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法顯西行】+【唐蕃古道】
【法顯西行】+【唐蕃古道】

【法顯西行】+【唐蕃古道】

NT$1400
已售:21

法顯,西行印度取經人。耳順萬裏求法,歸來已是古稀,耄耋著就《佛國記》。


東方書院前.png

详情-01.jpg

【法顯西行】

內容簡介

東晉高僧法顯是中國*個到達古印度帶回佛教經典之人。

本書以法顯《佛國記》為資料背景,通過實地對法顯西行沿途的湟水谷地、樓蘭古城遺址、熱瓦克佛寺遺址、只園精舍遺址、無畏山寺佛塔等地的考察,將文化遺存與歷史文獻融為一體,圖文並茂地將法顯之路沿途的人文歷史展開在我們眼前,並為相關研究提供了直觀、生動的獨特視角。

絲路行走叢書簡介:

絲路行走叢書是以絲綢之路為視野組織一套考察叢書,以法顯、玄奘以及文成公主等為代表的古代中國的考察、探險、和親等活動,不僅擴大了人們的認知範圍,也溝通了國家、民族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該叢書意在沿著中國古人的足迹所進行的探險考察活動的記錄,立足人文地理,追溯歷史沿革,涉及自然環境、氣候變遷等諸多要素,旨在通過古人的視野觀察千年的變化,研究歷史遺存和探索久違的過往。

該叢書是一套有著學術視野的普及讀物。 讓學術走向福斯,讓福斯瞭解學術; 讓文化充滿雅趣,讓福斯在雅趣薰陶下揭謎心醉; 這應該是這套叢書的價值所在。

作者簡介

陳大為,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上海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創新團隊成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敦煌學和隋唐史。 出版學術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代表作《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寺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專案2項、國家留學基金項目1項。

目錄

西行緣起

佛國世界的魂牽夢縈

法顯及其所處時代 /002

南北政權紛立/002

西域局勢繁亂/004

少年法顯/006

西行求法的原動力 /010

佛陀時代/010

戒律殘缺/014

繼往開來/019

黃河之西

河西走廊邊塞的凝聚

地勢險峻的隴西 /022

從長安到隴西/022

渡黃河至金城/025

從西平到張掖/027

時局動盪的張掖 /032

張掖大亂,道路不通/032

馬蹄寺與黑水國古城/033

邊塞敦煌的滯留 /036

敦煌漢塞的烽火/037

莫高窟佛教藝術/040

逾沙軼漠

塔里木盆地風土人情

渡沙河闖絕域之地 /050

絲路古道的荒凉/050

感受荒原的魅力/054

鄯善的輝煌與焉耆的冷漠 /057

樓蘭古今/057

焉耆印象/076

茫茫沙海一月餘 /085

“小西天”於闐觀行像 /088

僧人的樂土/088

壯觀的行像/092

佛國的遺韻/094

逾越蔥嶺:异域風光初顯 /103

行走在於闐古道/103

參加竭叉國大會/106

征服蔥嶺大雪山/108

初入佛國

北天竺佛教之光閃耀

天竺初印象 /114

天竺站:陀曆國/114

新頭河的艱險與信仰/116

聖跡所示:從烏萇到竺刹屍羅 /119

聖跡崇拜:烏萇國/119

本生故事:四大塔/121

白沙瓦平原上的佛國:弗樓沙與那竭國 /126

佛缽所在:弗樓沙國/127

佛真身舍利:那竭國/131

沐浴佛法

中天竺佛國精彩發現

中天竺之始:摩頭羅國 /136

法顯夏坐處:僧伽施國 /139

佛與“像”的傳說:拘薩羅國 /142

釋迦牟尼的故鄉:迦毗羅衛城 /147

佛陀後經行之地:毗舍離國 /151

佛教中心之地:摩竭提國 /154

佛陀成道之地:伽耶城 /157

初轉法輪處:鹿野苑 /163

求取真經:巴連弗邑 /167

泛海東歸

九死一生攜經渡重洋

師子國求法 /170

至師子國/170

佛法之島/174

千年佛緣/185

浮海東還歸國弘法 /189

茫茫歸途度劫波/189

翻譯佛經傳千古/194

法流華夏

歷史分光鏡下的法顯

行者法顯與絲路春秋 /202

越山渡海,法顯的足迹/202

梵唄悠揚,法顯的見聞/206

高僧法顯與佛法經律 /211

以戒為師,完善中土律藏/212

我空法有,塑造毗曇學派/215

涅盤妙法,傳播大乘佛學/216

先驅法顯與求法精神 /219

引發後世求法的熱潮/219

傳承和弘揚法顯精神/221

文明交流互鑒的典範/224

主要參考文獻 /227

後記 /230

----------------------------------------------

详情-01.jpg

【唐蕃古道】

編輯推薦

唐蕃古道是漢藏政治、經濟與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本書圍繞唐蕃古道這一歷史通道,以歷史文獻為基礎,對沿途的歷史遺址、地形地貌、風土人情等進行了豐富的田野調查,為相關研究提供了直觀、生動、豐富的史學資料,呈現出了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行程。

本書圖文並茂,在古今歷史與現狀的交相輝映中,將普通讀者拉入古道的考察之路,是一本有著歷史溫度的讀物。

內容簡介

唐蕃古道是因文成公主和親吐蕃而聞名中外的一條內地通往青藏高原的道路。 本書通過實地對唐蕃古道沿途的石頭堡城遺址、日月山唐蕃分界碑、玉樹文成公主廟,西藏的卡若文化遺址、藏王故里、拉薩大小昭寺和布達拉宮、山南雅礱河谷的藏王墓等遺址的考察,將沿途文化遺存與歷史相結合,形成了圖文並茂的成果形式,是一部瞭解唐蕃關係的重要讀物。

