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書在三十三年前首次出版。大眾對此書的接受度很高,書中所包含的琴鍵技術思想受到了大家的重視,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美〕雷金納德·R.格裡克著
姚紫津譯
雷金納德·R·格裡克(Reginald R.Gerig)
美國伊利諾伊惠頓學院的鋼琴名譽教授,曾任教於伊斯曼音樂學院。
內容介紹
這本論著是以史學脈絡和地理空間為線索,系統而細緻地闡述鍵盤演奏科技從古至今流變的發展史、交流史,它對於鋼琴科技原理的解釋不單單局限於「技法」層面的分析,更是追根溯源地延伸到了樂器機械構造、音樂審美情趣、藝術思潮、樂器教學法、演奏心理、身體運動機制等眾多領域和學科。 是一部綜合資源庫,能幫助他們探求發現過去三個世紀裏那些不朽的鋼琴家們提高和磨鍊其演奏科技的奧秘。 格裡克以其極富洞察力的評論為構架,對海量的傳奇鋼琴家和教育家們的引文、語錄和思想進行了詳盡闡釋。 而這些對於鋼琴教師們深入瞭解鋼琴科技及它們背後的理論支撐都是至關重要的。 作為鋼琴演奏與教學法專業的主課必讀書目。 對於鋼琴學習演奏愛好者瞭解鋼琴樂器本身及演奏科技都是很珍貴的。
本書的內容已經遠遠超越了一本教學法論著或者鋼琴演奏理論介紹能覆蓋的範疇,原版書在三十三年前首次出版。 福斯對此書的接受度很高,書中所包含的琴鍵科技思想受到了大家的重視,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作者雷金納德•R. 格裡克曾任教於伊斯曼音樂學院,這個版本添加了艾倫•沃克(Alan Walker)的前言,一篇新的序言和一些新的附錄。
序
偉大的鋼琴家漢斯·馮·彪羅(Hans van Bülow)曾經聽說一比特聽眾抱怨從自己座位上無法看到良好的琴鍵視野,聽到這,彪羅思考片刻,道出一句至理箴言:「鋼琴家不用雙手彈奏鋼琴,而是用大腦彈奏。」這句話具有深刻的意義,很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鋼琴家往往太過於注重外在的因素:坐的高一些還是坐的低一些; 彈奏的時候是用指關節發力還是手腕發力; 彈奏的時候是該彎曲手指還是伸直手指; 坐得離琴鍵近一些還是遠一些。 然而這些對於鋼琴家職業而言,恰恰都是些無傷大雅的因素。 鋼琴家在音樂會舞臺上演奏時手指的靈巧輕盈、雙手和手臂在琴鍵上的快速移動、身體的不斷調整等,這些可能都會吸引我們的目光,甚至讓我們產生欽佩之情。 但是在這些簡單的動作變化的背後,隱藏著更深層的真相。 這些動作只是表面現象,它們對於音樂性的詮釋而言並無大用:動作本身只是簡單的附帶結果。 這一點很容易得到證實。 學生在學習鋼琴時如果只是刻意地複製他們的鋼琴偶像的身體動作習慣,它們是無法成長為更優秀的鋼琴家的。 因為他們並沒有吸收到本質的關鍵所在。 我們可能會通過模仿一個人的著裝來模仿一個人的性格。 但是,彪羅認為,鋼琴彈奏始於大腦。
雷金納德·R.格裡克所著的《世界鋼琴大師和他們的演奏技巧》在三十多年前首次出版,並迅速成為一本經典之作。 理解神秘的鋼琴科技的最好方法其實就是向著名的鋼琴家取經,格裡克在提出這一顯而易見的真理的同時也是這麼做的。 激動人心的是,這本經典得以再版並更新。
此書能給予讀者很多樂趣,同時也引人思考。 你想要的改掉在彈奏時面目猙獰的習慣嗎? 庫普蘭(Couperin)告訴我們該如何做:在譜臺上放置一面鏡子就夠了。 通過這面鏡子,你會看到你的聽眾們將不得不忍受的那副苦相,可能會慘不忍睹。 你想要的彈奏時實現柔美圓潤的觸鍵感嗎? 萊謝蒂茨基(Leschetiszky)能告訴我們答案:剪指甲。 他告訴我們,用手指甲按下琴鍵時會發出生硬音,但是用手指肚下鍵時,會產生柔軟的聲音。 當然,格裡克的書裡也有很多深刻的言論。 格裡克教授諮詢過多位偉大的教育家,包括路德維希·德珀(Ludwig Deppe)、魯道夫·布萊特豪普特(Rukolf Breithaupt)和托拜爾斯·馬太(Tobias Matthay)等,他們之間的對話對讀者來說會有很大的裨益。 的確,馬太和他曾經的學生詹姆斯·欽(James Ching)之間的著名的對峙也出現在此書中,這一部分的內容非常引人入勝。 此外,書中還生動詳細的闡述了「重力VS壓力」的老難題以及它們相互衝突的發聲原理。
我本人在英國長大,那個時候整個鋼琴演奏界都陷入了所謂的「教師的戰爭」中。 當時的一大話題就是音質是否可以單獨通過音量控制來達到。 馬太和他的擁護者認為,「音色」的範疇涵蓋了從最清脆的聲音到最熾熱明亮的聲音,這些都是在演奏者的控制之下的,與音量無關。 欽和他的擁護者卻認為,著兩者在聽覺上總是捆綁在一塊。 著直接導致了教學上的背叛; 不管你是用雨傘尖按鍵還是用手指按鍵,耳朵都無法分辨出聲音的區別。 這一問題和一些相關問題成為了爭論的重點,而在某種程度上說,這些問題從沒有從鋼琴演奏行業中消失過。
