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餘幅連拍圖分步展示,躺臥.翻身.坐起.坐立.起立.站立.步行
【基於姿勢控制原理的基本動作評估與改善訓練】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1.運動防護師、運動康復師、物理治療師、隊醫等運動防護與康復領域從業者。 2.院校運動康復、運動醫學、運動訓練、體能訓練等相關專業教師、學生。 3.體能教練、健身教練等運動表現提升領域從業者。
字典級基本動作引導治療手册
為運動康復師、物理治療師、康復治療師、隊醫的提供實用工作指導
.躺臥.翻身.坐起.坐立.起立.站立.步行
500餘幅連拍圖分步展示,128段免費視頻線上教學
介紹人體運動的生物力學原理
闡釋人體姿勢的控制基礎與3大調節策略
解析基本動作的模式、階段、阻礙與促進原因
展示基本動作的評估方法與引導治療手法
助力保持對稱的靜態姿勢,促進正確進行姿勢調節與轉換
內容簡介
基本動作是人體進行日常生活和體育運動的基礎組成單元,對生活質量和運動功能非常重要。 書中介紹了運動生物力學的基礎知識,接著講解了姿勢調節的機制與策略,採用真人示範、分步驟圖解的形式,對仰臥比特、側臥比特、俯臥比特等體位下的翻身、坐起、坐立、起立、站立和步行動作的關節運動管道、評估方法與引導治療方法進行了展示。 物理治療師、運動康復師、隊醫,以及運動康復相關專業師生均可從書中受益。
作者簡介
武田功
寶塚醫療大學校長,擁有20多年物理治療經驗。
弓岡光德
寶塚醫療大學副校長、物理治療專業教授,擁有15年以上的物理治療經驗。
廣瀨浩昭
寶塚醫療大學物理治療專業教授,擁有超過15年物理治療經驗。
目錄
第1章生物力學1
基本姿勢2
運動面和運動軸2
運動的種類3
■平行運動和旋轉運動3
向量4
■向量的定義及表達方式4
■向量合成4
■日常生活中的向量合成例子5
■輔助時向量合成的應用6
■臨床中的向量合成與分解6
■與身體構造相關的向量合成7
運動三大定律8
■運動第一定律(慣性定律)8
■運動第二定律(運動公式)10
■運動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11
力矩12
■力矩的定義12
■肢體運動中的力矩①13
■肢體運動中的力矩②13
■肢體運動中的力矩③14
■嬰幼兒步行時力矩的應用14
■日常生活動作中的力矩15
身體重心和支撐基底面16
■身體重心的移動17
■支撐基底面及其大小18
■支撐基底面的形狀19
■利用拐杖增大支撐基底面20
■肢體運動中支撐基底面與身體重心的關係20
■躺臥時的支撐基底面21
■四肢爬行時的支撐基底面22
杠杆23
■第一類杠杆23
■第二類杠杆25
■第三類杠杆27
第2章姿勢與姿勢調節的基本概念31
重心與支撐基底面32
■重心32
■支撐基底面32
通過神經肌肉系統調節姿勢32
■預測性姿勢調節33
■代償性姿勢調節34
應對外力時的姿勢調節34
■骨盆側傾時的姿勢調節:坐立比特35
■身體側傾時的姿勢調節:跪立比特35
■側方自我保護伸展機制:坐立比特36
■後方自我保護伸展機制:坐立比特36
■前方自我保護伸展機制:站立比特37
姿勢調節策略37
■踝關節策略39
■髖關節策略41
■跨步策略42
第3章實踐中的基本動作治療45
基本動作治療的要點46
■姿勢和運動調節系統46
■思考影響基本動作的原因46
■理解基本動作的構成要素46
基本動作治療的手法:直接法、間接法47
■姿勢治療從接觸患者開始47
■引導患者的身體47
■非接觸性引導—用語言間接治療48
