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證觀察筆記】
內容提要
中醫與西醫的根本不同之處在於,中醫除了治療人的肉體,還治療人的精、氣、神。其精氣神部分,比如經絡穴位、五運六氣、五藏六腑,便是與西醫截然不同的概念,這些是中醫“內證”的領域。
《內證觀察筆記(真圖本中醫解剖學綱目增訂本)》(作者無名氏)是一本從中醫視角談解剖的書,它甚至不僅僅是一本談人體奧秘的書,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與宇宙的交流的獨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運行與大自然的神秘關聯。 《內證觀察筆記(真圖本中醫解剖學綱目增訂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識為背景,將中醫的髒腑、經絡等放在人體生命與宇宙自然的關係中進行說解描畫,既有外在觀察,又有內在實證,必然會對專門的醫家,道家和中醫愛好者產生極大啟發。
目錄
上編 內證漫談
講述者說
一 這本書寫什麼
二 內證
三 你是如何學習內證的?
四 內證和口傳心授的內容是什麼
五 內證的歷史特點
六 內證與當代科學技術
七 我是誰
八 我是用什麼世界觀來寫這本書的
九 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十 手稿與客觀性
卷一 尋找內證
一 內證不是技術
二 有和無
三 內證用的五眼
四 內證是什麼
五 劉力紅老師講的“內證實驗室”
六 《黃帝內經》與內證
七 小柴胡湯製造太極器官
卷二 中國古代的生命科學——性命之學
一 人類有兩條生命科學攀登路線
二 性命之學
三 什麼是性什麼是命
四 人的生命構成
五 本自具足:性命的*基本特點
六 先天與後天
七 元神與識神
八 五德與五行
九 中醫與西醫的宇宙尺度
十 天地人
十一 天人合一
十二 大宇宙
十三 小宇宙
十四 吾心即宇宙
十五 祖宗的“質分析法”
十六 三分法:三界宇宙看伏羲
十七 三界宇宙
十八 三界宇宙與中醫和西醫
十九 質分析法與中華文明
卷三 大宇宙
一 天
二 斗母星宮
三 銀河系
四 三垣
五 七政
六 二十八星宿與四靈
卷四 活生生亮晶晶的陰陽
一 陰陽物質
二 三陰三陽
卷五 五運六氣和五行
一 遭遇五運六氣
二 五行
卷六 宇宙與疾病的遊戲
一 疾病之謎
二 耳垂皺紋與冠心病
三 還有誰在幫助你治病
卷七 **西藥的愛情
一 **為王
二 西藥
中編 神奇的太極器官與五藏
卷一 神奇系統
一 神奇系統
二 元神
三 三魂
四 七魄
五 五藏是五個存放寶物的倉庫
六 五藏收藏十寶
七 五氣
八 五神
九 象
十 象向我們提問:象器官
十一 和宇宙自然同步
卷二 太極器官
一 什麼是人體中的太極器官
二 古代的太極圖
三 銀河系、太陽系、二十八星宿和超大太極器官
四 三個丹田:人體中的主太極
五 穴位與暗竅太極器官
六 五藏六腑的太極器官
七 黑洞式太極器官
八 運動太極器官的功夫:太極拳
卷三 心藏——七十二候保駕的君王
卷四 肝藏——仗劍馭龍兩忠義
一 內數與外數
二 肝生於左
卷五 脾藏——吞月吐金育萬物
卷六 肺藏——唱徹雲天盡純潔
一 肺藏於右
二 肺開竅於鼻
卷七 腎藏——通達宇宙的生命之門
一 命門觀察
下編 十二正經觀察
卷一 經絡和穴位
一 經絡管道
二 經絡中的太極器官——穴位
卷二 三焦經觀察
一 讓人目瞪口呆的三焦經
二 為什麼叫手少陽三焦經
三 關於三焦的劃分
四 三焦的有名無形與歸屬性質
五 三焦與胰腺
六 三焦經的功能
七 手少陽三焦經觀察——三焦與胰腺
卷三 膽經觀察
一 十一藏皆取決於膽
二 膽的老闆是誰
三 膽經觀察一
四 膽經觀察二
卷四 肝經觀察
卷五 肺經觀察
一 肺經觀察一
二 肺經觀察二
卷六 大腸經觀察
卷七 胃經觀察
一 胃經觀察一
二 胃經觀察二
卷八 脾經觀察
卷九 心經觀察
卷十 小腸經觀察
卷十一 膀胱經觀察
卷十二 腎經卷觀察
卷十三 心包經觀察
後記
附錄:
紀念龍子仲先生
內證,就是身心不斷淨化的過程——繁體字版序/劉力紅
內證漫談——《問道》雜誌對話《內證觀察筆記》作者
救命、續命:現代人的當務之急——繁體字版前言
中醫的十大秘密
編輯手記
--------------------------------------------------
【思考中醫】
內容簡介
