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品超重,僅支持宅配地址
此品超重,僅支持宅配地址
【重寫晚明史】
編輯推薦
1、著名歷史學家樊樹志教授,以兩百餘萬字、三百餘圖,鮮活再現晚明社會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變動,和它在原有軌道中前進之間的張力,用五卷篇幅勾勒了從嘉靖中期到清軍入關之間的百年曆史。
2、全球史的宏大視野,和從史料中挖掘出來的鮮活歷史細節描寫,勾勒出一幅氣勢恢弘、細節生動、色彩鮮明、令人又愛又歎又頓足的晚明歷史長卷。
3、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研究歷史是為了照亮未來。 今天的我們反觀晚明跌宕起伏的大歷史,應該從中汲取哪些歷史的經驗和教訓?
4、名家名作,將歷史著作寫得比虛構小說還令人盪氣迴腸,是公務員、文史教師、都市讀書人、歷史愛好者的首選歷史文化讀本。
5、為答謝讀者厚愛,套裝隨贈同款筆記本1册。
內容簡介
著名明史學者樊樹志教授用五卷兩百餘萬字圖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視野和生動鮮活的細節刻畫筆法,生動描繪了晚明跌宕起伏的歷史長卷,呈現晚明社會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曆史大變局。
本套書圖文雙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寫晚明史》首次與讀者見面。 樊樹志先生從嘉靖中期內閣更替落筆,以清初吳梅村“忍死偷生廿餘載”的悔恨餘音收尾,用翔實的史料和歷史學家的深厚學養見解,向讀者娓娓講述晚明這段令人盪氣迴腸的歷史。
本次套裝本隨贈一册同款筆記本,以答謝讀者厚愛。
作者簡介
樊樹志,復旦大學教授。 代表著作有:《江南市鎮的早期城市化》(2023)、《明史十二講》(2021)、《圖文中國史》(2020)、《重寫晚明史:王朝的末路》(2019)、《重寫晚明史:內憂與外患》(2019)、《重寫晚明史:新政與盛世》(2018)、《重寫晚明史:朝廷與黨爭》(2018)、《晚明大變局》(2015)、《明代文人的命運》(2013)、《明史講稿》(2012)、《張居正與萬曆皇帝》(20082022)、《大明王朝的最後十七年》(2007)、《國史十六講》(2006)、《江南市鎮:傳統的變革》(2005)、《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2004)、《晚明史(1573—1644年)》(2003)、《國史概要》 (1998)、《崇禎傳》(19972021)、《萬曆傳》(19932020)、《明清江南市鎮探微》(1990)、《中國封建土地關系發展史》(1988)等。 其中,《晚明史(1573—1644年)》獲第十四届“中國圖書獎”; 《晚明大變局》入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華讀書報》、新華網、新浪網等二十餘家媒體2015年度好書。
目錄
第一卷《晚明大變局》目錄
引言
第一章“海禁—朝貢”體制的突破
一海禁政策與朝貢體制
1.嚴禁“交通外番,私易貨物”的海禁政策
2.俯視周邊的朝貢體制
二日本的朝貢關係與寧波爭貢事件
1.日本的朝貢關係
2.大內氏與細川氏的寧波爭貢事件
三海上走私貿易與海禁政策的較量
1.海上走私貿易面面觀
2.海禁的突破口:月港與雙嶼港
3.朱紈的悲劇:海上實情實事未得其要領
四嘉靖倭患的真相
1.何謂“嘉靖大倭寇”
2.倭患與真倭、假倭
3.“市禁則商轉為寇”,“禁愈嚴而寇愈盛”
五王直之死與海禁的開放
1.胡宗憲招撫王直
2.王直其人其事
3.開放海禁之議
4.月港貿易合法化與廣中事例
第二章捲入全球化貿易的浪潮
一新航路發現與葡萄牙人東來
1.尋找通往印度的航路
2.葡萄牙人的中國貿易
3.從香山澳到濠鏡澳
二以澳門為中心的全球化貿易
1.“東方第一商埠”——澳門
2.澳門—果阿—里斯本之間的遠程貿易
3.澳門—長崎之間的遠程貿易
4.澳門—馬尼拉之間的遠程貿易
三尼古拉·一官與“海上馬車夫”
1.泉州海商李旦
2.尼古拉·一官——鄭芝龍
3.“海上馬車夫”——荷蘭東印度公司
4.荷蘭東印度公司和中國、日本的貿易
四“馬尼拉大帆船”與太平洋絲綢之路
1.美洲新大陸的發現與西班牙人東來
2.從馬尼拉到阿卡普爾科的太平洋絲綢之路
3.從月港到馬尼拉
4.從澳門到馬尼拉
5.中菲貿易的鼎盛時代
五貿易順差與巨額白銀流入中國
1.“商業上的‘納貢’”
2.全漢升:美洲白銀的1/2被運到中國
3.弗蘭克:中國佔有了世界白銀產量的1/4至1/3
第三章江南市鎮:市場經濟與早期工業化
一江南經濟的高水准發展
1.從“蘇湖熟,天下足”到“湖廣熟,天下足”
2.“湖廣熟,天下足”何時形成?