基本動作治療的技巧和注意點48
■根據患者的能力改變治療針對動作48
■代償性動作的注意點48
第4章對仰臥比特、側臥比特、俯臥比特的研究51
仰臥比特、側臥比特、俯臥比特的基礎知識52
前言52
仰臥比特的概要與特點52
側臥比特的概要與特點53
俯臥比特的概要與特點53
半坐臥比特的概要與特點54
定位54
■定位的概要54
■仰臥比特(背臥比特)的定位55
呈仰臥比特、側臥比特、俯臥比特時與翻身、坐起、站立以及步行相關聯的治療手法56
前言56
觸手運動、臀橋運動、臀橋-觸手運動56
呈仰臥比特時的活動57
■翻身和坐起的準備57
■呈仰臥比特時做臀橋運動前的準備(crook lying:小腿立起仰臥比特)57
■臀橋1 59
■臀橋260
呈側臥比特時的活動60
■為步行中的下肢擺動做準備60
呈俯臥比特時的活動61
■呈俯臥-前臂支撐比特時為頸部的抗重力
伸展與手臂支撐做準備61
■端坐時抬起頭頸部並用手臂支撐62
第5章對翻身的研究63
翻身動作的基礎知識64
前言64
動作概要64
從仰臥比特翻身為側臥比特的動作67
■動作觀察:從頭頸部和上肢開始翻身(向左翻身,圖5.1和圖5.2)67
■動作觀察:從下肢和骨盆開始翻身(向左翻身,圖5.3)68
■動作觀察:單膝或雙膝立起翻身70
從側臥比特翻身為俯臥比特的動作(圖5.7)74
阻礙運動與促進運動的原因75
■阻礙運動的原因75
■促進運動的原因75
動作觀察與書面化要點77
■基本事項77
■書面化原則77
■動作樣式(動作模式)的總結方法77
■起立動作的動作觀察(以左側癱瘓的患者為例)78
ADL(日常生活活動)78
■ADL的概念78
■ADL的範圍79
■ADL評估法79
■ADL評估的實用性80
■ADL評估的實際應用81
翻身動作的治療手法82
前言82
■阻礙翻身動作的原因82
■翻身動作的評估方法82
■翻身動作治療的最終目標82
將翻身想像成圓柱形物體的翻轉會有助於
理解83
■物體的翻轉83
■體形與翻身84
將重心升高直至側臥,啟動軀幹抵抗重力的屈曲肌群84
從仰臥位向其他姿勢翻身的過程中支撐基底面增大84
翻身時上下肢的活動85
理解翻身與坐起時的頸翻正模式與體翻正模式85
■應用頸翻正模式,以頭頸部為關鍵點進行控制85
■應用體翻正模式,以肩胛帶或骨盆帶為關鍵點進行控制85
翻身的引導手法86
■引導患者從頭頸部開始翻身86
■引導患者從頭頸部和肩胛帶開始翻身86
■引導患者從肩胛帶和上肢開始翻身86
■引導患者從上肢開始翻身87
■引導患者從骨盆開始翻身88
■引導患者從兩側大腿開始翻身89
第6章對坐起的研究91
坐起動作的基礎知識92
前言92
坐起動作的概要92
筆直坐起:左右對稱96
(半)側臥後坐起:向左側翻身97
■側臥後坐起的階段97
從俯臥比特坐起99
阻礙運動與促進運動的原因99
■阻礙運動的原因99
■促進運動的原因100
坐起動作的治療手法102
前言102
■阻礙坐起動作的原因102
■坐起動作的評估方法102
■坐起動作治療的最終目標102
引導患者坐起至呈端坐位102
■從頭頸部引導患者從仰臥比特坐起至呈端坐位:從左側坐起102
■從骨盆引導患者從仰臥比特坐起至呈端坐位103
■從肩胛帶和骨盆帶引導患者從仰臥比特坐起至呈端坐位104
引導患者坐起至呈長坐位104
■從頭頸部引導患者從仰臥比特坐起至呈長坐位的對稱坐起動作104
■從頭頸部引導患者從仰臥比特坐起至呈長坐位的非對稱坐起動作105
■從兩側肩胛帶引導患者從仰臥比特坐起至呈長坐位的非對稱坐起動作106
■從兩側肩胛帶引導患者從仰臥比特坐起至呈長坐位的對稱坐起動作106
