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金屬印刷電晶體科技】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從有別於傳統電晶體生長科技的角度出發,於國內外首次提出了液態金屬印刷電子學與印刷電晶體的全新理念與科技途徑,研發的有關液態金屬電子製造裝備及電子材料產品逐步實現了規模化工業應用及普及,正為下一代電子器件、集成電路乃至用戶端晶片的快速成型打開全新視野,為半導 體制造業注入新的活力。 與此同時,世界範圍內對電晶體製造方面的競爭日趨緊張加劇,我國眾多電晶體與晶片行業陷入嚴峻的卡脖子境遇,改變現狀的突破口只能通過重大理論創新與科技變革實現。 本書首次系統介紹液態金屬印刷電晶體科技的基本思想、典型途徑和應用情形,其全新理論與應用科技體系顛覆了經典制程的基本理念,開闢出了嶄新的電晶體與集成電路製造賽道,本書的出版將及時有力地促進我國相關行業後來居上乃至實現跨越式發展,有緊迫的現實意義。 “
內容簡介
經典電晶體製備及器件光刻工藝通常受制於價格高昂的設備、繁瑣冗長的制程及嚴重水電消耗。 作者劉靜教授帶領團隊研發的液態金屬印刷電晶體科技,以一種自下而上的全新管道實現了對Ga2O3、GaN等第三代、第四代以及更多類型電晶體的大面積低成本印製,由此可快速構築二極體、三極管、電晶體乃至集成電路和功能晶片,這一模式打破了傳統電晶體製造理念與應用科技瓶頸, 正以其普惠化特點展示出巨大發展空間,可望為晶片製造業注入新的活力。 為促進這一新興領域的繁榮和發展,本書旨在介紹液態金屬印刷電晶體科技的基本原理、典型途徑和應用問題,以助力更多基礎研發和工業實踐,繼而推動行業進步。 尤其在當前我國眾多電晶體與晶片行業陷入嚴峻的卡脖子的背景下,本書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劉靜,中國科學院理化科技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長期從事液態金屬、生物醫學工程與工程熱物理等領域交叉科學問題研究並做出系列開創性貢獻。特別是在液態金屬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發現和應用,成果在世界範圍產生廣泛影響。 出版14部著作,發表論文480餘篇(30餘篇英文封面或封底故事); 申報發明專利200餘項,已獲授權130餘項。 曾獲國際傳熱界優選獎之一“The William Begell Medal”、全國首屆創新爭先獎、中國製冷學會科技發明一等獎、ASME會刊Journal of Electronic Packaging年度專享很好論文獎等。 李倩,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功能電子器件,電晶體光電子器件,光伏器件,半導體材料,納米材料。 在液態金屬柔性印刷原型器件構建等方面形成了有特色的研究體系。 獲得了一批國際水准的研究成果,在液態金屬功能器件研究領域,特別是高性能印刷液態金屬柔性電晶體電子及集成電路研究方面處於前沿水准。 杜邦登,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博士後,曾任航太工程大學雷射推進及其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助理研究員,以及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725研究所工程師。 主要從事液態金屬製造二維或超薄半導體材料及電子器件方面的研究。 利用低溫氮电浆處理液態鎵表面,實現了氮化鎵薄膜資料的室溫生長; 通過液態鎵基合金成分調控,製備出高性能的摻雜型氧化鎵薄膜。 以第一、共一作者身份發表系列重要論文,申請專利多項。 “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半導體材料及其基本製造途徑1
1.2經典電晶體製備工藝面臨的困境4
1.3通向普惠製造的印刷電子技術5
1.4變革性的液態金屬印刷電晶體科技7
1.4.1基本科技概要7
1.4.2液態金屬直接印刷第三代電晶體科技9
1.4.3液態金屬直接印刷第四代電晶體科技9
1.5液態金屬印刷電晶體優選制程的優勢10
1.6液態金屬印刷電晶體面臨的機遇與挑戰11
參考文獻12
第2章液態金屬元素電晶體及化合物電晶體15
2.1引言16
2.2物質相態轉移與常溫製造17
2.3典型的液態金屬材料及其化合物電晶體17
2.4液態金屬超常物質特性21
2.5液態金屬正重塑電晶體材料學23
2.6種類無限的液態金屬合金及複合材料24
2.7液態金屬微納尺度電晶體材料學25
2.8液態金屬是催生電子及電晶體科技變革的強勁引擎25
2.9小結27
參考文獻28
