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突破:工業改革之道1700—1860年】+【鋼鐵巨人:世界因之而改變】+【劇變:英國工業*命】(工業*命三部曲系列)
【突破:工業改革之道1700—1860年】+【鋼鐵巨人:世界因之而改變】+【劇變:英國工業*命】(工業*命三部曲系列)

【突破:工業改革之道1700—1860年】+【鋼鐵巨人:世界因之而改變】+【劇變:英國工業*命】(工業*命三部曲系列)

NT$1680
已售:127

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是創新能源、精密機械、交通運輸以及現代工廠的助推器。如零件的可替換性、耐久性和精密度的提高帶來了規模性生產,從而推動了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發展的行程,促進了生產方式的變革。


東方書院前.png

详情-00.jpg

【突破:工業改革之道1700—1860年】

編輯推薦

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是創新能源、精密機械、交通運輸以及現代工廠的助推器。 如零件的可替換性、耐久性和精密度的提高帶來了規模性生產,從而推動了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發展的行程,促進了生產方式的變革。 囙此催生的一系列重大發明,從家用照明、取暖管道到高速和高效的交通運輸系統,工業革命實實在在地改變了人們認知世界和生活的管道。

本書選擇了1700—1860年間重要的100項科技發明創造,以期通過這些創新和突破來審視這個波瀾壯闊的變革時代。

內容簡介

在人類歷史上,很少有哪個時期像工業革命時期一樣,發生如此重大的改變:工業革命改變了重工業的地位,改變了國家勞動力,通過交通和通信網絡把都市和鄉鎮聯系起來,同時還對醫療界影響深遠。 在農村向都市轉化的過程中,它推動了出行、照明、生產製造和食品生產業的發展,性的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穩定的定期給許多人帶來了資訊、旅行和社會流動的自由——和16世紀大不相同,現代社會的基礎在17世紀被牢牢奠定。

本書介紹了1700年至1860年間發現的主要發明。 這是科學與科技開始在現代生活中發揮作用的時期。 從1709年的第一家鐵鑄造廠的出現,到1859年開始蘇彝士運河的建立,作者詳細地講述了工業革命期間諸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新發明和一些大大小小的發明,包括飛梭、鐵橋、疫苗接種、戴維燈、液壓起重機和第一條跨大西洋電纜等。 書中的插圖和內容豐富的文字都由西蒙·弗提親自編繪,本書展現了人類歷史上精彩的一段時期。

目錄

前言

1.鑄鐵廠

2.紐科曼發動機

3.水動力絲織廠

4.羅瑟漢姆擺動犁

5.飛梭

6.揚穀機

7.馬德雷木材公司

8.新威廉鐵廠

9.液壓鼓風機

10.米德爾頓鐵路

11.混凝土的再發現

12.布裡奇沃特運河和巴頓旋轉渡槽

13.哈里森航海天文鐘(經線儀)

14.索普工廠

15.珍妮紡紗機

16.蘇豪工廠

17.棉紡機

18.錢姆普的濕船塢

19.賓利五層升降船閘

20.鏜床

21.三磨房工業園

22.國富論

---------------------------------------

详情-00.jpg

【劇變:英國工業*命】

內容簡介

談到人類工業化的起源,一般都會追溯到兩個世紀以前,在歐洲大陸之外的那個風雨飄搖的小島所發生的巨變。 源自大不列顛的衝擊波,後被稱為工業革命。

在外人看來,英國不像是會發生這種巨變的所在。 人們紛紛來到這片充斥著蒸汽和黑烟的土地,想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親眼目睹後,他們意識到,世界將再也不會一成不變了。 歐洲,隨之北美,也先後進入機器時代。 令人疑惑的是,為什麼這一切變化是發生在西方,為什麼其他地方,例如有著悠久發明傳統的中國,沒有發生工業革命。

《世界巨變之時》以獨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管道,回答了上述問題。 全書從1830年的一天開始,當時英國正處於工業革命時期,之後分別回溯100年、250年、500年、1000年,到後是1萬年,來探究技術進步的根源。