同時,唐蕃古道也是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往印度、尼泊爾、孟加拉等地的重要通道,成為“一帶一路”的西南通道的現代交通網絡一部分。

絲路行走叢書簡介

《唐蕃古道》系“絲路行走”叢書的*本,本叢書是以絲綢之路為視野組織一套考察叢書,這樣的普及讀物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更為亟需,現實意義更為彰顯。 希望這套絲路行走叢書,成為讀者認識古代絲綢之路交往史、瞭解國家政策的一個視窗,從而達到普及知識、提高認識的目標。 從而讓學術走向福斯,讓福斯瞭解學術。 讓文化充滿雅趣,讓福斯在雅趣薰陶下揭謎心醉。

作者簡介

張安福,山東臨沂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重大專案《環塔裏木曆史文化資源調查與研究》首席專家,*新世紀優秀人才。

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專案2項,省部級項目5項,國際合作專案1項,出版《唐代農民家庭經濟研究》、《唐代西域開發與社會發展研究》、《西域屯墾與新疆發展研究》等著作9部,在國家重要刊物發表文章30餘篇,代表性成果有《環塔裏木曆史文化資源調查整理的路徑與方法》、 《漢代西域都護府烏壘城考》等。 現時主要從事隋唐五代史、絲綢之路文化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社會兼職有: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理事、新疆歷史學會理事、臨沂大學兼職教授等。

目錄

風雲際會

吐蕃闖入唐朝視野

唐初的周邊關係與和親外交/002

松州之戰與吐蕃出場/004

和親吐蕃

文成公主與金城公主

和親吐蕃的文成公主/008

和親吐蕃的籌備/008

長安古寺的回音/O1l

從長安出發的和親路線/017

古道起點的恢弘記憶/017

唐蕃古道的奠基與走向/028

金城公主入藏和親/034

唐蕃關係的發展與金城公主入藏/034

西出長安的後回望/037

金城公主和親後的和平與戰爭/041

長安西行的和親路/045

文成公主與法門寺/046

鳳翔與亭子頭/048

金城遺韻

天水、蘭州及甘南的信仰

天水的召喚/054

絲路要衝與古道重鎮/054

清水會盟與唐蕃隴右局勢/056

秦州佛教與隴上聖賢/059

定西臨滛:農牧文明的分野/066

茶馬互市促交流/066

尋訪臨滛古文明/069

秦長城遺跡/074

炳靈寺足迹/075

甘南的信仰/083

“世界藏學府”一拉蔔楞寺/083

遊牧民族的信仰歸常/086

黃河渡口通東西/089

臨津渡的倒影/089

鳳林津的迴響/091

河湟谷地

唐蕃古道與青海道交匯的十字路口

青海道與唐蕃古道的連通/096

絲綢之路青海道/096

古道連通與文明互動/099

扁都口與祁連山南北交匯/101

河西走廊與焉支山/101

扁都口與南北通途/104

日月山與倒淌河的傳說/107

日月山的歷史記憶/107

文成公主與倒淌河/110

河湟谷地與趙充國屯田/112

屯田平羌:趙充國的戰畧格局/112

青海湖畔的角逐/117

“聖人唯有河湟恨”/126

塔爾寺的回聲/129

宗喀巴大師與格魯派的創建/129

西北宗教格局下的塔爾寺/131

柏海迎親

文成公主初見松贊干布

柏海的前世今生/134

黃河縣:瑪多/134

鄂陵湖畔迎親灘/136

“天上瑪多,黃河源頭”/138

松贊干布的真誠/142

松贊干布親迎河源/142

“自從貴主和親後,一半胡風似漢家”

吐谷渾的尷尬/150

吐谷渾的形勢/150

唐蕃對抗的緩衝區/153

凉州弘化公主墓/158

亡國命運下的“九層妖塔”/160

玉樹遺存/165

玉樹印象/165

文成公主的久駐之地/172

入藏天路

川藏線和青藏線

西藏境內的川藏線/180

西藏東大門——昌都/181

西藏原始文化——卡若遺址/186

藏王故里——波密縣/188

高原動脈“青藏線”/190

從昆侖山到唐古喇山/191

藏北門戶/204

唐蕃一家

文成公主入藏與漢藏文化的交融

雅礱河谷與松贊干布崛起/216

塊農田——農耕時代的開端/216

座宮殿——雍布拉康/218

座佛堂——昌珠寺/222

座正規寺院——桑耶寺/226

大、小昭寺與布達拉宮/232

拉薩的“心臟”:大昭寺/232

小昭寺/239

布達拉宮/241

“唐蕃會盟碑”與背後的苦澀記憶/247

會盟傳統與唐蕃關係的演進/248

長慶會盟與唐蕃會盟碑/250

山南瓊結:文成公主後的棲身之地/253

金聲玉振

後文成公主時代

文成公主的遺產/260

中原文化向心力/260

藏傳佛教的發展/261

武威白塔寺與西藏統一/263

“凉州會談”與西藏統一/264

八思巴與蒙古治理西藏/267

“金瓶掣簽”與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西藏/268

活佛轉世制度的坎坷歷程/268

清朝治理西藏與“金瓶掣簽”制度/269

後藏班禪額爾德尼與紮什倫布寺/271

結語:唐蕃古道的南向延伸與“一帶一路”/274

主要參考文獻/281

後記287

東方書院后.png

1608384496965923.jpg

【法顯西行】+【唐蕃古道】
NT$1400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