第3章液態金屬基礎物理化學特性30
3.1引言30
3.2印刷電子概況31
3.2.1常規印刷科技31
3.2.2常規電子油墨32
3.2.3列印方法32
3.2.4燒結方法33
3.3液態金屬印刷電子及電晶體33
3.4液態金屬電子墨水的基本特點和優勢34
3.5液態金屬電子墨水物理性質35
3.5.1熱物理性質36
3.5.2流體性質36
3.5.3可彎曲及拉伸電子特性37
3.5.4電晶體性質37
3.5.5磁學性質38
3.5.6力學性質38
3.5.7其他重要物理内容39
3.6液態金屬化學性質39
3.7液態金屬典型電子及電晶體墨水製備途徑40
3.7.1合金化40
3.7.2組合化41
3.7.3納米化41
3.7.4氧化41
3.7.5氮化42
3.7.6更多化學後處理措施43
3.8液態金屬印刷電子及電晶體對當代社會的意義45
3.8.1節能意義45
3.8.2對環境保護的意義46
3.8.3對健康科技的影響46
3.8.4新興應用46
3.9挑戰與機遇47
3.10小結48
參考文獻49
第4章液態金屬電子薄膜及物件的印刷52
4.1引言52
4.2傳統的電子印刷及油墨53
4.3液態金屬印刷電子油墨54
4.4液態金屬電子墨水的可列印性56
4.4.1可調節的黏附性56
4.4.2潤濕性57
4.5液態金屬電子功能薄膜印刷方法57
4.5.1液態金屬電子手寫管道58
4.5.2液態金屬全自動列印電子59
4.5.3普適性液態金屬噴墨印刷60
4.5.4液態金屬轉印方法62
4.6液態金屬3D電子及電晶體列印方法65
4.7液態金屬印刷電子商用設備的發展及應用67
4.8小結73
參考文獻74
第5章液態金屬印刷電子與電晶體互聯科技77
5.1引言77
5.2液態金屬導電圖案化列印及與常規半導體器件互聯79
5.3碳納米管薄膜印刷及液態金屬製備84
5.3.1碳納米管薄膜印刷84
5.3.2液態金屬的製備85
5.4液態金屬碳納米管光伏電池印製85
5.5高性能柔性液態金屬碳納米管電晶體88
5.6用液態金屬和有序排列的碳納米管製造光電子器件92
5.7小結93
參考文獻93
第6章液態金屬剝離法印刷氧化物電晶體96
6.1引言97
6.2SiO2/Si基底上 β Ga2O3薄膜的表徵98
6.3電晶體薄膜的形成及電晶體印製與刻畫101
6.4 β Ga2O3器件製造及效能評估102
6.5擊穿電壓與電容變化105
6.6小結107
參考文獻107
第7章液態金屬摻雜實現氧化物電晶體的改性和印製109
7.1引言110
7.2液態金屬基n型和p型Ga2O3薄膜的直接印刷111
7.3Ga2O3薄膜形貌、化學成分及晶體結構等效能的表徵114
7.4n型和p型Ga2O3在FET電子器件中的應用124
7.5小結135
參考文獻135
第8章液態金屬氮化物電晶體室溫印刷139
8.1引言140
8.2电浆介導的Ga液態金屬與N2限域直接反應141
8.3室溫製造GaN電晶體的資料及設備143
8.4GaN電晶體室溫印製及表徵144
8.5超薄2D GaN薄膜的性質150
8.6印刷超薄2D GaN薄膜在電子器件中的應用154
8.7小結157
參考文獻158
第9章液態金屬印刷製備磷化物和硫化物電晶體薄膜162
9.1引言162
9.2液態金屬Ga表面磷化反應製備二維電晶體薄膜164
9.2.1液態金屬Ga表面生長二維GaP電晶體164
9.2.2液態金屬Ga印刷製備2D磷酸鎵167
9.3液態金屬表面硫化反應製備二維電晶體薄膜169
9.3.1液態金屬Ga印刷製備2D GaS169
9.3.2液態金屬Sn印刷製備2D SnS171
9.4液態金屬印刷製備二維半導體器件173
9.4.1液態金屬Ga印刷製備2D GaS電晶體173
9.4.2液態金屬Sn印刷製備柔性2D SnS壓電納米發電機175
9.5鎵基液態金屬室溫印刷P、S電晶體薄膜176
9.6小結178
參考文獻178
第10章液態金屬印刷多元化合物電晶體180
10.1引言181
10.2多元合金及GaInSnO和InSnO多層膜製備工藝183
10.3印刷型超薄GaInSnO電晶體薄膜的效能185
10.4基於多層膜印製的電子器件集成及應用195
10.5小結203
參考文獻203
第11章在不同基底表面上的液態金屬電子及電晶體印刷209
11.1引言209
11.2有較寬基底適應性的半液態金屬電子油墨印刷特性212
11.3Ni基液態金屬油墨印製電路的刻畫216
11.4三維基材表面的電子及電晶體印製223
11.5三維電子及電晶體墨水資料刻畫224
11.6液態金屬三維印刷電子器件及功能225
11.7小結235
參考文獻236
第12章一維纖維形狀與結構液態金屬電子及電晶體印刷238
12.1引言238
12.2導電纖維及半導體材料製備240
12.3導電纖維機電特性及熱穩定性242
12.4智慧響應型液態金屬纖維叢及電晶體248
12.5小結256
參考文獻256