■從頭頸部和肩胛帶引導患者從仰臥比特
坐起至呈長坐位的非對稱坐起動作107
■從肩胛帶和上肢引導的非對稱坐起動作107
■從兩側上肢引導的對稱坐起動作108
■從單側上肢引導患者軀幹旋轉的坐起動作109
第7章對坐立的研究111
坐立的基礎知識112
前言112
坐立的概要與特點112
■椅子各個部位的尺寸112
■坐椅比特的變換112
■靠背的使用與否114
■在圓凳上的坐姿115
理想的坐姿與舒適的坐姿116
坐姿前傾運動116
坐立動作的治療手法118
前言118
■影響坐立動作的原因118
■坐立動作的評估方法118
■坐立動作治療的最終目標118
從頭頸部引導119
■從頭頸部引導軀幹屈曲或伸展119
■從頭頸部引導軀幹前傾120
■從頭頸部引導軀幹側屈120
■從頭頸部引導軀幹側移並旋轉121
■從頭頸部引導上肢運動121
從肩胛骨引導123
■從肩胛骨引導軀幹屈曲或伸展123
■從肩胛骨引導軀幹前傾123
■從兩側肩胛骨引導軀幹側移124
■從兩側肩胛骨引導軀幹側移並轉動124
從兩側上肢引導125
■從兩側上肢引導軀幹屈曲或伸展125
■從兩側上肢引導軀幹前傾126
■從兩側上肢引導軀幹側移126
■從兩側上肢引導患者從端坐位轉換為長坐位127
從骨盆引導128
■從骨盆引導腰椎運動128
■從骨盆引導軀幹前傾或後傾128
■從骨盆引導軀幹側移129
■從骨盆引導患者從端坐位轉換為長坐位130
■從骨盆和上肢引導患者從端坐位轉換為長坐位131
從下部軀幹引導132
■從下部軀幹引導腰椎屈曲或伸展132
從兩側大腿引導132
■從兩側大腿引導腰椎屈曲或伸展132
第8章對起立的研究133
起立動作的基礎知識134
前言134
動作概要134
■起立模式134
■身體重心與支撐基底面134
■健康的人的起立動作135
起立動作中運動的延續136
起立動作的各個階段137
■起立動作中各關節角度的變化138
■起立動作中的必要運動要素:肌肉運動(圖8.7)139
阻礙運動與促進運動的原因140
■阻礙運動的原因140
■促進運動的原因142
起立動作的治療手法144
起立動作前的下肢準備144
■膝關節伸展時背屈踝關節與膝關節屈曲時跖屈踝關節(抓著小腿三頭肌)144
■膝關節屈曲時背屈或跖屈踝關節(抓著小腿三頭肌)145
■用治療師的軀幹使患者的膝關節屈曲或伸展145
■膝關節伸展時背屈踝關節與膝關節屈曲時跖屈踝關節(抓著膕繩肌)146
從兩側肩胛骨引導患者起立146
從兩側上肢引導患者起立147
■通過旋轉上肢引導軀幹屈曲或伸展147
■通過旋轉上肢引導患者起立147
從單側上肢引導患者起立149
從下部軀幹引導患者起立150
從單側上肢和下部軀幹引導患者起立151
從骨盆引導患者起立152
從兩側大腿引導患者起立153
■從兩側大腿前側引導軀幹前傾或
後傾153
■從兩側大腿外側引導患者起立154
第9章對站立的研究155
站立的基礎知識156
前言156
站立的概要與特點156
站立姿勢的變化(多樣性)157
站立時的姿勢調節158
站立動作的治療手法160
前言160
站立時使膝關節屈曲的動作:下蹲160
站立時使骨盆側移160
站立時使髖關節旋轉161
■操作骨盆使髖關節旋轉161
■固定下肢並操作骨盆使髖關節旋轉162
站立跨步時使髖關節伸展與旋轉162
■站立跨步時使髖關節伸展162
■站立跨步時使髖關節旋轉163
用兩側上肢支撐而左右對稱站立時向後跨步164
■引導患者用兩側上肢支撐時左右對稱站立164
■站立時踝關節旋前和脚趾屈曲的治療166
■向後跨步166
通過俯臥式站立治療167
■引導俯臥式站立167
■站立和坐立時癱瘓側的肩胛骨與肩關節被後拉的治療168