《思考中醫》又名《傷寒論導論》,按照天人合一的觀念,從陰陽、傷寒的角度,結合自然的季節、時辰來研究人的疾病與健康,分析了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六類病證及診治綱要,是一部依托《傷寒雜病論》又超越《傷寒雜病論》,從更廣闊的視角思考中醫理論、中醫文化、中華文化的著作。本書竭力避免深奧晦澀,將學術性與大眾化相結合,取名為“思考中醫”,是取思考時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它既是中醫專業書,也是有益於大眾的優秀傳統文化書讀物。
作者簡介
劉力紅,男,1958年生,湖南湘鄉人。現任廣西中醫藥大學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扶陽流派傳承工作室主任、北京同有三和中醫藥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曾就讀於廣西中醫學院、成都中醫學院、南京中醫學院,1992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在校受教於陳治恆、陳亦人教授,此後師承李陽波、鄧鐵濤等名師,2006年拜於欽安盧氏門下,依止盧崇漢師習醫。 2014年起,師從楊真海先生修習黃帝內針。因著作《思考中醫》,主編《中醫名家絕學真傳》,整理出版《黃帝內針》,以及長期不遺餘力地挖掘民間優秀中醫流派、弘揚傳播傳統文化及中醫理念而蜚聲海內外。
目錄
第一章 略說中醫的學習與研究
一、樹立正確的認識
1. 理論認識的重要性
2. 楊振寧教授所認識的中國文化
3. 傳統理論的構建
二、學問的傳承
1. 現代中醫教育的模式
2. 形而上與形而下
3. 師徒相授
三、尋找有效的方法——依靠經典
1. 歷史的經驗
2. 掃清認識經典的障礙
3. 三種文化
4. 學習經典的意義
5. 認識經典與現代
6. 如何學好經典
第二章 傷寒之意義
一、傷寒論說什麼?
1. 傷寒的含義
2. 雜病的含義
3. 論的含義
二、認識陰陽探求至理
1. 認識陰陽
2. 傷寒總說
第三章 陰陽的工作機制
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1.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2. 三陰三陽
二、陰陽的離合機制
1. 門戶概念的引入
2. 陰陽的開合樞
3. 開合樞病變
4. 傷寒傳足不傳手
第四章 治病法要
一、醫者的兩個層次
1. 下工層次
2. 上工層次
二、臨證察機
1. 何以察機
2. 十九病機
3. 抓主證,識病機
第五章 太陽病綱要
一、篇題講解
1. 辨釋
2. 太陽釋
3. 病釋
4. 脈釋
5. 證釋
6. 治釋
二、太陽病提綱
1. 太陽病機條文
2. 釋義
三、太陽病時相
1. 謹候其時,氣可與期
2. 欲解時
3. 欲作時
4. 總觀六經病欲解時
第六章 陽明病綱要
一、陽明釋
1. 陽明本義
2. 陽明經義
3. 陽明府義
4. 陽明的運氣義
二、陽明病提綱
1. 總義
2. 脾約
3. 正陽陽明
4. 少陽陽明
三、陽明病時相
1. 申至戌上
2. 陽明病要
3. 欲解時相要義
4. 陽明治方要義
5. 陽明欲劇時相
6. 對高血壓病的思考
第七章 少陽病綱要
一、少陽解義
1. 少陽本義
2. 少陽經義
3. 少陽府義
4. 少陽運氣義
二、少陽病提綱
1. 總義
2. 別義
三、少陽病時相
1. 寅至辰上
2. 少陽病要
3. 少陽時相要義
4. 少陽持方要義
5. 《本經》中兩味特殊的藥
6. 少陽之脈
第八章 太陰病綱要
一、太陰解義
1. 太陰本義
2. 太陰經義
3. 太陰藏義
4. 太陰運氣義
二、太陰病提綱
1. 太陰病機
2. 太陰的位性特徵
3. 太陰的病候特徵
三、太陰病時相
1. 亥至醜上
2. 欲解時要義
3. 欲劇時相
4. 太陰治方要義
第九章 少陰病綱要
一、少陰解義
1. 少陰本義
2. 少陰經義
3. 少陰藏義
4. 少陰運氣義
二、少陰病提綱
1. 微妙在脈
2. 但欲寐
3. 少陰病形
三、少陰病時相
1. 子者復也
2. 欲解何以佔三時
四、對AD病的思考
第十章 厥陰病綱要
一、厥陰解義
1. 厥陰本義
2. 厥陰經義
3. 厥陰藏義
4. 厥陰運氣義
二、厥陰病提綱
1. 消渴
2. 氣上撞心,心中疼熱
3. 飢而不欲食
4. 食則吐蛔
5. 厥陰禁下
三、厥陰病時相
1. 丑時義
2. 厥陰方義
結語
《思考中醫》九問
跋...............