當我們掌握了鋼琴演奏科技,然後呢? 這可能是最最重要的問題。 鋼琴家對這個問題肯定都有自己的見解,不然他的探索追究都是徒勞。 弗朗茲·李斯特(Franz Liszt)大半生都被那些未來的鋼琴家們所包圍,他們都在尋求打開李斯特鋼琴王國的鑰匙。 一次李斯特的傳記作者麗娜·拉曼(Lina Ramann)問他,如何成就一比特藝術家的內在? 他的回答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他說:「成為一名藝術家的首要條件就是人的成長」。 簡單地說,你必須有生活。 你必須體驗人生的樂與悲、苦與悅,這些都是我們之所以為人的條件之一。 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你才會有話要說。 當你有話要說的時候,其他的一切(包括說話的技巧和方法)都會隨之而來。 教育的歷史一再地證實了這一點。
李斯特在之後也再次強調了這一點的重要性:「科技應該是由精神創造出來的,而不是由機械練習得來。」當教育理念的紛擾消散,教師不再爭吵,這一想法仍有立身之地。 這可能是有關鋼琴和鋼琴學習者最深刻的話語。
艾倫·沃克(Alan Walker)
名家推薦:
「格裡克教授的書對於歷史上的主要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們引人入勝的追尋探究對學者而言具有極大價值,不僅如此,此書對身處鋼琴演奏藝術中的表演者同樣具有參攷作用。」
——約瑟夫·班諾維茨(Joseph Banowetz)
北德克薩斯大學鋼琴教授
鋼琴教師與學生的必備工具書——這是鋼琴藝術史上第一部系統記載鋼琴演奏科技發展和鋼琴教育理念演進歷程的重磅之作。 在譯者姚紫津博士和現代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這部影響無數鋼琴家和鋼琴教育家的經典著作得以和中國讀者見面,這是中國鋼琴界的一大盛事。
——樊禾心教授
中國音樂學院鋼琴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作者語錄摘選:
演奏者在琴鍵上的演奏管道是可以彰顯演奏者人格的唯一管道。 演奏科技和個人詮釋是絕對不可分割的。
數個世紀以來,對基本的身體各部位運用的全面提高一直是鍵盤演奏者和教學者最關心的問題,爭論其重要性幾乎是不必要的。 歷史上的鋼琴演奏技術文獻承載了大師們的教誨,而他們都很強調實現這一目標的緊迫性,同時他們也不會忽視其他事實。 演奏科技上的目標便成為了一個更有力的手段——投射出有意義的詮釋,為經典鋼琴作品的再創作投入全部的心智,其中也包括生理方面的因素,精神和身體的相互交織甚至融匯。 若沒有很好掌握演奏的生理肌體科技,真正精彩的演奏便無從談起。 科技是解放鋼琴家的力量源泉。
科技代表了藝術的物質層面,就像金錢代表了生活的物質層面一樣。 你可以通過一切手段到達很好的科技,但不要指望僅憑它就能為你帶來藝術性上的滿足。
NT$1799
6月新書:聲學設計與建築聲學實用指南【聲學手冊】(第7版)
NT$1899
【蕭邦鋼琴作品全集第二輯】(波蘭國家版套裝共4册)
NT$1550
【聲音的重現音箱與房間的聲學與心理聲學】(第3版)
NT$1599
奧特曼和聲理論與應用:【奧特曼初級和聲】+【奧特曼高級和聲】
NT$1699
美國聲學大師鮑勃·麥卡錫:【音響系統設計與優化】
NT$2600
母帶處理:【母帶製作技術與藝術】+【混音指南】(附光盤精裝)
NT$2600
【混音指南 附光盤精裝】+【混音指南 第2版】
NT$2399
【擴聲手冊 第2版】+【沉浸式聲音 雙耳聲和多聲道音頻的藝術與科學】(全新塑封兩冊)
NT$2050
原版引進:【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兩架鋼琴譜】(共7册)
NT$2580
【多尼斯小提琴技巧訓練教程】(9册套裝)
NT$2500
原版引進:【斯克裡亞賓鋼琴獨奏作品集】(4卷)
NT$1750
原版引進:【斯克裡亞賓鋼琴作品集套裝版】(共7卷)
NT$1400
【對位法(自由對位法+分類對位法)】全套2冊
NT$1499
聲入人心:【走進音樂劇】
NT$2350
【這就是戲劇】(第10版,質重2公斤)
NT$2050
伊斯曼音樂學院指揮入門教材:【指揮的藝術】+【指揮要則】(全新塑封兩冊)
NT$1500
欣德米特作曲技法:【理論篇】+【二聲部寫作練習】+【三聲部寫作練習】(全新塑封三冊)
NT$1800
【配器法教程】(兩本套裝)
NT$1800
【勛伯格風格與創意+和聲學+作曲基本原理+和聲的結構功能】 (4冊)
NT$3000
【肖邦鋼琴作品全集第一輯】(波蘭國家版套裝共1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