■上肢無法充分外展和無法充分前舉時的治療169
■通過肩胛骨內收和肩關節水准外展促進上部軀幹伸展170
■通過骨盆後傾伸展腰背部170
■通過向前轉動、後傾單側骨盆使同側膝關節屈曲171
■引導患者從俯臥式站立姿勢回到站立姿勢171
第10章對步行的研究173
步行的基礎知識174
前言174
步行週期174
站立期和擺動期的各個階段175
步行的測定項目(圖10.4)176
步行週期中各個階段的傳統定義177
正常步行時下肢與軀幹的作用178
■身體重心的上下移動178
■脚部的軸功能180
正常步行時下肢的關節運動和功能181
■踝關節的運動和功能(圖10.12)181
■膝關節的運動和功能(圖10.15)185
■髖關節的運動和功能(圖10.18)188
正常步行時骨盆的運動192
正常步行時上肢的運動193
正常步行時的地面反作用力(圖10.26)194
步行的引導196
從肩胛帶引導步行196
從上肢引導步行197
■從單側上肢引導向前步行197
■從上肢引導側向跨步198
從下部軀幹引導患者向前步行198
從骨盆引導向前跨步199
從下部軀幹和大腿引導向前或向後跨步200
■從下部軀幹和大腿引導向前跨步200
■從下部軀幹和大腿引導向後跨步202
從大腿引導向前或向後跨步202
■從大腿引導向前跨步202
■從大腿引導向後跨步204
從小腿引導向前步行205
主編及編者簡介206
---------------------------------
【基於姿勢控制原理的基本動作分析與評估】
內容簡介
針對基本動作評估、分析患者動作障礙的原因有助於臨床方案的製定,囙此動作分析的理論和方法是物理治療和運動康復的基礎。 本書以人體姿勢控制的生物力學機制為基礎,闡述了人體在四種身體姿態(側臥、起床、起立及坐下、步行)下產生异常動作的原因,並闡明了分析技巧,旨在幫助運動功能障礙者進行動作分析與姿態矯正,並使其恢復正常生活和運動狀態。 本書作者結合自身多年實踐經驗,採用模型圖與真人拍攝圖相結合的管道,為物理治療師、運動康復師及相關專業從業者提供學習幫助,使其易於理解並付諸實踐。
作者簡介
石井慎一郎
博士,國際醫療福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曾在運動康復機构工作十餘年,兼具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擅長對學生和年輕治療師進行姿勢控制及動作分析方面的教育。 研究方向包括膝關節炎患者的步態分析、防止跌倒的動態姿勢控制策略、利用協調控制理論研發康復設備等。
目錄
第1章緒論
1臨床中的動作分析2
·臨床中的動作分析的目的2
·動作分析的著眼點和動作機理2
·動作機理的分析2
·假設的提出與驗證3
·運動障礙4
·代償運動5
2與動作障礙相關的功能障礙6
·肌肉功能障礙6
·關節運動範圍异常10
·感覺障礙11
·疼痛11
·大腦邊緣系統(情緒原因)12
第2章姿勢控制的生物力學
1基本動作的姿勢控制14
·身體重心的控制14
2靜止姿勢的生物機理16
·作用於身體的力和姿勢控制16
3對位、對線的變化和身體重心的控制20
·支撐基底面和身體重心20
4使身體重心移動的生物力學22
·地面反作用力和身體重心的移動22
5重心控制和髖關節的兩側性運動25
·髖關節的發動機作用25
第3章側臥動作的分析
1側臥動作的概述30
·側臥動作運動模式的普遍特徵30
·側臥動作的伸展旋轉模式和屈曲旋轉模式32
·側臥動作的順序34
2動作實現機理36
·頭頸部的控制36
·肩胛骨前伸與上肢前伸38
·體軸內旋轉43
·重心移動49