3.江南的早期工業化
二晚明:江南市鎮的迅猛發展時代
1.蘇州府與松江府的典型分析
2.江南市鎮的規模與結構
三絲綢業市鎮的分佈及其特色
1.絲綢業市鎮的分佈
2.絲綢業市鎮的經營方式
3.“有力者雇人織挽,貧者皆自織”
四棉紡織業與棉布業市鎮
1.烏泥涇與黃道婆
2.“綾布二物,衣被天下”
3.棉布業市鎮的分佈狀況及其特色
4.棉布業市鎮的經濟結構與經營方式
5.“土布出洋”一瞥
五經濟高度成長與奢侈習俗風靡
1.社會風尚由儉入奢
2.奢侈風尚的典型分析
3.奢侈風尚的經濟意義
六餘論
第四章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陳獻章:“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1.“江門心學”的懷疑精神
2.“為學須從靜中坐養出個端倪來”
3.陳門弟子:從賀欽到湛若水
二王守仁:“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
1.“學貴得之心”
2.貶謫龍場:“動心忍性,恍若有悟”
3.“功高而見忌,學古而人不識”
4.漫長的昭雪之路
三“掀翻天地”的王門弟子
1.“不從人脚跟轉”的王畿
2.“六經皆注腳”的王艮
3.“非名教之所能羈絡”的顏山農、何心隱
四李贄:“鹹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
1.讚揚王門弟子“一代高似一代”
2.“假道學以异端目我”
3.“快口直腸,目空一切”
4.“不死於人,死於口;不死於法,死於筆”
5.“先生起千載,高言絕群智”
第五章西學東漸與放眼看世界的先進中國人
一耶穌會士東來:利瑪竇的前輩
1.依納爵·羅耀拉與耶穌會
2.澳門:耶穌會士進入中國的通道
3.沙勿略神父:向中國傳教的創始人和發起者
4.範禮安神父:中國傳教事業之父
5.羅明堅神父:中國傳教事業的實際開創者
二利瑪竇神父的“本土化”傳教活動
1.“但求人與我同,豈願我與人异”
2.《交友論》:“東海西海,此心此理同也”
3.《天主實義》:“與經傳所紀如券斯合”
4.“登上了‘月球’”
5.為傳教士們留下了敞開功德之門
三西方科學文化的傳播
1.《山海輿地全圖》與《坤輿萬國全圖》
2.《幾何原本》《同文算指》與《圜容較義》
3.《奇器圖說》與《泰西水法》
4.《崇禎曆書》
四放眼看世界的先進中國人
1.第一個結識利瑪竇的名士瞿汝夔
2.可以與托馬斯·莫爾媲美的徐光啟
3.“以西法為宗”的李之藻
4.由佛教到天主教的楊廷筠
5.“讀書必開眼”的方以智
第六章新氣象:文人結社與言論
一“慮聖教之將絕”的應社
1.文人結社之風由來已久
2.應社與廣應社
3.“尊經復古”
二“負韜世之才,懷救時之術”的幾社
1.“十人社”“六人社”與“十八子社”
2.“絕學有再興之幾”
3.剖析朝政利弊的《幾社壬申合稿》
4.“關於軍國,濟於時用”的《皇明經世文編》
三遊走於學術與政治之間的複社
1.複社的尹山大會、金陵大會與虎丘大會
2.門戶之爭與政治謠言