第13章液態金屬印刷集成電路及晶片258
13.1集成電路發展概況259
13.1.11940年代至1950年代(電晶體階段)259
13.1.21960年代至今(IC階段)259
13.1.3印刷IC260
13.2改變集成電路及晶片製造模式的液態金屬印刷科技261
13.3液態金屬導電油墨的改性和增强263
13.4液態金屬導電體印製及資料表徵264
13.5柔性基材上印刷的液態金屬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268
13.6高性能柔性液態金屬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269
13.7印刷液態金屬碳納米管基薄膜電晶體器件的穩定性275
13.8液態金屬印刷集成電路發展路線圖279
13.9小結281
參考文獻282
第14章液態金屬印刷電晶體工業應用286
14.1引言286
14.2印刷2D半導體光電探測器基本資料及測試工具288
14.3液態金屬基2D電晶體印刷及表徵289
14.4印刷2D半導體材料的光電特性295
14.5基於 β Ga2O3/Si異質結的全印刷日盲紫外光電探測器298
14.6液態金屬印刷光伏發電器305
14.7小結306
參考文獻307
第15章面向消費者和個人用戶的液態金屬普惠印刷電晶體311
15.1引言311
15.2液態金屬普惠印刷電子及電晶體313
15.3商業產品開發及產業化路線圖316
15.4迎接液態金屬電晶體普惠印刷時代的到來320
15.5小結321
參考文獻322
索引325
-------------------------------
【液態金屬先進晶片散熱科技】
內容簡介
隨著微納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高集成度晶片、光電器件與系統等引發的熱障問題,已成為制約高端應用的關鍵瓶頸,由此對先進散熱提出了****的需求。 液態金屬晶片散熱正是在這樣背景下誕生的全新科技,成為近年來熱管理領域的國際前沿熱點和極具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方向之一,且在更廣層面極端散熱領域的價值還在不斷增長。 為推動這一新興學科方向的發展,本書系統闡述液態金屬先進散熱方法的基本原理與典型應用,涉及液態金屬熱物性、流動特性、資料相容性、驅動方法、傳熱特性、微通道散熱、相變熱控科技及其在CPU與LED等典型器件冷卻上的應用等方面。 本書可供熱科學、物理、電子、機械、器件、資料、化工以及設計等領域科研人員、工程師以及大專院校有關專業師生閱讀參攷。
作者簡介
鄧中山:中國科學院理化科技研究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從事液態金屬、生物醫學工程與工程熱物理等領域交叉科學問題研究,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研究基金、中國科學院基金項目,發表幾十篇SCI論文,出版多部著作。
劉靜: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中國科學院理化科技研究所研究員。 先後入選中國科學院及清華大學百人計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得主。 長期從事液態金屬、生物醫學工程與工程熱物理等領域交叉科學問題研究並作出系列開創性貢獻。 成果在世界範圍產生廣泛影響,為眾多國際知名期刊及專業網站廣泛專題評介。 研發的眾多液態金屬應用系統、高端腫瘤微創治療裝備及無線移動醫學儀器等進入市場。 出版《微米/納米尺度傳熱學》《手機平臺上的生物醫學工程學:原理及應用》等9部跨學科前沿著作及20篇應邀著作章節; 發表期刊論文480餘篇(20餘篇英文封面或封底故事); 申報發明專利200餘項,已獲授權130餘項。 曾獲國際傳熱界Z高獎之一“The William Begell Medal”、全國首屆創新爭先獎、中國製冷學會科技發明一等獎、ASME會刊Journal of Electronic Packaging年度唯I最佳論文獎、入圍及入選“兩院院士評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各1次,入選CCTV 2015年度十大科技創新人物等。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引言1
12晶片發展對先進冷卻科技的需求1
13晶片散熱代表性科技及發展趨勢5
14液態金屬晶片散熱科技的興起12
15本書內容和框架17
參考文獻18
第2章液態金屬導熱特性21
21引言21
22液態二元合金導熱係數的預測22
23液態金屬熱導率量測28
24本章小結45