3通過目測進行的動作分析50
·動作整體特徵的觀察50
·偏離正常動作模式的解釋和推論52
4動作機理分析59
·頭頸部控制的分析59
·上方肩胛骨前伸與上肢前伸的分析60
·體軸內旋轉的引導61
·引導重心移動63
5為推斷阻礙動作機理原因的分析64
·頭頸部控制障礙64
·肩胛骨前伸與上肢前伸受限66
·體軸內旋轉受限76
·髖關節兩側性運動受限80
第4章起床動作的分析
1起床動作的概述84
·起床動作運動模式的普遍特徵84
·起床動作的順序88
2動作實現機理90
·肘撐實現機理90
·肩胛帶的穩定性94
·手腕-前臂-上臂-肩胛骨-胸廓的連接97
·重心移動99
3通過目測進行的動作分析100
·動作整體特徵的觀察100
·偏離正常動作模式的解釋和推論102
4動作機理分析110
·肘撐實現機理的引導111
·手腕-前臂-上臂-肩胛骨-胸廓的連接與重心移動112
5為推斷阻礙動作機理原因的分析114
·肘撐困難114
·無法用肘撐實現長坐位117
第5章起立及坐下動作的分析
1起立及坐下動作的概述124
·起立及坐下動作運動模式的普遍特徵124
·起立動作的順序128
·坐下動作的順序130
2動作實現機理132
·起立動作132
·坐下動作138
3通過目測進行的動作分析140
·動作整體特徵的觀察140
·偏離正常動作模式的解釋和推論143
4動作機理分析151
·身體重心向前加速和臀部抬離座位機理的分析151
5為推斷阻礙動作機理原因的分析160
·骨盆前傾困難時160
·臀部抬離座位困難時163
·臀部抬離座位後身體重心無法移至足部形成的支撐基底面內時166
第6章步行分析
1步行概述170
·步行運動模式的普遍特徵170
·步行動作的順序173
2動作實現機理181
·3個旋轉軸181
·步行各期的機理185
3通過目測進行的動作分析193
·動作整體特徵的觀察193
·偏離正常動作模式的解釋和推論194
4動作機理分析205
·著地初期的對線分析206
·從著地初期到全足底著地的足部和小腿的正確對線分析206
·從全足底著地到站立中期的膝關節伸展的分析207
·站立中期膝關節內翻對線中立比特的分析208
·從全足底著地到站立中期的膝關節扣鎖運動的分析208
·站立中期以後踝關節背屈和髖關節伸展的分析209
·站立後期足跟離地和前掌軸形成的分析210
·足跟離地時重心向對側移動的分析210
·擺動期的分析211
5為推斷阻礙動作機理原因的分析212
·著地初期時膝關節無法在伸展位對線212
·採用足跟軸時踝關節無法背屈0°215
·著地初期時骶骨與髂骨未形成緊張比特221
·下肢對線偏離承重期的理想姿勢226
·承重期間踝關節和膝關節不能充分吸收衝擊232
·全足底著地到站立中期膝關節伸展不充分234
·站立中期膝關節內翻,下肢無法垂直238
·站立後期髖關節伸展不充分240
---------------------------------
【基於動作分析的專項損傷預防、評估與康復訓練】
內容簡介
基於動作分析的專項損傷預防由日本康復專業學校校長聯合30餘比特運動醫學、運動康復以及運動訓練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合力編寫,旨在為運動康復師、物理治療師、教練以及運動員等提供運動損傷預防、評估與康復訓練方面的系統知識,以幫助運動員或健身愛好者有效預防、科學處理運動損傷。 全書分為兩章,第1章詳細介紹了運動損傷產生、預防、評估、應急處理、徒手治療方法等基礎理論知識。 第2章基於各運動項目的動作特點和運動强度,採用圖文解讀的管道,對足球、籃球、排球、田徑、體操、游泳、滑雪、棒球等14個項目的常見運動損傷的形成原因進行了分析,並針對性地進行了康復訓練指導。 此外,圖書還針對殘疾人運動提供了相應的指導。