3.“朝廷不以語言文字罪人”
4.複社的理想政治——吳應箕的個案
5.《留都防亂公揭》
6.報國無門的悲劇
四餘論
第二卷《新政與盛世》目錄
第一章嘉靖隆慶時代的政局與內閣
一撥亂反正的呼聲
1.張居正《論時政疏》
2.楊繼盛《請誅賊臣疏》
3.嚴嵩、嚴世蕃父子的下場
4.海瑞《治安疏》
5.張居正《陳六事疏》
二力挽狂瀾的鐵腕人物:徐階、高拱、張居正
1.“天下翕然想望風采”
2.徐階與高拱的嫌隙與傾軋
3.“期於周召夾輔之誼”
三顧命大臣內訌:張居正、馮保與高拱鬥法
1.高拱、張居正由合作到分裂
2.馮保其人其事
3.張居正“附保逐拱”
四“王大臣案”——張馮權力聯盟的强化
1.“先生忠而高拱邪”
2.“王大臣”闖宮事件
3.危機的化解
第二章張居正與萬曆新政
一萬曆新政的展開
1.整頓吏治,推行考成法
2.“今之從政者大抵皆然,又不獨學校一事而已”——教育和考試制度改革
二改革的反彈:餘懋學、傅應禎、劉臺的非議
1.餘懋學的“政嚴則苦,法密則擾”論
2.傅應禎的“三不足”論
3.劉臺的“擅作威福”論
三圍繞張居正“奪情”的政治風波
1.張居正“丁憂”
2.“奪情起複”的幕後與台前
3.咄咄逼人的反對聲浪
4.餘波與迴響
四新政的深化:財政經濟改革
1.“不加賦而上用足”
2.“田賦之弊孔百出”
3.田畝“清丈”的漸次推行
4.萬曆清丈的利弊得失
五賦役改革:一條鞭法的推廣
1.一條鞭法的由來
2.張居正與一條鞭法的推廣
3.關於一條鞭法的爭議
4.餘論
第三章皇帝朱翊鈞與首輔張居正
一從皇太子到小皇帝
1.隆慶皇帝朱載垕的皇太子
2.隆慶皇帝駕崩
3.朱翊鈞登極
二視朝、日講與經筵
1.小皇帝視朝
2.日講與經筵
3.講章及其他
4.起居注制度的恢復
5.“好學之篤”
三皇帝大婚與張居正歸葬
1.皇帝大婚
2.張居正返鄉安葬亡父
3.“朝廷大事俱暫停以待”
4.“臣不以天下之重任自任而誰任耶?”
四“惴惴之心無一日不臨於淵穀”
1.耕藉禮
2.謁陵禮
3.“高位不可以久竊,大權不可以久居”
第四章張居正之死與朱翊鈞親政
一張居正之死
1.張居正病危
2.舉國若狂的祈禱
3.張居正時代的告終
二過渡首輔張四維
1.“隱然負公輔之望”
2.“今海內厭苦操切久矣”
三“馮保欺君蠹國”
1.依仗太后,挾持皇帝
2.“發南京新房閑住”
四“居正功在社稷,過在身家”
1.言官交章彈劾張居正
2.圍繞劉臺平反的紛爭
3.遼王案與查抄張府
4.“舉朝爭索其罪,不敢舉其功”
五“肅殺之後,必有陽春”——申時行的相業
1.“閣臣與言路相水火”
2.“事苟治,不必苛責;民苟安,不必過求”
3.“雍容朝列,為太平宰輔”
4.“朕親覽章奏,何事不由獨斷”
第五章盛世的武功:萬曆三大征
一平定寧夏哱拜叛亂
1.“事有言之甚易,行之甚難者”
2.“外實修和,內欲兼戰”
3.“吾等欲報宿怨”
4.“絕勾虜,攜脅從,用水攻”
二東征禦倭援朝
1.“假道入明”的“大東亞構想”
2.“朝暮望救於水火之中”
3.“爰整六師,大彰九伐”
4.“就其請貢行成之機,可施調虎離山之術”
5.“秀吉妄圖情形久著,封貢亦來”
6.“授册封貢,可保十年無事”?
