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日本近代科技之路:傳統與近代的互動】+【韓國現代化之路:工業化和科技革命】+【韓國近代科學之路】
【日本近代科技之路:傳統與近代的互動】+【韓國現代化之路:工業化和科技革命】+【韓國近代科學之路】

【日本近代科技之路:傳統與近代的互動】+【韓國現代化之路:工業化和科技革命】+【韓國近代科學之路】

NT$1950
已售:152

聚焦日本幕末時期至明治初期的近代科技體系是如何形成的,通過反思日本近代科技之路的成功與失敗,深化了對支撐日本科技發展的內核之探索。


東方書院前.png

SKU_006.jpg

【日本近代科技之路:傳統與近代的互動】

內容簡介

從全球史的視角出發,對於起步晚於西歐的日本而言,工業化是原有的經濟和社會體制響應來自歐洲工業經濟的强烈力量而開始的發展。 這樣的工業化是一種“混血型”結構,紮根於本國傳統經濟和社會,又與外來的歐洲工業經濟相互交融。 囙此,日本的工業化並不是對工業化的歪曲,而是“後發工業化”的獨特表現。 19世紀中葉,以大炮和軍艦為先導的西歐工業經濟與鎖國的幕藩體制下成熟的手工業和傳統經濟相遇,日本社會逐漸呈現出兩個不同的派別。 第一個派別以“西歐工業化”為目標,主張發展機械化大型工業; 第二個派別以繼續發展日本傳統手工業為目標,給予歐洲工業經濟以强有力的反應。 這兩個派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有力地帶動了日本的後發工業化,推動了日本社會的發展。

作者簡介

陳寶劍,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日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淮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教師,曾多次赴日學習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是日本近現代文學,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 曾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安徽省教學成果三等獎、淮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淮北師範大學優秀教師等多項榮譽。

目錄

前言

第一章工業化的起點

第二章武士工業

第三章明治維新與工部省事業

第一節維新、工業化和文明的理想

第二節工部省事業

第三節各類改革與抵抗

第四節危機的高漲與政策修訂的嘗試

第五節國營企業的出讓

第四章轉型期的傳統工業——原始工業革命

第一節西陣紡織業的衰退、再生和發展過程

第二節傳統棉紡織業的發展與進口棉紗

第三節傳統紡織業的發展與原始工業革命

第五章機械紡紗工業的興起

第一節第一次技術轉移

第二節第二次技術轉移與大阪紡織廠

第三節大阪紡織廠以後的紡紗發展

第六章從工部省釜石鋼鐵廠到釜石田中鋼鐵廠

第一節工部省釜石鋼鐵廠(釜石礦山分局)

第二節釜石田中鋼鐵廠的科技是“合理科技”嗎?

第七章近代造船工業的形成

第一節蒸汽船與帆船的競爭一蒸汽船適合瀨戶內海和琵琶湖

第二節從神戶鐵製品加工廠的破產到“常陸丸”

第八章日本近代科技的形成

第一節日本為什麼避開了“开发中国家開發式”的道路?

第二節日本近代科技的到達點

參考文獻

後記

索引

--------------------------------------

SKU_018.jpg

【韓國現代化之路:工業化和科技革命】

編輯推薦

這本書把焦點放在了韓國科技發展的整體和個別固有的特性上。 以經濟發展為背景,主要討論技術史,盡可能廣泛地反映產業和時期,並用歷史敘事的管道,收集和運用多種資料,構成各產業科技發展的故事。

內容簡介

在DRAM的研發過程中,韓國國內研發團隊在與設在美國的研發團隊展開競爭。 美國研發團隊聘請的開發人員都是在記憶體電晶體的設計部門和工程部門有豐富經驗的專家。 他們習慣美國的生活方式,在工作時間專注於研究開發; 在工作時間之外,嚴格捍衛自己的個人生活。 但韓國國內團隊的情况卻恰恰相反。 他們一旦著手開發,就沒有週末,不分晝夜,連續幾個月都不會離開研究所。 美國團隊雖然擁有高超的專業知識和科技,卻無法像韓國團隊一樣,通過燃燒青春克服專業知識和科技方面的不足,全力以赴地專注研發。 Z終,韓國國內研發團隊在競爭取得勝利。

作者簡介

宋成守,釜山大學教授,韓國創新學會副會長,韓國科學史學會副會長。 畢業於韓國首爾大學,獲得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博士學位。 曾任韓國產業科技評估管理院(ITEP)研究員、韓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STEPI)副研究員。 有《科學技術的社會性構建》《韓國企業的技術創新》《工程倫理的爭論焦點》等著作。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韓國的經濟增長

2.從科技從屬論到科技能力發展論

3.科技發展的階段、特點和類型

4.分析框架建議和本書概況

第二章 經濟重建的嘗試

1.光復後20世紀50年代的韓國經濟

2.替代進口工業化進程

第三章 極速的經濟開發和科技掌握

1. 20世紀60—70年代的韓國經濟

2.輕工業領域的科技掌握

3.重化工業領域的科技學習

4.綜合考察

第四章 第二次高速增長期與科技追趕

1. 1980—1997年韓國的經濟情况

2.現有產業的科技追趕

3.挑戰尖端科技

4.綜合考察

第五章 韓國的經濟轉型和技術領先

1.外匯危機後的韓國經濟

2.主要產業的技術領先

3.小結

第六章 結語

1.韓國經濟的進化

2.科技發展路徑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譯者後記

--------------------------------------

SKU_009.jpg

【韓國近代科學之路】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考察開港前後至日本殖民時期前現代科技的引進過程,並據此考察其變化。 通過考察現代科學技術引入過程中發生的轉變、折射和混合,揭示了現代科學技術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整體,在朝鮮半島以與西方相同的形式保持和存在。 換言之,它旨在表明科學技術是一個因社會文化背景和知識傳統而發生變化的系統,是具有反映朝鮮社會特殊情况的特徵的重構產物。 為此,本書提出並回答以下問題:首先,在引入現代科學技術之前,傳統社會是否存在相關領域? 第二,每個引進領域有不同的路徑、不同的結果、不同的前置時間,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差异,是什麼影響了這些差异? 第三,當每一種具有不同成分和背景的西方科學技術被引入朝鮮空間時,它是如何出現的? 第四,引進的西方科學技術如何與朝鮮社會和朝鮮傳統的知識體系相互作用? 最後,項目推動力的變化對引進科技的性質和內容有何影響?

作者簡介

金延姬(김연희),首爾大學基礎科學研究院研究教授,韓國科學史學會長。 梨花女子大學本科,首爾大學科學史及科學哲學方向碩士和博士。 博士學位論文題為《高宗時期近代通信網的構建》。 發表過《高宗時期西方技術的引進——以鐵路和電信領域為中心》《大韓帝國時期的電氣事業(1897—1905)》《電氣引進對傳統文明的顛覆和對新文明的學習(1880—1905)》等多篇學術論文。 著有《連接前身的大韓帝國,成功與挫折的曆史》等圖書。

目錄

序言

第1章緒論

第2章近代科學技術的發現與政府的引進政策

第3章擴充西式軍備

第4章西方農業技術的引進和發展

第5章交通體制的改革:以鐵路和電車為中心

第6章通信制度的改革

第7章近代科學的引入與傳統自然觀的解體

第8章新教育制度的引進與近代科學教育

第9章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東方書院后.png

10001.jpg

【日本近代科技之路:傳統與近代的互動】+【韓國現代化之路:工業化和科技革命】+【韓國近代科學之路】
NT$1950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