作者簡介
主編
陶山哲夫日本康復專業學校校長
編者
赤阪清和埼玉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物理治療學專業教授
撰稿人(刊登順序)
渡邊裕之北裡大學醫療衛生學院講師
岡戶敦男豐田汽車公司機能恢復中心部長
草野修輔國際醫療福祉大學三田醫院康復科部長
浦邊幸夫廣島大學研究生院醫齒藥保健學研究科保健學專業教授
山田睦雄流通經濟大學體育健康科學院體育健康科專業教授
伊藤浩充甲南女子大學護理康復學院物理治療學專業教授
澤田豐埼玉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物理治療學專業講師
赤阪清和埼玉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物理治療學專業教授
城下貴司群馬珀斯大學保健科學院物理治療學專業講師
相澤純也東京醫科牙科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運動醫學診療中心
物理治療技術負責人兼體育康復部門主任
舌正史JCHO京都鞍馬口醫療中心康復科副技師長
岡田亨船橋矯形外科醫院地域醫療推進辦公室科長
小泉圭介東京體育娛樂專業學校專職教師
川島達宏一原醫院康復訓練科醫院科長
川島敏生新子安穴國見醫院矯形外科康復科
板倉尚子日本女子體育大學健康管理中心技術員
鈴木早智光仁會第一醫院康復科
島俊也新穀診所康復科科長
松田直樹國立體育科學中心醫學中心
堀田泰史大宮松鼠足球俱樂部物理治療師
高村隆船橋矯形外科醫院運動醫學兼關節中心特別委任物理治療學診療部部長
澤野靖之船橋矯形外科診所物理治療學診療部
鈴木智船橋矯形外科醫院物理治療統括部
岡田隆日本體育大學體育系副教授
田中聰縣立廣島大學保健福祉專業物理治療專業教授
岡村和典縣立廣島大學保健福祉專業物理治療專業
寒川美奈北海道大學研究生院保健科學研究院副教授
金村朋直京都地區醫療跨專業研究所跨專業醫院
小林寬和日本福祉大學健康科康復專業教授
濱野武彥武藏野Atra Stars體育醫院
野村真嗣武藏野Atra Stars體育醫院
市川繁之人體訓練PNF中心
門田正久飛翔會集團株式會社護理部董事
蛯江共生醫療法人社團飛翔會寬田診所
目錄
第1章運動醫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科技
基礎檢查2
矯形外科檢查2
運動員通用的機能調整法6
機能調整的必要知識6
機能調整的實際應用8
結語10
反興奮劑的基礎知識12
什麼是反興奮劑12
世界反興奮劑機构及日本反興奮劑機构12
違禁物清單(國際標準)12
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的特有禁法12
治療用藥豁免12
興奮劑檢查13
藥物、營養品使用注意事項13
藥物使用相關信息源13
運動員的損傷預防14
前言14
預防準備14
今後,是否推進預防工作17
損傷應急處理①:固定、初步
判斷、轉移18
前言18
急救的基本原則18
安全的處理方法18
固定19
初步判斷19
基本轉移步驟22
結語24
損傷應急處理②:皮膚損傷、扭傷、
肌肉拉傷、韌帶損傷、骨折26
體育活動中皮膚損傷的應急處理26
體育活動中手指戳傷的應急處理26
體育活動中扭傷和韌帶損傷的應急處理27
體育活動中肌肉拉傷的應急處理28
體育活動中骨折的應急處理29