7.戰端再起,戛然而止
三平定播州楊應龍叛亂
1.播州宣慰使司與楊氏家族
2.舉棋不定的“撫”與“剿”
3.楊應龍的末路
第三卷《朝廷與黨爭》目錄
第一章“爭國本”:圍繞册立皇太子的紛爭
一“爭國本”的由來
二朱翊鈞的宮闈生活與酒色財氣習性
1.朱翊鈞的“衽席之愛”“曲蘖之好”
2.雒於仁: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財氣
三册立東宮之爭
1.“中外人情鹹謂久當册立”
2.“朕怪其聒激瀆擾,歸過於上,要直於身”
3.册立無望,大臣紛紛掛冠而去
4.王家屏封還諭旨,以去格主
四所謂“三王並封”之議
1.趙志皋老邁無能
2.王錫爵複出
3.“今日猶豫之旨,群臣將何所取信耶?”
4.“伏乞天恩,容令認罪改正”
五皇長子朱常洛由出閣到册立
1.皇長子朱常洛出閣講學
2.一拖再拖的冠婚禮與册立禮
第二章疑影重重的內廷
一楚王案
1.封建與藩王
2.“楚藩大變异姓假王”
二妖書案
1.《閨範》《閨範圖說》與《憂危竑議》
2.《續憂危竑議》引發的政治地震
3.“妖書案”的株連
4.且看“妖書案”如何收場
5.餘波:內閣成為眾矢之的
三梃擊案
1.皇太子朱常洛的厄運
2.疑竇叢生的梃擊案
3.上諭:“毋得株連無辜,致傷天和”
第三章勤於聚斂怠於臨朝的皇帝
一“帝耗天下以給福王”
1.福王朱常洵的靡費
2.一拖再拖的福王“之國”
3.“舉江北半壁之天下,盡屬藩使之魚肉”
二聚斂財富:礦稅太監橫行
1.貪財君主的聚斂癖好
2.礦稅太監一瞥
3.登峰造極的制度腐敗
三臨清民變、湖廣民變及其他
1.太監馬堂的橫徵暴斂與臨清民變
2.太監陳奉的鴟張狠毒與湖廣民變
3.蘇州民變與雲南民變
4.只撤礦監,不撤稅監
四怠於臨朝的朱翊鈞
1.為何怠於臨朝?
2.“廊廟不成廊廟,世界不成世界”
第四章東林書院的實態分析——“東林黨”論質疑
一“維世教覺人心”:東林書院的本來面目
1.楊時的東林書院與邵寶的東林書院
2.顧憲成興複東林書院
3.東林書院的規制、會約與院規
二“課實功以窮經”,“絕議論以樂時”——東林書院的日常生活
1.大會、小會與日課
2.《東林商語》與《東林論學語》——東林書院的講義
3.“獨以全力用之聖學”
三政治誣陷:“講學東林,遙執朝政”
1.“人情所最跂望者無如開言路、起廢臣二事”
2.“顧憲成起昇南京光祿寺少卿添注”
3.“直道難容,枉道易合”——關於《寤言》與《寐言》
4.淮撫李三才的為官風采
5.“料攻淮則東林必救,可布一網打盡之局”——顧憲成與李三才
6.“張四面之網,造無底之阱”
四東林非黨論
1.李三才:“以消黨禍,以安天下”
2.“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軍”
3.“小人之傾君子,未有不托於朋黨之一言”
4.關於“東林”與“浙黨”
第五章泰昌到天啟
一曇花一現的泰昌朝
1.萬曆的最後歲月
2.來不及施展的泰昌新政
3.鄭貴妃、李選侍上躥下跳
4.泰昌皇帝朱常洛之死
二從泰昌到天啟的過渡
1.圍繞李選侍移宮的紛爭
2.天啟皇帝朱由校即位
3.短暫的“眾正盈朝”局面
第六章畸形的閹黨專政時代
一三位一體:朱由校·魏忠賢·客氏
1.朱由校:醉心於玩樂的皇帝
2.魏忠賢:市井無賴登上權力巔峰