--------------------------------------------------
【選擇中醫】
作者簡介
董洪濤,網名醫者佛,取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之訓,十幾年來精勤不倦,矢志於中醫。重視溫補思想,強調陽氣對生命的重要作用。早年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以及上海中醫藥大學,並獲得中醫博士學位。後在東南大學完成生物醫學工程學博士後研究工作。師承世界著名針灸專家李玉堂教授、朱氏頭皮針發明人朱明清教授(美國),以及推拿奇人張克儉教授,皆得克紹其真傳。
目錄
引言 了解一點中醫
D一章 正確的健康觀念
D一節·健康與生病
第二節·凡治病當重視陽氣
第三節·何為陽虛
第四節·不可濫用補陽
第五節·四季不同,病機有異,治法亦不同
第六節·生一個先天陽氣充足的寶寶
第七節·何為熱氣
第八節·正氣與邪氣
第九節·傷陽氣的西藥
第十節·得了慢性病怎麼辦
第十一節·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第十二節·“陽化氣,陰成形”的思考
第二章 防病之道
D一節·高血脂是怎麼回事
第二節·小兒痢疾的中醫治療
第三節·青春痘不是熱氣
第四節·發熱的正確認識
第五節·抑鬱症是陽虛
第六節·中醫是如何治療腫瘤的
第七節·中醫是如何認識肝炎的
第八節·亞健康狀態當顧護陽氣
第九節·痿證是陽氣不足
第十節·減肥就是扶陽
第十一節·高血壓本在陽虛
第十二節·頸椎病就是太陽病
第十三節·孕婦的用藥
第三章 養生之道
D一節·養生五宜
第二節·養心與養神的幾個方法
第三節·醒腦的幾個方法
第四節·從細節上養生
第五節·自然規律與養生之道
第六節·預防中風
第七節·節氣養生
第四章 治療之方
D一節·咳嗽驗方
第二節·感冒的治療
第三節·中風偏癱
第四節·肝鬱脾虛是什麼病
第五節·使你更聰明的方子
第六節·便秘也有好方子
第七節·痛經的方子
第八節·不孕不育
第九節·排出毒素,一身輕鬆
第十節·保健長壽的方子
第十一節·雜談補腎
第十二節·因天氣變化而服保健方
第五章 針灸是~高明的醫療手段
D一節·理解針灸
第二節·針灸的優勢
第三節·針藥結合是治療疾病的~佳組合
第四節·灸可補陽
第五節·按時用灸以養生
第六章 排病反應
D一節·排邪反應
第二節·陽氣自我修復反應
第三節·為什麼會出現反應
第四節·如何看待排邪反應
第五節·什麼是暝眩反應
第六節·附子中毒反應
第七章 飲食禁忌
D一節·現在吃什麼健康
第二節·改變陰寒體質的飲食
第三節·多食鹽對健康不利
第四節·吃蔥保健康
第五節·牛奶是好東西嗎
第六節·食物的偏性
第七節·老年人吃什麼健康
第八節·不同中藥的忌口
第九節·服藥應忌辣椒
第十節·感冒的忌口
第八章 服藥注意事項
D一節·煎藥服藥的學問與方法
第二節·服補陽藥生活禁忌
第三節·服中藥飲食禁忌
結語 學習中醫的秘訣
後記
--------------------------------------------------
【走近中醫】
編輯推薦
中醫對於人們來說是神秘的,《走近中醫:對生命和疾病的全新探索》中作者試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方式讓人們了解中醫對生命和疾病的認識,中醫治病的科學依據、中醫如何用藥。一方面,向大眾普及中醫知識,糾正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錯誤看法,另一方面,用大量的案例說話,對日常生活中醫選用藥具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唐云,1997年畢業於浙江中醫學院,師從葉新苗教授等良師。現供職於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D一醫院主治中醫師,兼任折江省中醫學會醫史分會委員、秘書。
目錄
引言
D一章 走出信任危機
第二章 讓中醫走下玄壇
上篇·揭開生命的奧秘密
第三章 健康的本質
第四章 疾病的產生
第五章 外邪致病
第六章 生命的基本物質
第七章 人體精氣的倉庫
第八章 情志疾病
第九章 飲食的通道
第十章 內生五邪
第十一章 痰飲和瘀血
中篇·探究疾病的本質
第十二章 察顏觀色話望診
第十三章 舌上的秘密
第十四章 聽聲與嗅味
第十五章 問中有玄機
第十六章 神奇的脈診
第十七章 疾病的虛實
第十八章 溫熱病雜談
下篇·找尋治病的良方
第十九章 中藥是如何治病的
第二十章 湯頭揭秘
第二十一章 治病八法之汗法
第二十二章 吐法的妙用
第二十三章 下法的選擇
第二十四章 排憂解難之和法
第二十五章 溫法和清法
第二十六章 消法探幽
第二十七章 補法概要
結語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