運動貼紮的基礎知識32
運動貼布的基礎知識32
運動貼布的使用注意事項32
運動貼布的作用33
肩關節的貼紮33
膝關節的貼紮34
踝關節的貼紮35
運動中的手法治療38
前言38
①使用平衡球等訓練運動節律穩定39
②使用工具和物理治療等對運動員的
軟組織進行治療研究39
③運動過程中的MWM 40
結語40
運動員競技水准的提升42
前言42
表現因素的量測與評估42
提高表現水准的常規方法43
使表現最優的賽前指導47
第2章比賽動作造成的運動損傷、功能障礙和物理治療
田徑運動50
田徑運動的種類50
跑步動作的特徵50
影響跑步速度的因素52
正確的跑步姿勢52
肌肉活動53
短跑比賽53
中長跑、長跑比賽54
跑步動作造成的損傷和功能障礙55
跳躍動作的特徵67
跳躍動作造成的損傷和功能障礙69
投擲動作的特徵72
投擲動作造成的損傷和功能障礙74
體操比賽80
觀察、思考體操比賽80
體操比賽中的特殊科技83
體操運動員的上肢損傷、功能障礙
及對策86
體操運動員的腰部損傷、功能障礙
及對策94
體操運動員的下肢損傷、功能障礙
及對策103
體操比賽的損傷管理109
游泳比賽110
游泳時的身體動作特徵110
游泳比賽造成的損傷和功能障礙的
情况112
流線型評估112
穩定流線型訓練113
打腿動作的功能分析(下半身)114
打腿動作造成功能障礙的物理治療116
劃水動作的功能分析(上肢)119
上肢動作相關的主要損傷和功能障礙121
頸部疼痛124
出發、轉身動作的功能分析126
結語130
籃球132
籃球運動中運動員的身體動作特徵132
跳躍動作的功能分析134
跳躍動作造成的主要損傷和功能障礙134
跳躍動作造成的膝關節功能障礙的判斷
及物理治療139
反擊動作的功能分析145
反擊動作相關的主要損傷和功能障礙147
反擊動作造成的踝關節、足部損傷的判斷
及物理治療149
排球154
排球的定義154
排球的歷史和規則154
扣球時的身體動作特徵158
扣球相關的主要損傷和功能障礙160
扣球造成的肩關節疼痛的判斷及
物理治療162
扣球和肌肉、筋膜性腰痛165
助跑-跳躍起跳的功能分析165
助跑的軌跡166
助跑-跳躍起跳相關的主要損傷和
功能障礙166
助跑-跳躍起跳造成的膝關節疼痛的
判斷及物理治療167
落地的功能分析和相關的損傷、功能
障礙168
發育期運動員的運動損傷和功能障礙169
手球170
手球規則170
從生理學、運動學、身體接觸的角度
看手球172
女子手球運動員的損傷和功能障礙172
男子手球運動員的損傷和功能障礙173
手球運動員的體能評估184
物理治療的實際應用186
足球188
足球比賽中運動員的身體動作特徵188
踢球的功能分析188
踢球動作相關的損傷和功能障礙192
膕繩肌拉傷205
棒球208
棒球比賽中運動員的身體動作特點208
投球動作相關的主要損傷和功能
障礙212
投球動作造成的肩關節痛的判斷及
物理治療212
投球動作相關的主要損傷和功能障礙216
投球動作造成的肘關節痛的判斷及
物理治療217
滑步造成的損傷性肩關節不穩定征(脫位、
半脫位)的判斷及物理治療219
網球232
網球比賽中運動員的身體動作特徵232
發球動作的功能分析233
發球相關的主要損傷和功能障礙235
發球動作造成的肩關節痛的判斷及
物理治療236
擊反彈球的功能分析238
正擊相關的主要損傷和功能障礙243
正擊造成的腕關節疼痛的判斷
及物理治療245
反擊相關的主要損傷和功能障礙246
反擊造成的網球肘的判斷及物理治療246
截擊及扣球的動作特徵248
截擊及扣球相關的損傷和功能障礙250
跟腱疼痛和小腿三頭肌拉傷的判斷及