3.客氏:從乳媼到“老祖家後千歲”
二正與邪的較量
1.魏忠賢的閹黨
2.鄒元標、馮從吾與首善書院事件
3.“空人國以庇私黨,詈道學以逐名賢”——文震孟、鄭鄤的忿激之論
4.另一種形式的較量
三驚心動魄的倒魏風潮
1.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
2.“臣工先後申疏無不危悚激切”
3.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四反攻倒算:六君子之獄
1.官場大清洗
2.楊漣:“仁義一生,死於詔獄”
3.左光鬥:“辱極苦極,污極痛極,何緣得生”
4.魏大中:“臣子死於王家,男兒常事”
5.“虎狼之肆威,狗彘之不食”
五鎮壓正人君子的輿論攻勢
1.篡改當代歷史的《三朝要典》
2.仿效《水滸》一百零八將的《東林點將錄》
3.《東林黨人榜》及其他
六浩氣長存:七君子之獄
1.黃尊素:“正氣長流海嶽愁”
2.高攀龍:“心如太虛,本無生死”
3.李應昇:“十年未敢負朝廷”
4.繆昌期:“一死無餘事,三朝未報心”
5.周順昌與“開讀之變”
6.周宗建與周起元之死
七魏忠賢個人崇拜運動
1.奢侈性成,服色僭制
2.無上名號:九千九百歲爺爺
3.遍地立祠,設像祝厘
第四卷《內憂與外患》目錄
第一章崇禎:清查閹黨逆案
一受命於危難之際的朱由檢
1.熹宗朱由校何以絕嗣?
2.兄終弟及,信王入繼大統
二不動聲色逐元兇處奸黨
1.“奉聖夫人客氏出外宅”
2.“崔呈秀令靜聽處分,回籍守制”
3.“許太監魏忠賢引疾辭爵”
4.魏忠賢懸樑自盡
三欽定逆案
1.榜示魏忠賢、客氏、崔呈秀罪狀
2.清算五虎五彪及其他閹黨骨幹分子
3.“逆黨審語”一瞥
4.推翻《三朝要典》
5.清查逐步引向深入
6.公佈“欽定逆案”
7.餘論:對於欽定逆案的評估
四反思·昭雪·維新
1.對制度腐敗的反思
2.“朕原不欲以東林二字禁錮人才”
3.伸冤與昭雪,一浪高過一浪
4.“朝廷已為動色”,“天下以望澄清”
5.維新之治
第二章遼東:大明王朝的隱患
一舉棋不定的遼東戰畧(上)——從李成梁到熊廷弼
1.遼東·建州女真·努爾哈赤
2.遼東總兵李成梁
3.“遼左事勢非常,變亂將起”
4.“告天興師”:努爾哈赤宣戰
5.疲於奔命的楊鎬、熊廷弼
二舉棋不定的遼東戰畧(下)——從袁應泰到孫承宗
1.袁應泰兵敗自縊
2.遼沈陷落,朝廷上下議論紛紜
3.熊廷弼傳首九邊
4.孫承宗督師遼東
三“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
1.“諸將罔敢議戰守,議戰守自袁崇煥始”
2.“十年積弱,今日一旦挫其狂鋒”
3.袁崇煥:“五年而東夷可平,全遼可複”
4.寧遠兵變與遼東軍餉難題
四袁崇煥與毛文龍的功過是非
1.毛文龍“持孤劍穿賊中”
2.“將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於同室”
3.“一無是處”? “一無錯處”?
4.己巳之變
5.袁崇煥“依律磔之”
第三章皇帝急於求治,大臣傾軋不已
一“此時不矯枉振頹,太平何日可望”
1.胡煥猷:“輔奸者不可一日容於聖明之世”
2.“新政十事”與“五不自知”
3.韓一良:“何官非愛錢之人?”