要理解科技如何發展,要搞清為什麼科技給某些地方帶來轉變,而在其他地方無所成就,需要持一種縱深久遠的歷史觀,需要讓視野遠遠超出過去的兩個世紀。 本書引導讀者,穿越令人目眩的世界史,去探究那些給某些文明帶來繁榮,而使另一些文明日趨萎縮的關鍵因素。 通過引用日記和一手資料,同時吸納新研究成果,本書得出了一些令人吃驚的結論。

作者簡介

BBC《世界巨變之時》系列節目製作人,風瀑電影公司董事長。 他曾在BBC的科技部供職10年,期間製作了數版“地平線”專題節目。 1988年,他和其他2人合作,創辦了風瀑電影公司。 他為BBC第4頻道,製作了多個專題節目。 他曾兩度獲得葛蘭素科普作家獎。, 作家、教師。 她的寫作生涯始自擔任《牛津郵報》記者期間,開始時作實習記者,後擔任專欄編輯。 現為自由職業者的她,為《時代周刊》和《無線電時代》寫了許多稿件,主題從超人到恐龍,跨度很大。 寫作之餘,她在牛津的韋奇伍德學校教授英國文學。

目錄

序言

參與本書創作的歷史學家

第一章鐵馬

時間:1830年9月15日

跨度:1天

地點:利物浦和曼徹斯特

第二章車輪與交易

時間:1730—1830年

跨度:100年

地點:德國邁森—法國巴黎—英國煤溪

穀—英國倫敦

第三章財富之船

時間:1600—1850年

跨度:250年

地點:西歐—北美—奧斯曼帝國

第四章奇妙機械

時間:1350—1850年

跨度:500年

地點:歐洲和亞洲

第五章戰爭與和平128

時間:900—1900年

跨度:1000年

地點:歐洲—亞洲—北美

第六章動物莊園

時間:西元前8000—西元2000年

跨度:10000年

地點:全球

延伸閱讀

致謝

---------------------------------------

【鋼鐵巨人:世界因之而改變】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關於兩個男人的故事,這兩個人既是商業上的對頭又是一生中彼此扶持的朋友。

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是維多利亞時代工程成果的傑出展示者。 手持雪茄,頭戴大禮帽,他就像馬戲團的馴獸師一樣執行工程機械的操作。 同他的父親馬克一起,他建造了泰晤士隧道,並且在隧道裏舉辦了宴會。 在26歲的時候,他就成為了負責建造有史以來宏偉鐵路的工程師,即大西部鐵路。 馬不停碲地,他繼續一系列“偉大”的船,即大西部,大不列顛,以及大東部。

羅伯特·史蒂芬森,是一個虛張聲勢的、半文盲的北方佬喬治·史蒂芬森的兒子,他相比起布魯內爾顯得沒那麼張揚。 然而,作為火箭的發明家以及幾千英里橋樑和鐵路的設計者,他也在大不列顛的土地上留下了他的鋼鐵的印記。

兩個男人都曾經歷大災難。 史蒂芬森,在他所設計的橋樑在迪伊河上坍塌後,驚險地逃脫了針對他的過失殺人罪起訴。 而布魯內爾的大氣壓力鐵路實驗則是他所在時代工程領域為昂貴的失敗。 使用信件,日記和筆記本,這本充斥著美麗插圖的書詳細地審視了布魯內爾,史蒂芬森以及他們同時代的工程師的傳奇人生,並且此書計算了他們在工程領域所取得的傑出成就的人力成本。

作者簡介

薩利·杜根,作家、教師。 她的寫作生涯始自擔任《牛津郵報》記者期間,開始時作實習記者,後擔任專欄編輯。 現為自由職業者的她,為《時代周刊》和《無線電時代》寫了許多稿件,主題從超人到恐龍,跨度很大。 寫作之餘,她在牛津的韋奇伍德學校教授英國文學。

目錄

致謝

前言

第一章大孔洞:泰晤士河隧道

第二章偉大的峽谷

第三章大西方號(一)

第四章大西方號(二)

第五章大的錯誤

第六章人力成本

第七章絕處逢生

第八章大東方號

第九章“英雄今日得勝歸”

涉及地點

延伸閱讀

索引

東方書院后.png

1608384496965923.jpg.jpg

【突破:工業改革之道1700—1860年】+【鋼鐵巨人:世界因之而改變】+【劇變:英國工業*命】(工業*命三部曲系列)
NT$1680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