物理治療250
柔道254
柔道的規則和運動員的身體動作特徵254
實戰中的被動科技254
被動科技相關的主要損傷和功能障礙254
被動失敗造成的損傷和功能障礙的判斷
及物理治療255
絆腿摔的步驟和下肢的運動259
絆腿摔相關的主要損傷和功能障礙260
絆腿摔失敗造成的踝關節內翻扭傷的
判斷及物理治療260
外絆腿摔的步驟和膝關節的運動263
外絆腿摔相關的主要損傷和功能障礙263
外絆腿摔造成的膝關節內側副韌帶、
前交叉韌帶損傷的判斷及物理治療264
過肩摔和肩、肘關節的運動268
過肩摔相關的主要損傷和功能障礙268
過肩摔造成的上肢關節損傷和功能障礙的
判斷及物理治療269
劍道276
劍道是什麼276
劍道比賽的規則276
劍道的基本動作特徵276
劍道打擊動作的功能分析和動作分析280
正面打擊時左踝關節跖屈、背屈角度和
跖屈力矩281
劍道運動員的損傷和功能障礙情况
調查283
劍道的比賽特徵和損傷、功能障礙284
結語295
滑雪296
關於滑雪296
滑雪動作的功能分析297
滑雪中發生的主要功能障礙298
腰痛303
腦震盪304
活用現場測試304
橄欖球308
橄欖球比賽的特點308
橄欖球比賽的主要科技309
橄欖球比賽中的易發損傷311
橄欖球特徵性損傷:受傷機制和原因313
損傷預防角度:動作注意事項321
高爾夫326
前言:什麼是高爾夫326
高爾夫動作的功能分析326
高爾夫造成的主要功能障礙及其原因329
高爾夫球手腰痛的判斷和物理治療331
康復追跡調查337
結語337
殘疾人運動:視覺障礙340
視覺障礙者的體育運動340
訓練指導上的注意事項340
訓練的實際應用342
物理治療的注意事項345
殘疾人運動:輪椅網球346
前言346
殘疾人的體育運動346
輪椅網球是什麼346
輪椅網球造成的損傷和功能障礙的
特點348
物理治療的特徵350
物理治療師的聯繫方式351
NT$1899
【肌骨複健實踐指南:運動損傷與慢性疼痛】
NT$2500
急性疼痛管理:【實踐指南+跨學科方法】(雙册)
NT$1499
【肌力測試指導手册】(解剖、功能與科技方案)
NT$2200
【肌肉骨骼疼痛綜合征的手法治療】(循證與臨床實踐進展)
NT$1880
【脊柱手法治療學】(第3翻譯版,肯尼士奧爾森主編)
NT$1650
【肌筋膜觸發點治療圖解】(第2版)
NT$1699
【胸椎綜合評估與治療】(精裝)
NT$2200
【圖解針灸學】
NT$1600
【頰針療法】+【頰針療法掛圖】
NT$2550
【科學與藝術的脊椎矯正】(贈送62集美式整脊正骨視頻教程)
NT$2000
【如何利用解剖列車肌筋膜線進行視覺評估】+解剖列車【手法與運動治療的肌筋膜經線(第4版)】
NT$2300
【筋膜手法治療內部功能失調:實踐操作】+【筋膜手法實踐操作:第一級】
NT$1250
【關節鬆動術實操指南】
NT$2200
【動態關節鬆動術:科學的藝術】+【mulligan手法治療第7版】(贈送鬆動帶)
NT$2550
【美式整脊科技:原理與操作】+【骨科手法治療:循證療法】(精裝)
NT$2200
【中國整脊術】+【韋以宗整脊手法圖譜】
NT$1200
行走的天性:【運動中的肌筋膜效率和身體】
NT$3450
【整骨技術圖譜】+【骨科手法治療:循證療法】(全新塑封兩冊)
NT$2180
【脊柱檢查與功能訓練】+【脊柱手法治療學】(全新塑封兩冊)
NT$2800
《游泳科學(優化水中運動表現的技術體能營養和康復指導)》+《水療 水中運動治療手冊》2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