4.劉宗周:“求治之心操之過急”
二“諸臣但知黨同逐异,便己肥家”
1.會推閣員引發的政爭
2.溫體仁:“滿朝都是錢謙益一黨”——禦前會議實況記錄
3.錢謙益:“事到抽身悔已遲,每於敗局算殘棋”
4.“溫體仁以告訐見知於上”
三“欲借此以起大獄翻逆案”
1.袁崇煥與錢龍錫“低徊私商”
2.“群小合謀,必欲借邊才以翻逆案”
3.黃道周力排眾議
四“大奸似忠,大佞似信”:周延儒與溫體仁
1.“以圖大拜”“以圖翻局”的周延儒
2.溫周相軋,閣體大壞
3.閣臣與太監黨比
五“崇禎皇帝遭溫了”
1.“內閣翻成妓館”
2.推舉逆案中人呂純如
3.排擠正人君子文震孟
4.鄭鄤慘遭磔刑
六“亡國之禍體仁釀之”
1.溫體仁何以能久居相位?
2.劉宗周:“八年之間誰秉國成,而至於是?”
3.錢謙益案峰迴路轉
4.朱由檢:“體仁有黨!”
第四章群眾反亂,中原土崩瓦解
一黃土高坡的造反烽火
1.從“白水王二”到李自成、張獻忠
2.“秦民因饑起變”
3.聖旨:“撫字得法,自然盜息民安”
4.楊鶴的悲劇結局
二燎原烈火蔓延晋豫
1.洪承疇的圍剿
2.三十六營集結山西
3.能戰則戰,不能戰則走
三從澠池渡到車箱峽
1.“秦晋兵力厚集,賊必窺虛犯豫”
2.詐降計掩蓋下的澠池渡
3.陳奇瑜出任五省總督
4.車箱峽——陳奇瑜重蹈覆轍
四“古今未有之奇變”
1.打著“古元真龍皇帝”旂號直搗鳳陽
2.朝廷上下素服修省
3.“洪承疇督剿西北,盧象昇督剿東南”
4.盧象昇調任宣大山西總督
5.孫傳庭的“三勝之氣”
五“四正六隅”,“十面張網”
1.楊嗣昌的安內攘外論
2.楊嗣昌的足食足兵論
3.熊文燦出任五省總理
4.張獻忠穀城受撫
5.李自成敗退商雒
第五卷《王朝的末路》目錄
第一章攘外與安內的兩難選擇
一無解的難題:如何兼顧“安內”與“攘外”
1.“剿兵難撤,敵國生心”
2.與清的議和嘗試
3.“以中樞之齟齬,厄而置於死地”——盧象昇殉國
4.洪承疇、孫傳庭奉旨轉向“攘外”
二“鹽梅今暫作幹城”
1.張獻忠與李自成的穀城之會
2.張獻忠重新起兵
3.楊嗣昌奉旨督師
4.左良玉瑪瑙山大捷
三“功雖未成,盡瘁堪憫”
1.“平賊大將軍”的糾葛
2.“有斬督師獻者,賚白金三錢”
3.李自成馳騁河南
4.楊嗣昌:“嘔血傷心,束身俟死”
四“滅寇雪耻”成泡影
1.朝廷上下的反省
2.遼東:速戰速決鑄大錯
3.松山、錦州兵敗如山倒
五“款建虜以剿寇”
1.“可款則款,不妨便宜行事”
2.秘密媾和
3.“堂堂天朝何至講款”
第二章無可奈何花落去:明朝的覆亡
一無力回天的君臣
1.從張至發到薛國觀——沒有溫體仁的溫體仁路線
2.“還是他做”:周延儒複出
3.稍縱即逝的新政
4.匿名揭帖“二十四氣”
5.薑埰、熊開元之獄
6.“延儒功多過寡,令免議”
7.“勒令周延儒自裁”
二“兵火縱橫,中原塗炭”
1.“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恒多”
2.“闖曹雄視河洛”
3.“决河灌城,士民溺死數十萬”
4.“開了城門迎闖王”
5.“皇上只有此一付家當,不可輕動”
三挽救命運的失敗嘗試:出征、南遷、勤王
1.“嗟爾明朝,大數已終”
2.形式主義的“代帝出征”
3.舉棋不定的“南遷之議”
4.鞭長莫及的“勤王之師”
四並非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
1.倪元璐的“三做”,崇禎帝的“罪己”
2.土崩瓦解,京師孤注
