韓文、日文出版。 作品曾先後榮獲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中華出版品(圖書)貢獻獎、“三個一百”科技原創圖書獎,以及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目錄

反思

這條路真實地存在嗎?

這條路能有大流量嗎?

這條路應當如何命名?

定位

基本規律的發掘闡釋

氣血概念的科學表達

引導創新的問題提煉

新視角下的臨床解讀

寫法

原則

體例

引文

提要

書摘插畫

-------------------------------------------------------

主图-01.jpg

【任督腧穴臨床匯講】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楊駿教授,全國名中醫,勤耕針灸臨床近四十年,每年診治患者萬餘人次,在完善針灸理論、創新針灸方法、特色灸法運用、針灸標準化研究等方面成果突出。 本書系統反映了楊駿教授對任督二脈腧穴的學術認識和臨床運用經驗,講授任督二脈重點腧穴的定位取穴技巧、臨床運用方法、臨床配穴方法、運用禁忌、具體適應病種等,個人學術見解特色鮮明,案例生動,按語詳實,對中醫臨床工作者,尤其是對初中級臨床醫師有重要的參攷價值。

作者簡介

楊駿,男,醫學碩士,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曾任安徽省針灸醫院院長,我國知名針灸理論專家,長期從事針灸學理論與臨床研究工作,在學術界有一定影響。

目錄

上篇任脈經穴/ 001

〇一會陰/ 002

〇二曲骨/ 011

〇三中極/ 017

〇四關元/ 026

〇五石門/ 047

〇六氣海/ 050

〇七陰交/ 064

〇八神闕/ 070

〇九水分/ 083

一〇下脘/ 091

一一建裏/ 094

一二中脘/ 097

一三上脘/ 106

一四巨闕/ 111

一五鳩尾/ 117

一六中庭/ 125

一七膻中/ 127

一八玉堂/ 140

一九紫宮/ 141

二〇華蓋/ 142

二一璿璣/ 144

二二天突/ 148

二三廉泉/ 156

二四承漿/ 161

下篇督脈經穴/ 173

〇一長强/ 174

〇二腰俞/ 182

〇三腰陽關/ 188

〇四命門/ 195

〇五懸樞/ 204

〇六脊中/ 205

〇七中樞/ 209

〇八筋縮/ 212

〇九至陽/ 218

一〇靈台/ 225

一一神道/ 230

一二身柱/ 236

一三陶道/ 245

一四大椎/ 249

一五啞門/ 267

一六風府/ 277

一七腦戶/ 292

一八強間/ 297

一九後頂/ 299

二〇百會/ 302

二一前頂/ 321

二二囟會/ 323

二三上星/ 329

二四神庭/ 334

二五素髎/ 338

二六人中/ 347

二七兌端/ 363

二八齦交/ 366

附篇

任督經脈穴位補述/ 373

東方書院后.png

1608384496965923.jpg

【新古典針灸學大綱】+【任督腧穴臨床匯講】
NT$2200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