參考文獻45
第3章液態金屬固液相變特性47
31引言47
32純鎵的相變特性48
33鎵基二元合金相變特性的DSC研究66
34鎵基多元合金相變特性的DSC研究89
35本章小結109
參考文獻109
第4章液態金屬與基底資料間的相容性111
41引言111
42液態金屬與結構資料的典型腐蝕現象111
43液態金屬腐蝕機理研究113
44液態金屬腐蝕現象的量化分析方法116
45液態金屬與典型散熱結構資料的腐蝕實驗研究118
46本章小結127
參考文獻128
第5章液態金屬熱介面資料130
51引言130
52熱介面資料科技概況及分類131
53接觸熱阻的測試方法133
54液態金屬熱介面資料135
55液態金屬導熱片熱阻測試138
56液態金屬基高導熱電絕緣介面及封裝資料142
57本章小結145
參考文獻145
第6章液態金屬相變熱控科技147
61引言147
62相變資料的分類148
63液態金屬相變資料151
64液態金屬固液相變傳熱一般規律153
65應對極端熱衝擊的液態金屬相變熱控科技172
66本章小結201
參考文獻201
第7章液態金屬流體驅動方法203
71引言203
72液態金屬流體典型驅動方法203
73液態金屬電磁泵特性分析209
74本章小結220
參考文獻220
第8章液態金屬流體散熱科技222
81引言222
82液態金屬流體散熱科技的特點223
83圓管內液態金屬流體換熱理論225
84液態金屬流體的換熱係數229
85液態金屬流道壁面溫度231
86液態金屬流體散熱技術性能的數值評估234
87本章小結236
參考文獻237
第9章液態金屬强化傳熱方法238
91引言238
92液態金屬兩相流强化傳熱方法238
93液態金屬微通道强化傳熱方法248
94液態金屬强化傳熱場協同理論分析256
95本章小結261
參考文獻262
第10章液態金屬CPU散熱器設計及效能評估264
101引言264
102液態金屬CPU散熱器的理論優化研究264
103液態金屬CPU散熱器的工藝優化研究280
104液態金屬CPU散熱器性能測試288
105液態金屬CPU散熱器的技術經濟學分析294
106本章小結296
參考文獻297
第11章液態金屬大功率LED散熱器設計及效能評估299
111引言299
112傳熱模型與優化設計300
113結構優化設計302
114高功率密度LED高杆燈液態金屬散熱器熱學效能實驗研究311
115本章小結322
參考文獻322
索引324
NT$1499
【DeepSeek高效使用秘笈:藍寶書+紅寶書】(套裝3册)
NT$1499
【低空無人機集羣科技】
NT$1600
【動力電池熱管理科技及關鍵資料】
NT$1850
【光刻膠資料評測科技】(從酚醛樹脂光刻膠到最新的EUV光刻膠)
NT$2150
無人機系統成像與感知:【控制與效能+部署與應用】
NT$1799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物理設計:從圖分割到時序收斂】+【專用集成電路低功耗入門:分析、科技和規範】
NT$1799
【電晶體幹法刻蝕科技】
NT$1399
【車規級晶片科技】
NT$2750
【電晶體幹法刻蝕科技:原子層工藝】
NT$1999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基礎與效能計算】+【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故障診斷和預測】
NT$1800
【MEMS三維晶片集成科技】+【電晶體先進光刻理論與科技】
NT$3300
集成電路系列:【矽通孔三維封裝技術】+【功率電晶體封裝技術】+【集成電路先進封裝資料】+【集成電路系統級封裝】
NT$2700
電子工程師:【元器件應用寶典】+【九大系統電路識圖寶典】+【電路板技能速成寶典】
NT$3000
新概念類比電路:【電晶體、運放和負反饋+頻率特性和濾波器+信號處理和源電路】
NT$3300
美國機械工程手冊第29版:【基礎卷】+【零部件卷】(套裝兩册,質重4公斤)
NT$2250
【納米集成電路FinFET器件物理與模型】+【氮化鎵功率晶體管 器件、電路與應用】+【半導體工程導論】
NT$2680
【CMOS集成電路EDA科技】+【CMOS類比集成電路版圖設計:基礎、方法與驗證】+【集成功率器件設計及TCAD模擬】+【用於集成電路模擬和設計的FinFET建模基於BSIM-CMG標準】
NT$3150
【功率半導體器件封裝技術】+【氮化鎵功率器件資料、應用及可靠性】+【晶片設計CMOS類比集成電路版圖設計與驗證】+【晶片製造電晶體工藝與設備】
NT$2350
【功率電晶體基礎與工藝精講(第2版)】+【電晶體製造設備基礎與構造精講(第3版)】+【電晶體制造技術基礎精講(第4版)】
NT$2500
【繞射極限附近的光刻工藝】+【計算光刻與版圖優化】+【雷射熱敏光刻:原理與方法】