3.“朕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
4.青史憑誰定是非
5.從容赴死的忠臣們
第三章改朝換代,誰主沉浮
一從大明到大順到大清的政權更迭
1.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闖王進京面面觀
2.崇禎帝的殯殮與李自成的勸進
3.“衝冠一怒為紅顏”
4.打著“報爾君父之仇”的幌子——清軍進取中原
二南京弘光小朝廷
1.南京政府的動向
2.“兩家一家,同心殺滅逆賊,共亯太平”——南明與清朝和談
3.“清歌漏舟之中,痛飲焚屋之下”——南京弘光政權一瞥
4.崇禎皇太子之謎
三刻骨銘心的歷史記憶
1.左良玉發兵東下“清君側”
2.揚州十日:焚屍八十萬
3.南京陷落:弘光小朝廷灰飛煙滅
4.“頭可斷,發不可剃”:江陰守城八十日
5.不屈的遺民們
第四章晚明餘音——讀《梅村家藏稿》劄記
一“福過其分,實切悚栗”——權臣傾軋中的複社才子
1.張溥的入室弟子
2.天子門生:“正大博雅,足式詭靡”
3.“人間好事皆歸子”
二“立朝以正直忠厚為本”——從翰林院到南京國子監
1.複社的政治風波
2.《劾元臣疏》
3.“如今公卿習唯唯”
三紅顏知己卞玉京
1.投閒置散
2.複社名士與秦淮佳麗
3.《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
4.“多情喚卻羞”
四“通侯青史姓名高”——緬懷殺身成仁的瞿式耜
1.苦苦掙扎的南明
2.《臨難遺錶》與《浩氣吟》
3.“雖末路頓殊,而初心不异”
五一聲歎息:“草間偷活”,“一錢不值”
1.“萬事今盡廢”
2.“十年故國傷青史”
3.“誤盡平生是一官”
4.“忍死偷生廿載餘”
後記
NT$2750
【兩宋烽烟錄】(全四卷精裝)
NT$2100
【天京之鬥+功名訣】(特裝版)
NT$2299
名畫地圖系列:【水滸傳】(北斗獨家地圖x戴敦邦精美插畫)
NT$2850
【地圖上的中國史】(上下五千年,皇皇三千頁)
NT$2599
7月新書:【封神演義】(三册特裝版布面刷邊)
NT$2499
【羅布淖爾+吐魯番+塔里木盆地+高昌陶集上下册】
NT$2399
【中東國家史:610 -2000】(7册)
NT$1199
【*歸鄴西:曹操高陵研究】
NT$1899
【明六帝紀】+【弘光紀事】+【弘光列傳】(李潔非明史三部曲)
NT$1750
應物而祥:【明清花鳥畫的另類視野】+【明清時代的盆景藝術圖譜】
NT$1200
龍門石窟:【石刻巔峰的前世今生】
NT$1550
歐洲的擴張1415—1789:【現代世界的奠基】
NT$1450
【中國歷史地理綱要】(現代歷史地理學標誌性巨著)
NT$2050
萬園之園【圖說圓明園】(萬園盛世與輝煌,盡收眼底;夏宮餘輝與悲愴,唯有歎息)
NT$1499
【金瓶梅版本史】(增訂版)
NT$2999
【三國演義】(典藏禮盒,全三册)
NT$1750
星漢燦爛:【中國天文五千年】+【象天法地】
NT$1599
開年重磅出版:長城之外【北境與大明邊防1368—1644】(附贈《邊城禦虜圖說》經折裝圖冊)
NT$1699
2024重磅出版:浮世繪裏的中國文學【三國演義+西遊記】(套裝2册)
NT$2650
2024重磅新品:【千里之境】+【筆墨風骨】+【歌以詠志】+【千年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